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内娱都来学学吧

体娱   2024-11-11 21:57   北京  


很难想象,有一天能同时被两个综艺气到“吐血”。
一个是《花儿与少年6》,一个是《再见爱人4》。
一边是搞小团体表面装人缘好背后搞事情排挤人,一边是靠愚蠢到不行的“伎俩”向全天下施展自己的自卑、自私、自我中心。
两个综艺让大家都看得很生气的点在于,他们其实刚好切中了所有观众都能感同身受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其实是当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
因为我们都在强调自我赋权,但如何既能强调自我,又能利好他人,又能不被他人侵占自我的空间,实在是太难了。
而《花少6》跟《再见爱人4》,可以说是提供了几个最大的反例:
在周雨彤身上看到那种无时无刻不diss你的mean姐,在杨子身上看到周围成年男性爹味背后永远不成熟的“中二味”,在麦琳身上看到失去自我之后又过度需求关注的极端心态。
而这些人,恰好我们身边都存在着。
但幸好的是,自然界旁边往往有毒的物质旁边就长着解药。
《花少6》《再见爱人4》里面提出来的人际关系的问题,在《小巷人家》里都提出了解答。

众所周知,正午阳光是一个充满“阳气”的公司,能够把讲述在封建禁锢下公主反抗枷锁的《孤城闭》,改编成皇帝皇后每天宣扬三从四德、二十四孝的大宋主旋律《清平乐》。

《小巷人家》作为擅长拍“封建”题材的导演张开宙的新作,一开局简直算是“天崩级炸裂”。
电视剧的主场景是70年代末苏州国营棉纺厂的家属院,中学老师庄家和技术工人林家是邻居,而他们的房子,都是靠在棉纺厂工作的妻子分到的。
闫妮饰演的黄玲,是那种典型的上个世纪的家庭妇女,不仅要上班打工,还得伺候好庄老师的衣食住行,还得负责拉扯大几个孩子,同时还得照料庄老师的一家老小。
而且庄家人还没给过这个大嫂什么好脸色,庄老师多半也是向着自己家人,秉持着老婆牺牲不重要,我的面子最重要的窝囊路线。
黄玲给庄家老老小小辛辛苦苦做了一天的饭,回到客厅却发现桌子已经被小姑子、小叔子和他们的孩子坐了个满满当当。
婆婆毫不在意地让黄玲带着女儿去厨房吃,庄老师全程也没为自己老婆说过话。
黄玲带着女儿转身走了,小叔子老婆立刻起身就把门关上。
简直是太典型的“正午阳光”故事了,充满了古老的“重男轻女”思想。
不过转头,张开宙就拿另一组人物和家庭来做对照了:蒋欣饰演的宋莹一家。
宋莹作为棉纺厂的老职工,一开始分不到房子,只能带着儿子,住集体宿舍。宋莹虽然没有“华妃”的家世背景,但是勇猛程度却不减当年。
直接把儿子扔到了厂子书记家里,扬言“你不给我分房子,就得给我养儿子”。
于是,宋莹成功“闹”来了房子。
两个家庭,代表着大部分中国人的现状。虽然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十几年间,但中国人的处世逻辑却从来没有变过。
面对问题,主打的要么是“忍气吞声”,要么是“按闹分配”。
《小巷人家》从这里开始就已经蒸好了一锅充满烟火气的馒头,而掰开的馅全是真实的生活。
黄玲代表的是我们常见女性的生活态度,她们首先选择奉献,把生命奉献给丈夫、孩子,但同时又有底线,当触碰到自我底线的时候,她们同样不会退让。
在公公婆婆屡次想要把外甥、侄子侄女塞到自己家里生活的时候,她首先选择严辞抗拒:家里的一切,必须要先供着我自己的孩子。
在那个一切要靠票买,等待着定量分配的时代,一个人头一口袋粮,公婆用道德孝顺试图绑架长子一家来奉献付出,不仅要长子的工资,更要长子替自己养孙子外孙子。
而黄玲则绝对不是完全的逆来顺受,哪怕是要闹到离婚她也不允许任何人来侵犯自己孩子的利益。
但黄玲也并非是不善良,面对外甥和侄子她完全是两种态度。
小姑子为了给小叔子让出位置,从苏州下乡到贵州,公婆溺爱小儿子,小儿子一家如同寄生虫般长在公婆家中,但小姑子一家却在贵州受苦受难。
当自己的儿子高考完,黄玲选择接受外甥来自己家上学,这是因为她看到了,小姑子同样遭到公婆的差别待遇。
但即便是儿子、女儿都上了大学,黄玲也坚决不允许小叔子家的孩子往自己家钻。
黄玲的“刚”,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于宋莹。
在那个大家都住在拥挤的大院,每天上班下班、孩子上学放学都在一起的年代,黄玲和宋莹都是很幸运的,她们刚好遇到了对方做自己的邻居。
《小巷人家》非常成功的一点,就在于塑造了黄玲跟宋莹一对好友,在政策不断变迁的时代里,两个人守望相助撑起了对方的家。
宋莹一开始就是个“刺头”,无论是嘴上还是生活上从来不肯让自己吃一点亏。
面对不公平、不公正就站出来,事事想着正义。
宋莹是一个表面大大咧咧,内心非常坚定顽强的人。

