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2024年成绩最瞩目的女演员应该非赵丽颖莫属。
凭借《风吹半夏》相继拿下飞天奖、金鹰奖视之后,因为《第二十条》再拿下百花奖最佳女配角。
一年有三部电影公映,最近她的《乔妍的心事》又登上大银幕。
在刚刚开幕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乔妍的心事》还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作为一部文艺片,《乔妍的心事》的开局很漂亮,但公映以来,口碑却两极分化。
大量表意不明的镜头、散乱的剪辑,都让导演的意图隐藏在能力不足的背后。
悬疑色彩、甚至是些微喜剧成分等等类型片属性的融入,整体看完感到失调割裂。
故事中一些明显的常识不足,导致逻辑很难成立,会让人疑惑,觉得十分悬浮。
比如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护照的姐姐大乔(辛芷蕾 饰),竟然能从缅甸,一路闯到北京,寻找十八年不见的妹妹乔妍(赵丽颖 饰)。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简直是异想天开。
顺便一提,本片导演赵德胤从小在缅甸出生长大,尽管这也提供了创作视角,却无法挽回电影缺陷。
电影改编自张悦然的小说《大乔小乔》,在文本层面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动。
原著是一个反思计划生育,刻画中国式家庭血缘关系的故事。
而这部《乔妍的心事》,却极大限度地推翻了原著的设定、情节和主题,将其打造成了一部呈现女性困境的电影,虽然这的确更符合当下社会氛围。
但导演的手法却比较抽象,他塑造的角色比较符号化,没有具体事件,也没有丰富的细节,让整部电影都陷入到只剩下概念,缺乏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感的尴尬境地中。
这也是为什么有朋友觉得它故弄玄虚,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大乔怀着孕赶来北京,寻找已经成为明星的妹妹。
两人的对话常常语焉不详,但只言片语间,还是能看出她们曾经互换了身份,才导致姐姐如今是缅甸黑户,丈夫欠债失踪,过得并不好。
表面上两人的关系是对立的,剑拔弩张。姐姐嫉妒妹妹的成就,认为这一切原本可能是自己的。
诉求就是要一千万,用来赎回被绑架的丈夫。
妹妹对于姐姐是提防的,担心她曝光自己的过去,明星最怕被扒黑历史,很有可能多年的打拼一无所有。
但由于亲缘血脉,又让乔妍无法对姐姐置之不理,所以陷入僵局,两人短暂地生活在一起。
作为电影的基础,姐妹之间的关系应该支撑起全片。但十八年未谋面,两人却都成了谜语人,连基本的互动对白,都交代得很含糊。
两人是彼此不信任,却碍于亲缘关系,相恨又相爱。但导演却把重要的人物关系的塑造,让渡给了悬疑戏份。
他不想让互换身份的真相那么早地交代给观众,姐妹之间的对白就成了点到为止的试探。姐姐只能苍白地控诉妹妹:这一切都是属于我的。而妹妹也只能无力的反击:是你自己选的。
反馈到观众的感受上,就是一头雾水。两位女演员的精彩对手戏,也因此被浪费,只剩下情绪,没有叙事。
另一面,乔妍身为爆红的女演员,跟经纪人沈皓明(黄觉 饰)、资方和导演之间,也存在千丝万缕的复杂纠葛。
但导演不想将整部片子,都停留于简单的女性或是亲缘关系,所以他将姐妹间互相试探的台词、其他角色的行为,都布置成了草蛇灰线。
直到最后30分钟,谜底才彻底解开。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乔妍的心事》这个名字,其实一语双关。结尾30分钟左右,片头出现,时间线拉回十八年前姐妹互换身份的那一天,答案终于揭晓。
小乔的出生是一次意外,父亲想要儿子,得知妻子怀了女儿,决定让她引产。
