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夸不出口

体娱   2024-09-28 22:25   北京  


惨淡了一整个月的电影院,竟然被这部动画片点燃了。首日公映就3000万票房,《变形金刚:起源》的成绩算得上是令人瞩目。

但请允许我泼一盆冷水,这个数字比起2023年的真人电影《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首日票房差了一半还多。

哪怕它真的很难看,也一点没影响捧走6.5个亿。

《变形金刚》系列的真人电影目前已经有了7部,质量却逐渐走低,票房也不复往日盛况,眼看越来越过气。

这一部另起炉灶,彻底抹去了人类的存在,将舞台搬回了变形金刚的母星塞伯坦,以动画形式呈现新的故事。

这个IP初创是由美国孩之宝公司,与日本TAKARA公司合作开发的玩具。之后的动漫和影视作品,都是玩具的衍生品,故事本来就有很多不同版本,光是起源就至少有三个。

而这部动画,又一次重新讲述了擎天柱与威震天的前史。

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它已经达到了及格水平。

老牌电影特效公司工业光魔所制作的视听内容美轮美奂,动作丝滑,除了3D比较影响观感之外,整个体验是比较出色的。

故事也算完整,逻辑上没有太大的硬伤。

如果是系列粉丝,在《变形金刚》IP来到第四十周年的现在,还是不可错过的。

对路人来说,它也十分友好,哪怕完全不熟悉《变形金刚》的故事,看这部动画也没有什么门槛。

再加上它的评级为PG,情节偏向低幼,很适合合家欢。

然而,这不意味着它就是一部好电影。

站在评价电影的标准上,以观众的角度来说,看完《变形金刚:起源》,我是不满足的。

它最大的硬伤,就是难逃好莱坞类型片流水线的公式化模板,人物关系十分老套,起承转合也略显生硬。

我最初了解《变形金刚》,还是通过2007年迈克尔·贝导演的同名电影。在那个年代公映时,可以说是惊喜。

重武戏轻文戏,视觉体验刺激,三线并行结局收回主线的故事,让整部电影一气呵成,流畅而震撼,豆瓣高达8.3分。

相信有不少观众和我一样,被这部电影打开了汽车人和霸天虎的新世界大门。

现在,时间过去将近20年,《变形金刚:起源》在故事上比起那部作品并没有什么显著提升,很多情节不是看到开头猜中结尾,就是能看到其他作品的痕迹。

种种呈现,让人不禁想问:电影发展到今天,是否只能做到如此了?

让我们从头说起,故事开始,擎天柱和威震天还是塞伯坦星上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挖矿工,每天在地下堡垒中做着最低贱、最繁重的工作。

擎天柱原名派克斯,而威震天干脆连名字都没有,被叫作D-16。

两者都是机甲,但胸前的收纳舱却空空如也,没有变形齿轮,不能变形,只能不停劳作,开采能量晶体维持母星运转,被所有机甲看不起。

但派克斯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渴望出头,拉着D-16偷偷混进了机甲大赛,想让所有人看看矿工的实力,却机缘巧合来到地表。

一同前往的,还有“女机甲”艾丽塔和当时还叫B-127的大黄蜂。

在地表他们见到了元老级机甲钛师父,得知塞伯坦星的一切都是巨大谎言。

如今的机甲人领袖御天敌,早就叛变,他光辉的领袖形象,都是伪装。

也正是他夺走了新生机甲人的变形齿轮,逼迫矿工们加班加点采集能量晶石,献给机甲人的宿敌五面怪。

虽然讲的是塞伯坦星的故事,但字字句句都是人类世界的常规操作。

现实中的很多体系都是如此,上位者为了操控普通人,将自己包装成精神领袖,任何承诺和对于美好未来的展望,不过就是画饼,为的是进一步剥削。

看着看着,竟然还与变形金刚共了情,想到机甲人们都得昼夜不休地加班采矿,没有一个牛马能笑着走出电影院。

之后的情节,就是好莱坞爆米花片中常见的套路了。

主角团重返地堡打败御天敌,派克斯受到创世神的赏识,涅槃成为擎天柱,接管了塞伯坦星。

而D-16也成了威震天,与派克斯反目成仇,带领一波战士出走,组成了霸天虎。

文本层面处理得比较潦草的应该就是擎天柱与威震天的转变,和两人原本稳固友谊的分崩离析。

他们共同经历了信仰崩塌,“领袖”不复存在。

但精神小伙摇身一变,一个成了投身光明的圣母,一个彻底黑化为复仇战神。同甘共苦的兄弟一转身就成了两路人,却没有足够的细节去铺垫。

威震天想杀了御天敌泄愤,擎天柱却突然跳出来帮敌人挡枪,这份宽宏大量想必只有小朋友能够理解,本片也非常适合6-12岁正在树立三观的宝宝们。

乍一看这个故事,其实有很多可以深挖的细节。塞伯坦星,在很多版本《变形金刚》中,都是一个阶级明显,充满歧视的星球。

主角团与御天敌的对抗,其实接近于现实中底层反抗统治阶级的革命战争。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处理,那故事完全可以更精彩。

