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票房冠军,又杀回来了

体娱   2024-08-11 21:01   上海  

暑期档的大幕揭开至今有一个月了,已经反映出不少问题。现在看来,中国电影工业水平已经比较成熟,但创作力却严重不足。
今年的暑期档,我们所有作者都很喜欢的现实主义电影,也就只有8月9日公映的《逆行人生》。

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一直以来都有创作困境,产出数量很低,拍摄难度也大。

这种类型有着独特意义,既要贴近生活,又要反思社会问题,可能会导致电影是沉重、缺乏趣味,甚至是枯燥。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商业电影较少,大多以艺术电影或文艺片为主。
这两种属性更使电影的娱乐性降低,难以吸引大多数观众。很多主创费尽心力去拍了,却仍然“叫好不叫座”。

所以在当今中国电影工业中,现实主义电影难以形成稳定产出的体系。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的《逆行人生》令人动容,导演徐峥一直以来都在试图为现实主义电影寻找突破口。

从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到2021年的《爱情神话》,无论是口碑和票房,也都十分可观。

而徐峥不仅担任监制,同时也是主演。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在这两部电影里都完成得很出色,徐峥作为电影人非常难得,做出表率和榜样。

他通过一部又一部高质量的作品做各种类型化的尝试,试图平衡电影的内核表达与商业价值。

直到这一部《逆行人生》,可以看出徐峥目前所探索到的最好形式,就是将喜剧与现实主义题材相结合。

喜剧的内核原本就是悲剧,用喜剧的方式去呈现现实主义题材,并不会减轻故事本身的重量。

同时,还会赋予电影一种轻盈,使它不仅能够反映现实,更具有让人笑对现实的力量。

电影主体,落在正面临中年危机的程序员高志垒身上。

生于1978年的高志垒,已经46岁,过了程序员的失业大关,成了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过着相对优渥的生活。

但他的工作也不是轻松的,加班到深夜是常态,臃肿的身材、越打越多的胰岛素,都昭示着这个中年男人已经被打磨得没有一丝棱角。

电影用一场戏交代了高志垒原本平凡的中产生活,紧接着意外迅速发生,他失业了。

家里失去经济来源,妻子成为家庭主妇已久,年迈的父亲突然病倒,女儿升学急需费用,买房掏空所有家底,前些年赶上P2P爆雷又让存款归零...
找不到工作的高志垒,被逼得只能骑上电驴送起外卖。

从“城市精英”到骑手,人生从半山腰到跌入谷底好像只用了一秒。

这些情节都发生在开头部分,但信息量之大,击打的社会痛点之密集,都能让人迅速入戏,甚至呆呆地张大嘴巴,有点喘不过气。

可以说,它的情节设计都不是偶然,而是这个社会上,每一座城市里每天都在发生的必然,桩桩件件都能让每个普通人感同身受。

这些年来,我们所有人共同面对的,是大环境不好、失业率升高、就业率下降、大龄找工作难等等困境。

这引发了很多原本过得较为体面的中产,陡然面临房贷断缴、生活窘迫、阶层滑落,不得不脱掉孔乙己的长衫,另谋出路。

电影讲述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离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甚至再倒霉点,还可能与高志垒有着相似经历。

这一切可能会让向来追求稳定、不喜变动、又崇尚文职工作的中国人,深感共鸣,甚至觉得自己在看一部恐怖片。
同时也推动着人们去反思,究竟是谁错了?

电影在刻画高志垒这个角色上下了很大的功夫,46岁重启人生,他的转变发生在失业后的每一刻。
刚被裁员时,高志垒非常硬气。嚷嚷着因为赔偿金不合规,要和公司进行劳动仲裁。

然而,现实很快教会了他妥协。刚失业的他是愤怒的,感到不公。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面临的所有困境,都不是凭个人努力所能解决的。

就业年龄歧视、投了上千份简历没有回音、面试被刁难、房贷断缴,一重又一重紧迫的困境,逼着高志垒认清了: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忍气吞声,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的人。

