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分享

文摘   2024-09-23 08:01   陕西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学习任务

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第三单元的单元任务确定为:写一篇主题为生命的诗意表达的文学短评。

二、单元内容解析

本单元共收录八首古诗词,汇集了从魏晋至南宋,涵盖古体诗、近体诗、豪放词、婉约词等不同体裁的作品,编者把这八首诗分为三类,我个人认为这种分类方法非常合适。

7课选取了魏晋时期的2首诗歌,名人名篇,一首是曹操的《短歌行》,一首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编者把两人放在一课里,很显然侧重的是生命追求的问题:一个积极入世,求贤若渴,欲建功立业;一个避世归隐,四仕四辞,欲终老山林。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分析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生命个体的人生选择。不同追求,是由自身的价值观决定的。

8课选取了3首唐诗,分别是盛唐时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唐时期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这三首诗中,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恣肆汪洋、不拘一格,杜甫现实主义风格沉郁顿挫、感时伤世,白居易现实主义风格直白率真、通俗易懂。这一课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会诗体形式对诗人情感的影响,从而理解诗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

9课选取了3首宋词,两首豪放词:北宋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首婉约词: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这一课段主要对比两种词风,通过分析语言风格、意象选取、艺术手法,让学生品读语言之美,诗人人格之美,从而尊重作品反映出来的生命张力与唯美效果。

本单元紧紧围绕核心任务人文精神,即生命的诗意表达,按照朝代顺序设定了3课内容,在内容上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核心任务。使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独一无二性,能拥有如此厚重的传统文化是国人之幸。同时被古诗词丰富而曼妙的语言所感染,由此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到此便完成了教育目标。

、课前预习任务

学习古诗词首先要知人论世。教师制作一个表格发放给学生,回家自主阅读,自行查找填写表格。表格如下:

诗题

作者

体裁

生活时代及创作背景

代表作品及风格

思想感情

《短歌行》

曹操

古体诗

三国时期,战争频发、天下混乱

《观沧海》。恢弘气魄、想象奇绝

抒发了人生短暂的忧愁,表达了求贤若渴、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田园诗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治腐败

《归去来兮辞》。恬淡自然、意真味永

表现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古体诗

盛唐,被赐金放还,由布衣到卿相梦破灭

《蜀道难》。善用想象与夸张,雄奇奔放、俊逸洒脱

表达作者追求自由的美好愿望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登高》

杜甫

近体诗

中唐,安史之乱,流离失所、约友不来

三吏三别。沉郁顿挫、含蓄隽永、忧国忧民

表达了诗人四处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古体诗

中唐,朝廷党派之争,政治混乱,受牵连被贬为江州司马

《长恨歌》。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

表达了对动荡社会与炎凉世态的感叹及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豪放词

北宋,积贫积弱,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赤壁赋》。气势磅礴、豪放旷达

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及对自身坎坷身世的感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豪放词

南宋,国破家亡、怀才不遇

《青玉案·元夕》。豪放阔大、意境恢宏

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深切忧虑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声声慢》

李清照

婉约词

南宋,国破家亡、痛失爱人、颠沛流离、晚景凄凉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清新俊秀

抒发了词人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查找方向:教材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选文注释、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百度汉语。

查找相关知识:如何鉴赏古诗词?(提示学生鉴赏古诗词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分别指的是什么?具体的概念你了解吗?)

、课堂完成任务

任务一:体会不同生命个体的价值追求。

学习内容:《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预习内容的交流、增补、纠正,使学生初步掌握作品相关知识,感受作者的情感。

2、通过泛读、小组读、个人读的方式,体会诗句的语言特点与表达技巧。

3、通过表演话剧《曹操与陶渊明的相遇》,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准确而全面的掌握,从而感受不同价值观下的价值追求,引发学生对自身价值追求的思索。

完成课时:3课时

课时一:展示成果,小组交流,去粗取精,主动求知。

方式: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交流预习内容,小组无法解决的难题写在纸上交给老师。教师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面向全班提出,尽量让学生答疑,实在无法答出的难题,或留作课下作业,或由教师解答。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不仅强化了自己学习的责任感,更增强了对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这种方式使学生克服了紧张怕出错的心理,增强了自信心。

课时二:疏通诗意,熟悉语言,掌握技巧,体会情感。

一、利用多媒体出示表格,让学生快速梳理《短歌行》内容。

《短歌行》内容

段落大意

表达技巧

作者感情

1-8句

人生短暂,借酒消愁

比喻、借代、设问

忧愁

9-16句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用典

思慕渴求、迫不及待

17-24句

贤才难得

比喻、想象

忧思与欣喜

25-32句

贤才慕明主,我欲广纳之,一统天下

比喻、反问、用典

渴慕与自信

此表格由师生共同完成,圈画关键词、主旨句,利用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结合预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解表达技巧。不仅会识别表达技巧,更要明确其作用。

二、设问导思,探究《归园田居(其一)》

本诗紧紧围绕题目中的字行文,由此产生四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结合全诗,研读前四句的总领句和最后两句的总结句,这六句话在表达方式上属于议论抒情句,最能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再追问:由此能看出诗人什么心情?

