中秋档竟然迎来了现实主义电影霸屏,三部聚焦不同社会议题的国产片,痛点一个比一个深刻,感受一个比一个扎心。
说《祝你幸福!》是其中最刺骨的,一点都不过分。
这是一部群像戏,而苦难就像重锤迎面击打在了其中每个人头顶。
它最初的名字叫《孩子啊》,这也是本片讨论的核心。
但所刻画的又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因为失去孩子引发的种种问题。
它的野心又不止于此,明显是想将故事的戏剧性最大化,也好涵盖更多社会议题,所以装满了热点:
生育焦虑、离婚冷静期、试管婴儿、养老问题...放眼望去,尖锐棘手。
苦难的漩涡也从某一两个人越卷越大,扩散到了三个家庭的悲剧。
这也让我很难评价《祝你幸福!》,一方面它的视角独特,触及到了国产作品长久以来的空白领域,这很稀缺。
但另一方面却是它的细节不够高明,苦难和释怀都显得轻飘无力。
01
浪费了一个好故事
《祝你幸福!》的剧作可谓是巧妙,故事开端非常吸引人。曾经写下《相爱相亲》《我的姐姐》的编剧游晓颖亲自操刀,为它增色不少。
本片围绕一起冷冻胚胎争夺案展开,一对年轻夫妻在去医院做试管的路上遭遇车祸,男方去世,女方成了植物人。
两人在医院留下一个冷冻胚胎,双方父母原本关系就不好,现在又都想争夺胚胎所有权,闹得不可开交。
两年后,男方父亲秦志远(倪大红 饰)找到律师罗宇(肖央 饰),将女方母亲夏美云(吴越 饰)告上了法庭。
同时,罗宇也陷入离婚危机,他和妻子已经提交离婚申请,正处于冷静期。
而妻子白慧(宋佳 饰),恰好就是当年负责这枚冷冻胚胎的生殖科医生。
胚胎争夺案揭开了罗宇和白慧的伤疤——两人年幼的孩子一年前溺水身亡,他们在竭力回归正常的生活,却始终原地打转。
老中青三代深陷痛苦的失独家庭因为这起事关生育伦理的案件,被紧紧相连,通过这一未成人形的“孩子”,各自寻找丧子的出口。
不难看出本片在文本层面的优势,胚胎成了看不见的麦格芬,将所有关键角色捆绑,矛盾张力一触即发。
游晓颖身为女性创作者,为这个故事提供了敏锐的视角。
母亲肚子上布满的妊娠纹、剖腹产留下的醒目的伤疤、沾满血的节育环...
种种细节都直观呈现了女性生育的艰辛与痛苦,无疑更加强调了女性的尊严与价值。
能够如此直白地提出国产片鲜少面对的部分,让人感受到创作者的诚意。
而那对年轻夫妻,面对婆家的催促而选择做试管,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因为社会对女性的生育期望,导致很多人有着生育压力,甚至没有选择拒绝的权利。
又或者,她们自以为有,实则已经在身边人的催促下,早就被剥夺了选择却不自知。
不仅如此,电影还贡献了一句大快人心的台词:
我们自愿离婚,为什么要等30天?!
尽管离婚冷静期这个规定,从被提出的一天开始就为人所诟病。但这还是我第一次从国产片中,看到对它如此直白的否定。
这表达如此尖锐,让人受宠若惊,对于习惯了创作者自我阉割的国产片观众来说,欢呼雀跃。
多希望《祝你幸福!》整体的表达,都能像这样让人想要拍手称快。
但让人可惜的是它的野心太大了,远非一部电影能够承载得了,很多问题即便是长篇大论的著书立说,都未必能说透。
所以对于很多社会议题的讨论,都是浅尝辄止。
02
是不想说,还是不能说?
比较遗憾的是观众最想看的电影对生育伦理所辐射出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却全都处理得十分潦草。
一个是借由冷冻胚胎案,讨论试管婴儿等等新兴生育辅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里面隐约提到一点,罗宇和秦志远聊案件时提到,如果法官问起争夺冷冻胚胎用来做什么,怎么回答?
