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前,《小丑》惊艳威尼斯,拿下大制片厂超英漫改片的第一个三大电影节主竞赛最高奖,全球席卷10亿美元高票房,一路凯歌到奥斯卡,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五年之后,《小丑:双重疯狂》用更高的投资,Lady Gaga加盟的更豪华阵容袭来,结果是史诗级的扑街。说是史诗级,不仅局限在某一角度,而是电影节荣誉、全球票房、观众口碑,全部扑街。本来主角华金·菲尼克斯跟Lady Gaga都要凭借本片在北美颁奖季大杀四方,结果首映之后直接全部被踢出预测名单。
这个结局有点像电影中的小丑亚瑟靠着石破天惊地行为轰动世界,又迅速被赶下神坛,因为过早地暴露自身弱点,遭到曾经追求者的厌恶与背叛。在刚刚宣布副标题“双重疯狂”的时候,大部分人都猜测,所谓的“双”,指的必然是高调加盟续集的Lady Gaga。她所饰演的“小丑女”哈莉.奎茵,在原著中是和小丑不相上下的疯狂罪犯,而在DC的电影里,由玛格特·罗比饰演的这个角色更是热度远超“小丑”。但很明显,有一贯被称为片场暴君、近来耍大牌丑闻缠身的华金·菲尼克斯坐镇,饶是偶像巨星Lady Gaga,也不可能抢走他的光环与关注。
在《小丑2》中,哈莉·奎茵不仅不是主角,甚至完全沦落为给“小丑”伴唱伴跳伴奏的工具人,连基本的行为逻辑都欠奉。而本片名字中的“双重”指的其实是男主角内心的两种身份:邪魅狂狷的扭曲“小丑”与孱弱病态的边缘“亚瑟”。本片用一段酷似“猫和老鼠”的美式动画开场,趾高气扬的小丑被脚下的影子不断绊倒、干预,影子试图篡夺小丑的主控权,最终小丑和影子缠斗。如果你不是非要欣赏华金·菲尼克斯跟Lady Gaga唱歌跳舞外,其实看完动画就可以离开了,因为之后讲述的故事,完全没有跳脱出来。
更遗憾地是,《小丑2》无论是从形式层面,还是内容层面,用心程度和精彩程度上也远远不如动画。《小丑2》自官宣以来,就明确表示会采用音乐剧的形式。或许,这也是选择Lady Gaga加盟的理由。电影里每当要呈现亚瑟的内心世界、或者内心独白时,就会切换至音乐剧歌舞片的模式。当然,为了和本片风格相契合,也为了跟上一部有所对应,所有的歌舞桥段也更接近于电视节目歌舞秀。也就是说上一部的亚瑟梦想成为登上电视脱口秀的“喜剧之王”,而这一部则成为电视选秀节目里的“星光大道之星”。
除了通过歌舞呈现心理和抒情外,《小丑2》好像就没有再多的花招可以玩了。在几个远远不如伪歌舞片《爱乐之城》的几个歌舞场景和华金非常难听的歌声之后,迅速转向了“审判小丑”这个真正的核心情节。于是从呆板的歌舞片,转向了更呆板的法庭审判,而法庭戏主要的作用,就是给大家分析上一部的剧情。或许是为了没看过上一部的观众,或许是为了回应不喜欢上一部的观众。法庭桥段几乎就是上一部出场的人物来进行回顾,顺便把上一部设计得挺好的在幻想与现实中交织的内容全部拆解得粉碎。整个法庭戏就是由一组又一组无聊的对话组成的,顺便穿插一点Lady Gaga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地走上楼梯,摆个Pose,美美坐着。
在这里,华金终于想起来要给自己安插一个在奥斯卡表演奖上有竞争力的桥段。于是安排小丑为亚瑟辩护,并且在这里不要用歌舞了,而是用非常传统,也非常无聊的一段大独白。本片也在此揭示了其在开篇就摊牌的谜底,请不要只关注那个充满光环的小丑,请关注下可怜的精神病杀人犯亚瑟。看到这里,喜欢第一部的观众已经开始大喊诈骗,没看过第一部的观众,应该已经被无聊得呼呼大睡了。《小丑》的成功源于他复刻了马丁·斯科塞斯的经典之作《喜剧之王》,附加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分析。
