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大片,可惜了…
体娱
2024-08-08 22:02
湖南
除了他主演过娄烨在戛纳电影节上唯一获奖作品《春风沉醉的夜晚》外,人们很难把他和艺术电影联想到一块儿。他创造过破纪录的“唐探”系列,也创造过去年暑期档为整个电影市场提气的《消失的她》。从这方面讲,可以说中国电影市场还能喘气,很多从业者也得感谢一下陈思诚。但是,作为演艺术片出身的陈思诚,可能也不甘心于被人认为,只会拍商业片。而《解密》,正是他试图颠覆自我,颠覆观众对他认知的作品。很多人看到《解密》宣传物料的第一刻,都会立刻发现,这不太像熟悉的陈式作品,从视觉画风、到叙事内容,都与过往认知大相径庭。更重要的是,乍一看,《解密》还有着去年刚登顶奥斯卡的诺兰的影子。在IMAX的加持下,曹郁打造的画面足够有电影美感,充满了华丽而极致的影像美。用梦境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与潜意识中的思考与困惑,让“解密”这个听起来很抽象的过程,在观众眼中变得很绚丽: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梦境”场景:红色沙滩、无尽计算机、京剧嬉皮士对台、无尽麦田、巨大棋盘。这让这部电影对观众来说,成了一场没有进入门槛的视觉享受。除此之外,主角刘昊然自毁形象式的演技,也让人看到了这位青年演员的潜力与进步。先不论编剧对这个天才的形象塑造上,是否存在刻板印象,刘昊然的呈现本身,是有很强的说服力的。尽管如此,目前这片在豆瓣的评分只有6.6,这代表了观众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除了这些优点,《解密》仍然有许多缺陷。
虽然在视觉和呈现方式上,它的确很“诺兰”,但它与“诺兰”之间的关系,很像学生作品的思路:因为痴迷先辈大师的超凡水准,于是把大师的标志元素与技法拼贴起来。但人们之所以欣赏诺兰,除了这些,真正重要的还有影片的内核。除去视觉效果,《解密》的故事显得薄弱,很快就沦落进令人不解的世界里。《解密》的原著,在谍战小说界可算鼎鼎大名,麦家的其他作品《暗算》《风声》都在影视改编上有相当优秀的成绩。而《解密》作为麦家奠定文坛地位的作品,刚上市就差点被有关部门以“涉密”为由封禁,还提名了当年的茅盾文学奖。电影版《解密》在改编过程中,非常努力地想要塑造出小说中容金珍这个与世不同的天才:说不清楚话、出口成公式、刻板行为,所有反应都按照脑子里有毛病的天才来设计。但这些都太基础了,影片给容金珍设计的最大天才行为,是他破解敌方密码不是靠计算,而是靠“做梦”。从“梦”中汲取灵感,然后记到小本本上,想一想就知道“梦”里给他指出的解密方向。但影片的视觉设计却忽略了,场景的绚烂对容金珍解密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这两者之间关系的薄弱,让这些梦境的呈现更像是一种视觉上的奇观,而对剧情没有起到足够的推进作用。这样一来,作为电影最重要的元素——“解密”的过程,不仅显得逻辑不严谨,而且也变得无足轻重。我们看不出容金珍这个天才,除了特别会做梦,梦里有特别多灵感,到底为什么能成为一个解密天才。诺兰在《奥本海默》中重点讲述了,政治角力是如何影响、扼杀天才的才华的,《解密》也试图强调政治环境对天才的影响。
故事中的容金珍在40年代被招募进保密单位,从此与家人、世界隔绝,等到他终于有机会来到真实世界一趟时,却发现收养自己的大学校长一家已经被打成了“反革命”。而自己也因为“过于重要”遭到暗杀,虽然躲过一劫,但从此患上PTSD。对容金珍有知遇之恩的两位师父级人物,也双双受到政治派系的影响而一直遭审查与迫害。而又因为容金珍在“解密”上实在不可或缺,这个角色本身遭受到政治的影响实际不多。因此,这些情节设计对容金珍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也并没有多少真正的作用。