明确:厌恶官场,鄙弃官场

2、为何而归?

明确:性本爱丘山(本性使然,无法更改)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误入尘网三十年呢?

明确:在此研学这个字。本性爱自然,但在封建社会,想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只能出仕当官。一个字足见他违背初心错入官场,实属无奈之举。

3、归向何处?

明确:田园

追问:田园是什么样的?

明确:旧林、故渊。

问:具体指的是什么呢?都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明确:从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

表达技巧:A、表达方式----描写

B、表现手法---对偶、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白描

再追问:能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明确:愉悦、喜爱

4、归去如何?

明确:无拘无束的生活,尽情享受自由(从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得知)

设计意图:我班孩子有6个民族,他们有各自的民族语言习惯,如果利用好他们的语言习惯,就会一通百通。因此我采取了循序渐进、夯实基础、激发兴趣的做法,《观沧海》一课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多倾听她们的见解,适当纠正他们的用语与发音,更注重点拨式的运用成语来解决问题。而《归园田居(其一)》抓住题目的核心词做文章,尽量把问题简单化、集中化,侧重对表达技巧的讲解分析和语言的积累,让他们记笔记,争取背下来。久而久之,就会积少成多,水到渠成。

课时三:课前合作,时空相遇,互诉追求,实现价值。

1、课前准备:东汉末年的一代枭雄曹操与后辈东晋末年的田园大师陶渊明在某个时刻相遇了,他们将开启怎样的对话呢?请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大胆想象。台词在尽量用原文原句的基础上可以拓宽到相关作品的诗句。自己找搭档,合作构思剧情,台词如果背不下来可以照剧本念,自行查找关于话剧的资料。先在课下互相表演,推荐出两组课上表演。

2、话剧表演:《曹操与陶渊明的相遇》

设计意图:死记硬背古诗词对民族学生来说困难比较大,让他们参照注释理解全文这过于死板的方式很容易让他们灰心。利用青少年的表演欲强、极力想证明自己的特点,让他们自己设计剧情并表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准备的过程中,就是熟悉诗歌内容、识记诗句的过程。学生也就较轻松的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的价值追求,从而引发学生对不同生命的价值追求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生命个体的多重选择。

3、讨论:曹操的积极入世,想建功立业,一统天下与陶渊明的归隐避世,乐在田园,逍遥快活相比,你更想成为哪种人?为什么?

设计意图: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通过两人不同的人生选择,认识到价值观的决定作用,从而思考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追求?发挥语文课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当然,一定帮助学生认识到逃避责任、躺平与淡薄名利、傲岸高洁的区别。

任务二:探讨不同诗体形式的感情抒发。

学习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式了解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长短不一的形式对作者情感的影响。

2、通过了解诗歌形式特点,分析诗歌主旨句内涵,理解诗人创作风格与精神追求。

3、通过回顾作者生平经历,从而感受不同价值观下的价值追求。

完成课时:3课时

课时一:与诗人结伴同行。

请走进李白的梦里,与他共游天姥山;请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领略萧瑟秋江之景;请赴白居易的浔阳江头,聆听琵琶的回响。

参照课下注释、工具书等方式解决读音、句意等问题。小组合作,大声朗读,反复体会。

设计意图:对古代诗词内容的把握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前提,解决基础性的问题,是一切教学的首要任务,对民族学生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变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是学习质量的保障。

课时二:辨形式体会情感。

结合教学目标,利用工具书,完成下面表格,以此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常识及作者选取的理由与抒发情感有关。

诗歌

形式

主要特点

适合抒发的情感

主旨句

精神追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体诗

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四言到杂言不等。舒放自如,随情自由。

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慷慨悲壮的心声宣泄,复杂难言的多重交织。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达作者追求自由的美好愿望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登高》

近体诗

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规定,语言精练,讲究对偶。情受体限,谨严厚重。

深沉忧思、委婉含蓄、谨言慎行、持重扼腕的情感表达。

万里悲秋常作客

表达了诗人四处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琵琶行并序》

古体诗

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四言到杂言不等。舒放自如,随情自由。

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慷慨悲壮的心声宣泄,复杂难言的多重交织。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表达了对动荡社会与炎凉世态的感叹及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

提示说明:此表格中的精神追求内容,已在本单元学习前预习表格完成。在此重申目的是温故而知新,结合文本具体问题总结出来更有实效性与切身感受。

设计意图:表格中明确的指向带领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渐渐明了诗体形式对诗人情感的影响,从而理解诗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

课时三:看经历畅谈追求。

1、总览三首诗,研读主旨句,用一个词概括诗人情感的共同之处。

明确:失落

2、总览三首诗,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诗人情感的不同所在。

明确:个人际遇、忧国伤时、同情他人

3、你更赞同哪一种追求?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小我可以存在,但不足取。大我才是人生追求,真正的价值所在。