而缺乏生存技巧的他,在一遍又一遍的失败中,逐渐陷入渴求成功的幻想,滋生“小丑”人格,用极端的方式创造出巨大的号召力,成为无数边缘人和犯罪分子的“英雄”。《小丑》精美的类型片剧本不仅拓展了“超英文本”的局限性,也探讨“反英雄”的存在价值。《小丑2》想要通过歌舞类型片、双重人格分析来进一步探索第一部成功的内核,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但《小丑2》把第一部的成功看得过于想当然,在歌舞类型和“双重人格分析”上下的功夫都过于浅薄。
从剧情的铺陈,到节奏的把控,画面视觉调度的设计,都相当稀松平常、呆板无趣。为了把所有的叙事空间集中在亚瑟,电影牺牲了其他人物的空间,除了亚瑟之外,所有的角色都是刻板的。如果不是Lady Gaga,本片的“小丑女”也会是历史最没有存在感的版本。相比于《小丑》深入呈现了哥谭城阴暗的各种角落,来塑造亚瑟的种种遭遇。《小丑2》全程几乎局限在精神病院跟法庭两个地方,亚瑟和狱警之间“被欺压”的关系,亚瑟和哈莉奎茵之间“被拯救”的关系,都不足以推动人物心理的变化。电影想要对亚瑟进行的“双重人格”探讨,也并没有超出常规“角色心理分析”电影的范畴,许多经典的精神病人电影都有过相似的主题,甚至讲得更深刻、更抓人。
同样是角色心理研究,《小丑2》在“双重人格”上探讨的有力程度,却远远不如《小丑》的“犯罪心理成因”探讨得深刻。
这种“双重人格”,一个存在另一个就不存在的论调,其实是相当无趣的“二元论”,而“小丑”形象所能够赋予的社会价值、心理价值,是超于简单的“二元论”。《小丑2》利用过犹不及的视觉效果来补充剧作上的薄弱乏力,而高潮揭露的心理分析结果却非常想当然,不会让人觉得震撼,只会觉得被冒犯。
华金·菲尼克斯演得越卖力越显得剧本疲软,因为人物本身的动力就是匮乏状态。更令观众愤怒的是,华金·菲尼克斯在《小丑2》几次复刻第一部中的表演,仰身抽烟、极端疯笑、展臂舞动等等动作,完全能在第一部中找到相应的场景。这样的复刻,并不是出于同一个人物的性格延续,而是机械化地把第一部的表演,照搬过来。作为一个没有人质疑的天才型演员,华金此次虽然依旧是高水准,但这种模版化、复刻化的呈现,对于他自己分明是不走心的。
甚至会让人疑惑,第一部中看似充满高光的独角戏,该不会内核也是自负式地,或者不走心的。因此,如果你没看过第一部,抑或是不喜欢第一部,那么你根本没有必要走进电影院来看《小丑2》。如果你喜欢第一部,那么你就更没有必要来看完全不会符合自己预期的电影。电影揭示完亚瑟的心理真相之后,掀起巨大的暴动,“小丑”所带给他的光环不复存在,而亚瑟本人也遭遇众叛亲离。本片诞生在第一部爆火的前提下,现在由于预期不符导致口碑反噬,也可以说是“电影照进现实”,甚至可以说是“求仁得仁”。
而伴随着近期“开拍前跑路”“片场耍大牌”“肆意改剧本”等等丑闻的华金·菲尼克斯,在《小丑2》天崩地裂地扑街之后,恐怕也很难再找回曾经的巅峰了,令人发笑。好像里面唯一还乐意下点功夫的就是为本片谱写新歌的Lady Gaga,而她在电影里被导演当成小丑的头号粉丝。
无论是艺术片还是商业电影,都是要服务观众的。尊重观众,也是尊重艺术本身。
像《小丑2》这样完全没有尊重观众的电影,我也看不出来它有多么尊重艺术。
除了主创的高傲和洋洋得意外,本片只剩下了戏内戏外的一地鸡毛。
希望《小丑2》可以给全世界电影创作者敲响一个警钟,让大家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往期文章:够癫,又被骗了...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