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必考文学文化常识总结分享

文摘   教育   2024-09-13 08:00   陕西  
1. 
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调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片与片之间(或阕与阕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2. 新诗

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新月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深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新月派诗人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的主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4.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5. 通讯

通讯通讯是较为详细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方法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件或问题。

通讯和消息是常见的新闻体裁,都具有真实、及时的特征。通讯与消息的不同点是:内容上,消息简单地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多写情节,通讯则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表现手法上,消息以记叙为主,通讯则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生动形象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材料,提炼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围绕主题,抓住矛盾,展开情节,注意细节描写,波澜起伏,引人人胜。常见的结构有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结构,和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的横式结构。

6.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特点:

(1)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7.近体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7. 建安风骨

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道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9.吟

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与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

10. 留别诗

唐诗的一个种类,和送别诗相对应。

“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11. 律诗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而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12. 

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称“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13. 新乐府

新乐府,是唐人模仿乐府诗却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诗。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等人的大力提倡,中唐时期形成了以创作新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白居易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主要人物,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歌,《琵琶行》即为其中杰出之作。

14. 元和

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后来朝鲜、日本、越南受中国的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15. 左迁

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16. 司马

古代官职,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设置。后世朝代亦有设置,其职权大小不一。唐代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17. 教坊

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18. 青衫

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青衫”在古代指代内容非常丰富:①古时学子所穿之服;②借指学子、书生;③唐制,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

19. 豪放派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人,无事不可人”。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20. 

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则有春、秋二社;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大体在春分或秋分前后。

21. 婉约派

宋词重要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22. 《荀子》

《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弟子所著,现存32篇。该书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论说文的进一步成熟。

23. 

“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说”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类文体。

24. 古文运动

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不重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导致文学创作中艳丽浮靡之风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25. 六艺经传

“六艺”,此处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术(也作“数”)六种技艺。传,是解释经书的书。如《春秋左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26.与祭祀有关的名词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如牛、羊、猪;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少牢: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者,叫作“少”。

27.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是指中国传统纪年历法,自上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干支纪年”。干支纪年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进入下一年。每一周期(六十年)称为一“甲子”。干支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8.既望

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29. 斗牛

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斗,指南斗;牛,牵牛。

30. 桐城派

桐城派,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散文风格以雅洁著称,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创始人为方苞,经刘大魁、姚鼐等人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姚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31. “阴”和“阳”

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为阳。

32. 

“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阴历称每月的初一为“朔”,称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

33.杜康

杜康,据《史记》记载,夏朝的国君,陕西白水人 ,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了醋。

34.阡陌

“阡陌”一词是指在广袤田野上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

35. 五岳

五岳,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6. 封狼居胥

封,登山祭天,以纪功勋。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即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

37. 

宋元时代行政区划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38. 跬步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39. 句读

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

40. 皇帝

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词始于秦始皇时期,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此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


杏坛涛声
交流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读书写作体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