显然以秦志远两夫妻的年龄,想用这枚胚胎怀孕是不可能的。
它指出的就是法官会质疑秦志远父母是否会通过非法手段,找人去代孕这枚胚胎?
秦志远给出的说法是什么也不做,胚胎只是他们留的念想,它保存着儿子的DNA,是两人对于儿子的精神寄托。
但普通人不具备保存胚胎的条件,胚胎一旦从医院取出,几乎只有代孕这一种方法。
医院之所以不愿将冷冻胚胎交给双方父母的任意一方,本质上就是在防止代孕这种违法行为的发生。
我们明令禁止代孕,就是为了防范交易中对于女性身体的剥削。
但众所周知,世界各地对于代孕的管理条例不同,也不乏有些灰色链条。秦志远所谓的“留个念想”的说法,让人很难信服。
但电影对于代孕这个问题,最终还是缺乏明确的态度和观点。
另一个没有深刻讨论的,是失独老人。
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时代,有许多闻名的宣传口号。
伴随着口号的,是严格的政策执行,导致在曾经,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标配。
但对于像秦志远夫妇和夏美云这些年过50的父母来说,当他们因为意外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子女,那他们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如何走出情绪阴霾。
更关乎到他们将如何面临自己的衰老、疾病,乃至死亡等等复杂的问题。
尤其是,当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独生子女的时代成为过去,鼓励生育的口号又来了,养老也成为社会问题。
对这些深信曾经自己的养老,会有兜底的失独老人来说,他们被辜负的,可就不只是青春的岁月,还有可预见的惨淡的老年生活。
但对这些问题,电影同样没有继续深入,而是把矛盾集中于两个家庭的老人之间,而放弃了他们背后,更根本,也更普遍的问题。
03
贩卖焦虑之后,还要祝我幸福?
如果缺乏对于社会议题的深入讨论,那么整部电影看上去就有点变味了。
电影中的热点,成了简单的罗列。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那些,还有护工殴打老人、医闹等等,都是一笔带过,既没有呈现困境,也没有深刻挖掘。
每个角色要么是心理有道坎,要么就是生理上有病,也有比惨嫌疑。
你很难在一部电影里同时见到这么多病人,罗宇妈脑梗腿脚不好,秦志远老婆在儿子死后就有些精神失常,罗美云更是刚患了宫颈癌。
探讨主体的失焦,表达的模糊,让这些悲惨都无落点可依,单纯成了堆砌苦难和贩卖焦虑。
这些弊端,在电影后三分之一处暴露得很明显。
尽管主创还在努力保持真诚的表达,最终却还是粗暴地,把明明能在社会中找到原因的现实问题,统统归结为了情绪问题。
当观众们被故事开头拉满的尖锐冲突所打动,满怀期待地等着将会如何收场。
它却突然用浓重的笔墨刻画罗宇和白慧的悲伤,试图用情感共振去抹平现实问题。
看完除了感慨演员真好,突然陷入信息量的空白。
结尾更是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自我和解的姿态收拢全片的所有尖锐,并将核心指向了“人生很苦,所以祝你幸福”。
但幸福太奢侈了,比起形容一种状态,这个词更像一种境界,很难达到。
这也让此话听起来就像一句鸡汤,还是预制菜,虽然字字正确,但是充满套路和技巧。
尽管,结局已经尽量规避了“包饺子”式的粉饰太平,罗宇白慧成功离婚,冷冻胚胎也有了去处。
可惜电影本身却依旧看不出什么态度,就像是提出了一个尖锐拷问:普通人遇到类似的事怎么办?
最后又颇为心虚地自问自答:还能怎么办?放下吧,我祝你幸福。
人当然要自我和解,在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获得能够自洽的源动力。
但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再追求点什么?
社会结构有缺陷,我们努力去补足它;
法律不够完善,我们推动它改革;
舆论环境不乐观,我们努力发声,去做那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努力过得幸福,但是否代表我们的幸福,只能指望于自我的“放下”“看开”,而不能向外做任何一点反抗和追求呢?
这样的追求,而不是犬儒的一句“祝你幸福”,这才正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应该传递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