刚成为骑手时,他仍然是“高高在上”的,难以接受自己从一个享受服务的人,成了服务别人的人。

电影里安排了两处细节设计,虽然微小但耐人寻味,把高志垒这个角色塑造得饱满鲜活。

一是他急着进商场里取餐却被保安拦下时,愤怒地说:我以前也是来这里买东西的。

另一个则是接到送回自己原公司的订单,他感到尴尬,不愿去送,不想被前同事知道自己的窘境。

这时的高志垒,对于外卖员的身份仍然是缺乏认同的,经历了后续一系列的起承转合,他才彻底认清了这份工作,并重新爱上自己的生活。
电影在文本层面对于人物的刻画,与层层递进的叙事紧密结合,让整个故事非常精彩。
虽然是很接地气的现实主义,却仍然节奏紧凑,悬念铺满,引人入胜。
本片对于外卖员群体的刻画,则是走向了另一个维度。

外卖骑手也是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需要面对的人群,但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却鲜为人知,这一切也在电影里得到了塑造。

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外卖员这份工作很简单,但通过大量细节和对外卖员日常工作流程的呈现,让人们都了解到这份工作的艰难和困境。

取餐时店家出餐慢、送餐时间短、路况复杂,或是找不到路、找到路了又被拦在楼下、客户饥肠辘辘地等餐,但凡送晚了,几乎没人能有好态度。

这些困难每一样都不好解决,一点都不比高志垒做程序员时轻松。
况且,还有罚款制度。超时了罚款、差评罚款,被投诉了也罚款。

更鲜为人知的是,外卖员有一个评级制度。新手只能接到路远、单价低的“垃圾单”,很容易超时被罚款。
只有被评定为优质骑手,才能接到那些取餐快、送餐近,赚得也多的好单子。

而这些隐形的评级、骑手送餐速度、派单的先后顺序,都由系统测算得出。
如果说高志垒从前是被困在大公司的系统里,那么这群骑手则是被困在了派单系统里。

而所谓的算法,就是以隐形的姿态,公然剥削,公然行凶。‍‍‍‍‍
一旦即将超时,系统就会自动语音播报,机械化的声音重复着几个字,把人当成机器般催促。

为了赶时间,骑手之中闯红灯、踩线压线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屡见不鲜,根本就是豁出命在工作。
这些问题,或许短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但能被看见,首先就是一种进步。

同时被看见的,还有这群外卖员本身。
本片的视角难能可贵,给予这群人最平等的注视。不居高临下,不傲慢贬低,不贩卖苦难,也不乱熬鸡汤,只是赋予他们尊严:

省钱的老抠、把外卖车当越野摩托骑的大黑、稳扎稳打把控整个外卖站点的朱站长...

每个角色都被刻画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让人觉得他们好像就活在自己周围。

他们的生活是艰辛的,却不是永远黑暗的,每次命运的转角处,哪怕人生跌入谷底,也仍然藏着一丝美好和希望。

从他们身上,你似乎也能看到自己。咀嚼人生艰难的同时,却一刻没有放弃让生活变得更好。
而这,不正是当下每个普通人的缩影吗?

通过对于外卖员群体的刻画,让电影之外的观众都萌生了被看见、被注视的感觉。
每个普通人都收获了笑对生活的勇气,和“跑起来”的希望。

《逆行人生》是真正贴近观众,能与普通人站在一起的现实主义电影。

捕捉社会热点话题和普通人生活困境,似乎是徐峥的“超能力”。
很难想象,演员出身,以商业电影扬名的徐峥,竟然拥有如此的敏锐。

从多年前《我不是药神》瞄准医疗题材,到这次从小人物外卖员出发,聚焦千千万万普通人努力生活的故事,徐峥一直以来的表达是当今国产电影市场稀缺的。

从一个从不被重视的群体中,照见人生百态和社会问题。但却拍得轻巧灵动,不悲不苦。

这不正是生活的真相吗?人生各有其苦,却也都能自得其乐。
这才是真正能关照到普通人的作品,是通过大银幕为每个努力生活的人喝彩。

暑期档的电影很多,竞争也激烈,但我希望,《逆行人生》能遇见更多观众。
这不仅是一部高质量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也是一部能够为自己加油打气的电影。
如今的环境下,很多人过得没有那么好,或许这部电影的善意和温暖,能让你觉得被激励、被注视到。

往期文章:顶流大片,可惜了…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局外人看电影
提供个安静的地方看电影,想·享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