电影又想把容金珍塑造成人见人爱的美强惨,又不忍心对这个人物施加真正的伤害。从小就被富裕的亲戚接走当亲生的少爷养大,进了学校也立刻有重量级的大师收其为徒,被组织招募之后也始终得到了多方位的保护。甚至于亲戚家的漂亮堂姐,也倾心于这个其貌不扬、看起来很呆板的天才堂弟。电影专门设计了一出漂亮堂姐对堂弟爱而不得的戏码,成为这个角色的唯一有效情节,整个感情线的出现与结束都多少有点没必要。而为了解决这位天才成人后必然的生理需求与生活无法自理,组织由特别安排了纯洁美丽的女战士成为他的妻子。与容金珍的婚姻中,这位妻子不仅几乎得不到任何对等的情感价值,还要时刻忍受容金珍异于常人的思维模式、天才的脾气、诡异的作息。虽然这几乎是特殊时代、特殊环境必然产生的结果,但电影在缺乏对二人夫妻情感有效塑造的情况下,还是要安排妻子的角色终生念念不忘英年早逝的容金珍,也让这个故事的可信度大大降低。虽然都拍到了时代与政治运动对个体的影响,但《解密》与《奥本海默》的关键性差别,同样巨大。在《奥本海默》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卡锡主义对天才的摧残,看出所谓“鸟尽弓藏”,政治对天才物理学家用完即弃的冷酷,乃至于看出奥本海默本人对发明原子弹的矛盾心态。但到了《解密》中,时代与政治虽然作为背景出现,却是不带任何省思视角的,甚至一切似乎都在暧昧中被合理化。“特殊时代”没有对容金珍本人造成任何伤害,相反,还因为他作为解密专家的“特权”地位,可以对他的家人网开一面。所以,从影片中我们看不到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思,也看不到对容金珍这个其实有点复杂的人物的反思。仿佛因为他是个天才,对国家解密事业做出了贡献,所以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合理的,他对爱人、对家人的冷漠,乃至残酷的无视也是合理的,最后还能得到家人无理由的原谅与缅怀。与此同时,容金珍本人的遭遇,也没有任何需要省视、反思之处。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容金珍作为一个数学天才,在没有人问过他愿不愿意的情况下,实质上是被“关进”秘密单位,工作几十年。这几十年,他几乎无法与家人相见,也无法和任何人通信,乃至所有家人、朋友寄来的信件都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上级拦截、审查,甚至自作主张地回复。的确,他是一个天才,但看完电影,也会让人感觉,他好像一个工具。我们很难不代入性地问一个问题:如果是我,我愿意成为容金珍吗?电影不仅不允许这些犹疑与反思存在,还要对这一切遭遇大加歌颂:电影最后安排了容金珍,在弥留之际说出一段无比正确的话,来表现他的立场,表现他的死而无憾。在这部片子中,我们看到一切时代对人的“塑造”都是合理的,如果说有什么是不合理之处的话,那也全部都是“别人”的责任…在《解密》中,我们可以看出导演努力想把“艺术感”塞满电影的角落,但可惜的是,越是努力,越显出电影内核的空洞与乏力。缺乏真正有效的人物关系,缺乏真正有效的人物弧光,戏剧性与人物变化让位给了并没有特别想象力的“梦境”画面,更重要的是,缺乏可以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的价值观。
事实上,看看曹郁曾经的作品,同样是涉及特殊年代特殊人群但更具时代影像感的《无问西东》,用上百根蜡烛打光造就最梦幻杨贵妃的《妖猫传》,还有极具真实战场临境感的《八佰》。哪一部影像不比《解密》更富电影美感、还更有内容实质呢?陈思诚与其继续施展艺术上的努力,不如接受自己才华的方向。做电影商人也没什么不好,就像王晶,是哪棵萝卜就栽哪个坑,做好自己应当应分的事也很了不起,没必要非挑战不可能。当然,相信陈思诚还是坚信自己有电影大师的气质,会继续展现自己的艺术天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