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下电影的遮羞布
体娱
2024-08-05 21:11
北京
就在昨天,百花奖颁布了获奖名单,或者很多人没留意到这个消息,也或者很多人并不在乎这个消息。但我还是想聊聊,也是因为这份名单,我拖延了《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影评的发布,毕竟太难过了:众所周知,大陆有三个重量级的电影奖:金鸡、华表、百花。第一个是行业颁布的,第二个是政府颁布的,第三个名义上是观众颁布的,所以叫大众百花奖。但就是这样一个号称代表观众颁布的奖,却引起不了多少观众的兴趣,甚至,连热搜都没几个。而且仔细看看票数分布图,基本各大荣誉都是获奖电影一骑绝尘,其他片子票数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一个奖项,弃权的比获奖的得票率更高。本文无意于去分析猜测,这个所谓的观众奖结果背后,是不是有些弯弯绕。只是觉得一个代表观众的奖,变成这样无人问津还诡异分数的结果,多少有点可笑。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拿到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的,还是大陆电影最绕不开的两个人:陈凯歌和张艺谋。这对电影学院恢复招生之后第一届的同学,从进入电影行业开始,就在大陆电影第一人的位子上来来去去。这两个人的成就不必赘述,一个凭借两届开幕式代表作稳居“国师”之位,一个是中国最卖座电影的总导演、总监制。如今一个是中国最成功的实体演出导演,但还愿意产出各种风格的电影,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在推动网大、小品、剧本杀在大银幕发扬光大上契而不舍。另一个虽然在文学领域上颇有建树,但也能够在主旋律这个赛道上赛出风采,赛出逼格,在开发主旋律系列上劲头十足。不知道,当初给还是青年导演的他们颁发三大电影节最高荣誉的评委们,如今要是能再看到他们现在获奖的电影,是什么样的心情?纵观世界电影,没有哪一个导演能永远推出神作,甚至大部分导演都是昙花一现,也有的是佳作和烂片一样多的导演。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还是太在乎中国电影了,而中国电影的发展,又跟这两个人密不可分。陈凯歌三十岁就杀入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张艺谋首作就擒了金熊。之后的两个人,更是为大陆电影不断拼搏。《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孩子王》《黄土地》《秋菊打官司》《荆轲刺秦王》,哪个不是如今都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好电影?特别是《霸王别姬》《活着》,又成为多少人心目中最好的电影?于是当我们再看到《无极》《三枪拍案惊奇》会感到震惊甚至是害怕,甚至有人编造出《霸王别姬》是靠代拍的无稽谎言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特别是当他们一次又一次挑战着观众底线,给观众展示着他们审美、价值观的倒退与落伍时,观众们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期待着他们能够有天重回巅峰。其实任谁看都知道,《第二十条》《满江红》《悬崖之上》绝对差张艺谋巅峰时期的作品远矣。甚至在同类型中,也有比这些电影更好的作品,但放在同档期的电影来看,好像还可以接受。甚至不少新的观众,不看老电影的观众,还会觉得,张艺谋确实拍得不错啊。但真正看过他、喜欢过他那些经典的观众才会意识到,他已经江郎才尽、已经沦落到什么地步。至于陈凯歌,更是在接连的失败中消耗尽了观众对他的期待。虽然《妖猫传》绮丽与华美的大唐幻想给了他一次喘气的机会,但很快又淹没在了不止不休的主旋律浪潮中。很多观众安慰自己,他可能只是为了救救自己真心想拍的《少年时代》,所以才曲线救国,可当他又积极地投入另一个主旋律的时候,不少观众明白了,他可能就是想背叛当初的自己而已。过去,我们拥有最美好的曾经。我们也站在全世界的风口浪尖上,推出着举世闻名的佳作。但很可惜,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拖垮了质量的脚步,最终一部又一部地下沉,直到变成没几个值得看的电影的那一步。我们应该去怪ShenCha吗?我们应该去怪整体的审美观念吗?我们应该去怪市场与资本的侵蚀吗?还是应该去怪观众不想进电影院了?我们正处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身处在这个行业里看每个环节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好像你站在一个草台班子里,你试图要补救,却发现个体的力量过于渺小,难以挽回坍塌的洪水猛兽。面对着一个没什么人关注的大众电影百花奖,面对着一个怎么努力也救不起来的暑期档。奥运会在如火如茶地吸引每一个人的注意,甚至不少电影院也转型成为观赛场地。实体演出市场爆发式地变好,演唱会纪录片可以创造票房奇迹,为了蹭当红话剧、舞剧的热度,电影院里也开始有糟糕的话剧、舞蹈、魔术、音乐剧,只为了多骗一个观众进场。这些杯水车薪,只求让行将就木的电影院能再苟延残喘一阵。我并不想批评张艺谋、陈凯歌这次拿奖的电影质量如何,亦或是这两个人如今有多么晚节不保。因为单单批评他们是没有什么用的,他们早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你也不能指望两个老人,真还能重返青春。真正调动观众热情,真正能够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的电影。真正摆脱谄媚、摆脱束缚,真正有所表达、有所创造的电影。我希望的是,在大陆电影院里,还能看到真正百花齐放的一天,能让从业者、观众长舒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