但本片却刻意走低龄化路线,弱化了主角团前期在御天敌统治下所受到的压迫,甚至娱乐化处理这些歧视、嘲笑和不被尊重,哪怕这一切遭遇本该十分痛苦。

这让之后的揭竿而起也显得很儿戏,失去了以反抗强权为主题的故事本该具有的重量。

说到这真是一声叹息,商业片不该如此惧怕深度,一部电影可以去追求观众最大化,但创作者真没必要担心观众看不懂。

一个好故事,各类观众都能从中撷取自己能够理解的主题。

另一个让我感到不太舒服的地方是,很多细节都能看到其他类型片的痕迹。

擎天柱前期的个性,话痨、热血、渴望证明自己的底层青年,这个形象几乎是几十年以来好莱坞惯用的人设。

同类型角色是漫威的拿手绝活,蜘蛛侠、星爵、小贱贱等等,几乎都是这种人,大黄蜂也差不多。

再比如好友分道扬镳、相爱相杀的设定,也即视感很强。

一个天真热血的理想主义者和一个睚眦必报、亦正亦邪的“黑化者”,不就是《X战警》系列中的X教授和万磁王吗?

有些网友为这个设定欣喜,觉得是吃到了这两位热门CP的彩蛋。

但是相似的故事我们已经在2011年的《X战警:第一战》中看过一次,再看不腻吗?

里面也依然有着很多老生常谈的问题:“女机甲”是绿叶,“涅槃”靠更有能力的神来点化,打BOSS靠主角光环BUFF加成,怎么折腾都不会死。

这样的电影,就是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除了最基础的娱乐,什么都不能提供。

虽然比起那些真正让人坐立难安的电影,它爽到能让我们在电影院安安稳稳坐上两小时。

另外在如今惨淡的市场环境下能有这种成色的出品,也算难得。

但它却让我开始不断思考,显而易见的是电影产量下降了,尤其是优质电影,更为稀缺。

人们进电影院的次数变少了,很多普通观众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新片公映,暑期档票房,比去年减少了90亿。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娱乐手段越来越多。短视频动动手指就能刷,节奏快、信息量密集,游戏作品不断增加,类型多样化,新玩法也层出不穷...

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生活泛娱乐化成为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还能凭什么把观众吸引进电影院?

难道就是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吗?

人们不如从前那么关心电影了,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好莱坞类型片,首当其冲。

这些年来,美高梅破产,派拉蒙被收购,21世纪福克斯也被并入迪士尼,曾经的黄金时期八大电影公司,如今也只剩迪士尼。

这与其重视工业化产出,忽略故事本身不无关系。

好莱坞类型片工业化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起步,在这将近一百年里愈发趋于成熟。

为了量产商业类型片,许多套路公式也应运而生。

到了今天,已经是太阳底下无新事。哪怕是一个阅片量没有那么多的观众,对许多套路也了如指掌。

但从《变形金刚:起源》就能看出,他们依旧没有放弃这个早该被时代所淘汰的传统模式,仍然停留在旧日的辉煌,不思进取。

还妄图复刻其他电影的成功经验,打算再创造一个系列神话。结尾处的彩蛋暗示续集,不也是漫威玩剩下的?

就连漫威都失去了曾经的票房号召力,一个处在过气边缘的老IP就真能重新闯出生路吗?

对于这一切,我都保持悲观态度。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模式创作,不管是好莱坞还是国产电影,都很难再有什么活力。

那么电影,这个被称为“世界第七大艺术”的媒介,或许会成为人类漫长历史中昙花一现的世纪悲歌,只有死路一条。

张开眼睛看看世界吧,它早已经面目全非。

我们的创作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原地,是时候向前看了。


往期文章:这么痛,还是第一次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局外人看电影
提供个安静的地方看电影,想·享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