小乔活了,母亲却去世了。
父亲怕超生被追责,将小乔寄养在缅甸,这让小乔从小就缺乏身份认同,一直想堂堂正正地得到家庭的接纳与认可。
而大乔目睹这一切,认为父亲间接害死母亲,对家庭充满憎恨,也是对于自我身份的否认。
之后,大乔与初恋情人离家出走逃往缅甸,将身份证和身份,都留给了小乔。
从此小乔成了乔妍,有了身份,而大乔逃离家庭,有了自由。这是姐妹之间,第一次相互救赎。
乔妍既是大乔,也是小乔,电影所刻画的主体,其实是姐妹两人。
因为重男轻女的父亲,计划生育的政策,姐妹的前半生颠沛流离,都在以不同方式寻找身份认同。
乔妍没有主体,就像那些同样被父权社会所倾轧的女性一样,她们的出生不被欢迎,她们的成长经历伴随着被男权思维所主导的规训。
她们的自我从来不被认可,更没有人在意。
赵德胤的背景为电影增加了边境、偷渡客、黑户等罕见元素,让电影在文本层面以新颖的方式,去呈现女性自我的失焦,和生存空间的缺失。
小乔虽然是明星,却从没真正掌握话语权。
她身边的男性角色是各种符号,经纪人榨取她的价值,资方馋她的肉体,新片导演渴望掌控她。
她沦为上流社会瓜分资源的一块精美的“玉”,易碎而华美,但不过是个玩物,看不到什么作为人的价值。
大乔隐姓埋名,却仍然经受女性身份“原罪”的侵害。
丈夫消失、欠债千万,怀孕沦为单亲准妈妈,不得不只身北上求助妹妹,也是她唯一的亲人。
两人都经历着来自父权社会的剥削,原本不应该站在对立面,却因为各自的“心事”无法坦诚相待,才有了前半程的相互试探与之后的和解。
但姐妹关系的变化,依旧处理得语焉不详。
他用戏中戏的设计,去推进角色变化。小乔主演的新片女主角就是一位怀孕之后,决心去医院打掉孩子的母亲。
乔妍的身份让姐妹产生隔阂,而真孕妇和“假孕妇”的身份,又间接促使两姐妹在女性命运上紧密相连,十八年来的隔阂逐渐消弭。
小乔最大的转变源于一场戏中戏的堕胎,她饰演的孕妇躺在床上,护士拿着粗壮的针头,逼她堕胎。
这一刻,小乔最能共情的应该是多年前,躺在同一张床上,同样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母亲。
被迫生育又被迫打胎,三个女人,两代女性,在这一刻沦为命运共同体。
但本片却缺乏一场真正有分量的戏份,让姐妹俩敞开心扉理解彼此的艰辛。姐妹的和解,被处理得十分潦草。上一秒还在对立,下一秒就抱头痛哭。
没有找到跟观众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是电影以及导演最大的问题。
其实从片头出现的时候,正片才算真正开始。它传递了电影原本应该用更细腻的角度,去刻画的那些女性的困境。
从生育,蔓延到成长、职场和婚姻。
因为不是儿子,还是胚胎起就被扼杀了生存权利;
因为是女性,在职场上,哪怕已经成为爆红的明星,也依旧没有人权,自我价值从来不被重视,被当成只有“性价值”的工具;
因为女性的“柔软”本能,反被丈夫利用欺骗;
就连大乔的女儿也可以被丈夫随便卖掉,因为“反正也不是儿子,可以再生一个”。
这些都是现实中的女性曾经面临,或正在面临的不公,是真实的,却缺乏了细节和重量。
况且,这些内容在最后30分钟才姗姗来迟,并没有解决前面大段的留白,角色的单薄和过于概念化而带来的问题。
或许是导演太过自信,也可能是能力配不上野心,加入过多表意不明的情节和悬疑性,反倒让人觉得多余。
男性角色也处理得过于刻板,成为了剥削的主体,最终以反派的形象受到惩罚,却没有深究其背后更宽广的社会因素。
这些不禁让人怀疑,电影中所谓的女性主义,并不是诚意满满,反而想要拉热点话题和女性群体的好感度的成分更多。
况且,仔细想想,这些困境都是老生常谈,它的确存在,但刻画得仅仅流于表面,不够深入。
事实上本片对于原著的改编,主题先行的可能性很大。
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能够讲好故事就已经不易,剩下的价值观输出和创作者的表达,都应该放在故事之后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