面对自己的儿子调皮捣蛋,她虽然也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但她也绝不内耗,更不会把生活与未来的压力转到自己孩子头上。
宋莹看到黄玲一开始的软弱与隐忍,于是替她反抗,带领她学会为自己争取权益,带领她放弃内耗:
既然别人不在乎你,那你就尽量把欺负你的人全创飞。
于是黄玲也学会了,公婆让她照顾外甥侄子,她就先哭穷,要钱;
过年过节到了公婆家,她倒头就睡,睡到做好饭起来,坐到桌子上就开吃;
婆婆想表示节俭,在外面吃饭要让黄玲的女儿分一部分给她,黄玲直接当面开大,一边内涵自己女儿从小到大只有邻居哥哥照顾关心过,一边讽刺婆婆从来不拿自己当人,让婆婆去分别人碗里的饭。
剧里到处也都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但两个母亲都能够见招拆招,自我但不自私,坚强但不硬抗。
在这样两个母亲的养育下,庄家和林家的孩子们都向着正确的道路上走着:一个考上了同济大学,两个考上了上海交大。
可以说,《小巷人家》为观众们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像黄玲那样,事无巨细的管理;一个是像宋莹那样,放养。
而这两种方式都能成才的核心因素,则是对孩子的信任与爱。
黄玲和宋莹从来没把压力往孩子身上放过,她们要么靠自己把家庭压力挡在孩子门外,要么相信,“一命二运”能够眷顾孩子。
其实《小巷人家》放置的大背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不平凡的岁月。
社会结构在变化,制度与认知都在变化,许多人转头就奔向了“海上繁花”,许多人只能顺水漂流熬住“地久天长”。
一波又一波的下岗潮、改制、市场经济,许多人面临着整个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倾覆。
许多人离好命就差那么一点,住在庄家、林家隔壁的吴家的几个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她们在高考前选择为了稳定的工作进中专、进技校,却没想到稳定的工作也很快消失,而美好的未来却已经开始离她们远去了。
《小巷人家》没有忘记书写时代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没有沉浸在其中渲染苦大仇深的愤怒与悲哀,而是集中于面对时代的人们,如何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选择不内耗,选择放下压力,选择积极地营造生活中每一刻的温馨与美好,两家人也能处成一家,是黄玲与宋莹为我们当下的观众们提供的选择与参照。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困境与痛苦,具体到每个人,就像我们在分析《花少6》《再见爱人4》里每个嘉宾的心理状态与问题成因,大家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生活永远是属于自己的,经营好生活就是经营好自己。
有些人选择和自己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和解,一点点把问题转化出温馨自然的生活意义。
而有些人则选择把负面情绪搅和成一滩浆糊,不仅糊住了自己的生活,也糊住了生命中一切闪光的地方。
很多人看《小巷人家》,都会想到《请回答1988》,同样是在时代飞跃中成长起来的几家人、几个小孩,一个小巷中有苦恼也有甜蜜的岁月。
这些家庭剧戳中观众的,是他们质朴而自然,纯正而简单的友好与亲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对于当代观众的生活来说,并不需要太多勾心斗角,撕逼争吵,朴素的治愈反倒容易抵达观众内心。
也许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见了太多《花少》《再见爱人》,所以才更能品味出《小巷人家》的珍贵。

往期文章:郭敬明又来了,快跑!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局外人看电影
提供个安静的地方看电影,想·享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