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课】高考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之逻辑推理与论证

文摘   2024-10-13 17:12   陕西  


新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并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引领下,已实现了从“考知识”“考解题”“考能力”“考素养”的转变。
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的形成以基本的逻辑知识为基础,以学会科学的推理和论证为标志,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着重发展和提升的思维素养。新课改以来,新高考不断加大了对“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的考查以呼应《新课标》“新高考”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要求。

为适应新高考对“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的考查,学生需要把握阅读和写作中的基本概念,熟悉逻辑的基本知识,了解推理的基本形式和类型,掌握论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在阅读和表达中避免常见的逻辑错误和陷阱。同时,还需要注重跨学科应用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素养,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挑战。

- Part 1 -

逻辑推理能力


什么是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指通过合乎逻辑的步骤,从已知的信息或假设出发,得出新结论的过程。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答题,首先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在客观题中,以2024年新课标Ⅰ卷第1题为例:

【2024新课标Ⅰ卷 · 1】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持久战》在分析抗战走势时,并未局限于中日两国,而是展现出对世界整体局势变化的宏观把握。

B.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略,不可能速胜,必然要经历由劣势到平衡、由平衡到优势的持久战争过程。

C.“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指在承认军力和经济力差距的前提下,相信人力和人心才是胜利之本。

D.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思想不只体现在判断抗战将会长久,更体现在对战争走向作出了全面科学的分析。

原文内容是:“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原文论述的是“中日战争的过程和必然趋势”,而B选项却换成了“落后大国和先进小国持久战的过程”。该选项偷换了概念,违背了同一律;又以偏概全,违背了充足理由律。

在主观题中,以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14题为例:

【2023新课标Ⅱ卷 · 14】

14. 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考生必须根据同一律作答,只有紧紧锁定“李靖”“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等关键概念,才能避免答非所问。基于此,学生很容易找到“李靖”对“苻坚”淝水之战失败评价的的三处关键信息:第一次,点出苻坚失败缘于“不善”;第二次,进一步指出苻坚的“不善”之处在于为慕容垂所陷害而不自知;第三次,指出苻坚失败的原因是用兵能合不能分。
此外,学生如果要点不全,则是违背了充足理由律。可见,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同一律、充足理由律、矛盾律、排中律等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可提高答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逻辑推理的过程实则是思维具象化的过程,我们需要了解思维的具象推理类型都有哪些。



演绎推理

从一般结论演绎出具体结论或现象的过程。

【2023新高考Ⅱ卷 · 16】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如何得到印证的?”

本题中,王国维的观点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要分析本首诗歌如何印证了王国维的理论,必须明确本文中的“物”是作者笔下的景物“我之色彩”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带有主观情感的词语用在景物上,和带有主观情感的手法用在景物上,从而使得作者笔下的景物与作者的情感具有同一性。


归纳推理

从具体的事实和现象出发,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过程。

【2023新高考Ⅱ卷 · 作文】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该题目坚持读写结合理念,关联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材料。通过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作文材料是一种具体的事实和现象,审题时学生可以由具体到一般,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因果推理

根据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某种普遍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揭示原因来推论结果,或者根据结果推论原因。分为由因推果和由果推因。

【2023年新课标Ⅰ卷 · 1】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藜麦适合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食用,并且由于其营养均衡,被美国宇航局认为是宇航员食物的理想之选。

B.“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中的“此”,指的是被国外需求推高的藜麦价格给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人造成伤害这一说法。

C.藜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D.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媒体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做法值得商榷,但是其出发点却不是恶意的,他们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感到担忧。

第1题的C选项“藜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该选项属于一因两果的推理论断,学生在做题时需要加以识别和判断。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是相似的,从而推导出它们在另一众或另一些属性上也是相似的。

【2023年新课标Ⅰ卷 · 16】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生首先要了解这句话的表层意思,然后采用类比推理找出魏了翁名言和本诗主题之间的相通之处,继而精准组织作答。


- Part 2 -

逻辑论证能力


什么是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式。论证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三个要素。
一个有效的论证应具有明确的论点、充分的论据和合理的论证方式。论证往往比推理复杂,一个简单的论证可以由一个推理来完成,但复杂的论证常常由多个推理构成,论证是推理的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的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熟悉逻辑推理与论证的基本形式,探索其运用的过程,研究其教学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作者: 毛天琦(北京志鸿教育研究院语文学科秘书)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 超然客”公众号,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好书推荐:

2025最新版中国高考蓝皮书试题分析

重磅上市!!!

全网最新!!!

紧扣高考动向,还原高考命题逻辑、

加强考教衔接,明晰高考命题变化、

高考动向 实践经验 命题变化

对标“三新”高考,遴选近3年全国卷、地方卷新颖、典型、优质试题

扫码即可下单,下单送增值课程

           


杏坛涛声
交流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读书写作体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