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重磅内幕

体娱   2024-09-01 22:35   北京  

前几天《无人知晓》入围了广州的一个独立影展,我欣然前往。‍‍‍‍‍

许多朋友可能不了解,独立影展近几年在大陆趋于消亡状态,在铁拳和枷锁的夹击之下,它们的处境岌岌可危。‍‍‍

我始终记得,宗旨是“为自由的电影”的中国独立影展突然宣布无限期停办时的公告:‍‍‍‍‍

CIFF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开始腐朽之前告别,是我们对历史最大的尊重,对明天最大的善意。

我喜欢“独立”二字,那象征着我所追求的态度和方向。

也正是得益这些独立影展提供的机会,才不至于让表达趋于寂寞。‍‍

所以无论我是以创作者,还是媒体,抑或是观众的身份,都应该身体力行的支持它们。‍‍‍
毕竟,我们是命运的共同体。大家追求的也一样,都是自由。
‍‍‍‍
恰好,有位对我帮助很大的前辈也在广州,他是《无人知晓》的投资人之一,但我们素未谋面。
在我项目启动之初,在项目超支之际,他不问因由和回报,两次慷慨解囊。在他身上,我留意到了古代人才有的豪迈与仗义。
《无人知晓》没有胎死腹中或者半途折损,都源于这位前辈的出手。‍‍‍
我向投资人发出邀请,来看这部与他密不可分的电影。‍‍‍‍‍‍‍‍‍‍‍‍
过程彼此都很愉快,映后也有许多观众表达了对《无人知晓》的喜欢。‍‍‍

但奇怪的是,前辈并没有和我过多的再聊这部短片。‍‍‍‍‍‍‍‍

他只是关心起我的长片计划,我回答还是在筹备,甚至聊了很多概念和细节,一度神采飞扬。

但很快,我也说明,剧本还存在很多阻碍,毕竟挑战的是自己没有生活的地点和没有经历过的历史。

加上生活的压力和自媒体团队也会分散我的精力,不得不抽离。我希望他可以再等等,等我把它搬上银幕。

前辈没有接话,选择低头查阅我们的聊天记录,喃喃道:“八个月了,从你和我说要拍这部电影,已经八个月了。”

我没有解释,这是许多创作者都会面临的困境,没有捷径,只能坚持。只是突然回忆起法国人说的:“彼此沉默的时候,其实正有天使飞过。”

前辈打破沉默,主动提议,何不让他出一笔费用,我便可以心无旁骛的去完成剧本。

听到这个想法的刹那,我是愣住的。因为我愿意来广州,根本没有抱着别的目的。‍‍‍‍‍‍‍‍‍

所以我的第一感受不是快乐,反倒是惶恐:我,真的值得这份信任吗?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在电影方面有什么才华,很久以前,我只是一个高考300多分的浪荡子,只顾着叛逆。‍‍‍‍‍‍‍

是电影让我没有堕落,改变了自己的轨迹。‍‍‍

如果非要说现在的我和别的电影工作者有什么区别,可能,只是在于我多努力了一点,只是那么一点。

我没有立刻答应前辈的提议,选择了再考虑几天。‍‍
因为对我自己而言,要不要做一部电影,和名利回报无关,而在于一部电影有没有价值。
有些时候,电影不仅仅是电影。有些时候,电影可以超越电影。‍‍‍
‍‍‍
我接下来的项目,关于几百上千万的人的命运。背后涉及的是无数牺牲和贡献自己的个体,他们是支撑着我的动力。
但无论如何,电影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仅凭我一人之力,所能触及的终究有限。
就像我自己对钱也并不渴望,但项目确实需要钱才能加速运转。‍‍‍‍‍
如果钱可以为项目提供帮助,而不是被其束缚,那么对我自己而言,其实应该很乐意促成合作的。‍‍‍‍‍‍‍‍‍‍‍‍
而前辈的人品和包容,都可以打消我的顾虑。
认真规划之后,我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前辈,他回复了我四个字:向光而行。
这一次,是生活让我重新相信了电影,让我更加确认了相信的力量,不如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既然万事俱备,我便约好摄影师立即出发。因为我的工作习惯是一边勘景,一边创作。‍‍‍‍‍‍
电影不止是依靠想象,还需要现实。
每天顶着40度的高温,我们深入长江流域,被独特的风貌和人文深深吸引,就像回到了我电影的背景——2002年。
收获的除了创作方面的灵感,还有对历史的重新认识。
这里曾经盛极一时,如今备受冷落。承载上万人的县城和工厂,最终的宿命却是孤独和寂寞。
许多忧伤的物品还静静地停留在这里,代表着渐渐被我们遗忘的记忆。‍‍‍
年轻人早就离乡远走,年迈的人更多的是无力。‍‍‍
就连车站和餐馆,都面临着凋敝。‍‍‍
我没有经历过他们的变革,但我清楚的明白他们的感受。
因为,大家都体会过美好的消失,因为,大家都理解稀缺和珍贵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无论是过去三年,还是更大的动荡,我觉得本质都没有太大的区别,百姓们都是在创伤中隐忍、成长、向前、治愈。
但,总要有人来发出他们的声音吧?发出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或者不敢表达的声音。
文字是很好的记录方式,电影也是。它提醒着我们自己是谁,该做何事。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坚持艺术的理由。
我长久以来的关注,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态度。
有人愿意成为历史的婢女,有人愿意成为婢女的口红。‍‍‍‍‍‍‍‍‍‍‍‍
不过,那个人永远不会是我。
12天的勘景,我们拍摄了2700多张照片,辗转了17个地方,遇见无数鲜活的面孔。

却丝毫没有疲惫,只有满足。‍‍‍‍‍‍‍

(这篇文章里用到的照片,都是来源于这趟旅程 。)

毕竟,没有什么能抵得上“热爱”两字。

我和摄影师还约定,休息几日会再去故地,这一次的任务,是采访。

通过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我们将穿过岁月之门,倾听他们的内心旋律,保存好他们的记忆。

有次我们夜晚赶路,摄影师问我,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什么专业和工作度过一生呢? 

我认真地去思考什么才是贴近自己,又可以表达内心四季轮回的媒介,愿意为了它付出所有,也无怨无悔。

即使在我脑海里闪过许多方向和可能性,即使我脑海里闪过许多退缩和怀疑。

但最终,我的答案依旧是电影。
没错,电影。‍‍‍‍‍

往期文章:豆瓣9.0,内娱不配
微信&微博:局外人看电影
顺手点赞|在看,谢~

局外人看电影
提供个安静的地方看电影,想·享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