设计意图: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核心,发挥语文教材的铸魂培元作用,语文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就在此。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重要内容之一,而教师是具体执行者,语文教师更是塑造孩子灵魂的工程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心怀家国,立德树人,正身求真的思想渗透到言谈举止,贯彻进字里行间。

任务三:感受宋词不同风格的人格魅力。

学习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

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式了解宋词特点及文本内容,反复诵读体会宋词不同唐诗的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2、通过分析选取的意象、运用的艺术手法,理解词人创作风格与人格魅力。

3、通过回顾作者生平经历与代表作品,体会词人的人生态度。

完成课时:3课时

课时一:走近宋词,走进宋词里。

借宋词特点归纳表格,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解读文本内容做铺垫。并依据特点来判断本课三篇文章分别属于哪个流派?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主要流派

特点

豪放派

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后,悲壮慷

慨的高亢之调蔚然成风。

婉约派

内容比较狭窄,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明确:豪放词:苏词、辛词。婉约词:李词。

判断理由:苏词把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壮丽之景,刻画豪迈之人,抒发壮志豪情。辛词用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事抒发一腔悲愤。李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提示说明:此任务是建立在温习单元课前预习内容和理顺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完成的。无论完成单元任务,还是完成课时目标,都必须建立在了解文本内容,掌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不能建空中楼阁,不能邯郸学步,不能脱离文本大谈理想精神,更不能凭空花样百出的各种花式设计。看似热热闹闹,思路新奇,实则绣花枕头,一无所获。

课时二:感受语言,感动语言美。

三首词的共同点都是写愁情,给读者的感受却天差地别。请结合词作典型意象挖掘出其寓意,识别表达技巧及用意,感受宋词的语言之美。

1、苏词:

意象:

大江---象征历史的车轮,流逝的时间。

赤壁---象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乱石、惊涛、千堆雪---象征壮怀激烈的理想

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借古讽今、以景结情。

2、辛词:

意象:

舞榭歌台---象征统治阶级奢靡生活。

斜阳草树---象征英雄已逝,王朝没落。

金戈铁马---象征场面宏大的战争。

狼居胥山---象征取得胜利,刻石记功。

神鸦社鼓---象征虚假繁荣,忘记国耻。

表达技巧:用典(运用典故)、借景抒情。

3、李词:

意象:

---象征借酒消愁,愁情无处宣泄之绪。

---象征往事难追,游子思乡之情。

黄花---象征晚景凄凉、无人问津之落寞。

梧桐、细雨、黄昏---象征愁苦伤感、年华老去之处境。

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叠词、烘托渲染。

提示说明:反复吟诵词作,体会作者一唱三叹的情感。在掌握作者词风与思想感情的前提下,体会词人娴熟的用词技巧,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积累深厚的自然流露。因此,引导学生自觉读书、主动求知、完善自我的知识链初见雏形。

课时三:赞美追求,赞颂大追求。

结合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作品,体会词人在挫折和磨难面前的人生态度,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

明确: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诸多磨难,但他虽身处逆境依然乐观,依然保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辛弃疾身处乱世,国破家亡,但始终秉持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爱国理想。李清照一介女子,也曾儿女情长,也曾花前月下,但面对北宋的灭亡,破碎的山河,发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铮铮之声。和平年代,积极乐观,珍惜当下,把建功立业当做人生追求;战争年代,心怀家国,马革裹尸,把国泰民安当做人生追求。我想,这便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内容与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意象的特征,从而体会意境美,使学生逐步形成欣赏美的能力。最后拓展词人的作品,总体把握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体风格,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认识到个人命运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要有使命感与责任感。

任务四:表达生命高雅诗意的最好形式。

学习内容:学习撰写文学短评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八首诗歌的学习,从古体诗四言的《短歌行》到五言的《归园田居(其一)》,了解了不同价值观下的价值追求,从而思索新时代的我们的价值追求。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诗歌形式的区别对作者情感抒发的影响到唐朝诗人的精神追求。从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区别到词人的人生态度。加之对意象、技巧、语言、思想感情的探讨等,这些内容都会触发我们的心灵,有感而发,抒发我们对诗歌的看法。

完成课时:2课时

课时一:梳理归类,尝试写作。

1、文学短评的定义

文学评论是指对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

2、文学短评的写作角度与内容:A、可以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B、可以分析作品的形象;C、可以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D、可以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高中生写文学短评,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诵读本单元的八首诗歌,寻找理解得好感兴趣的角度,围绕生命的诗意表达自主命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学短评。说说诗人对生命有什么样的独特发现与创意表达。

课时二:交流探讨,大家评说。

教师给出简单的评判标准:角度精准、评价到位、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班内交流文学短评,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作出修改。

设计意图:写文学短评是本单元的任务,对民族生来说,完成这个任务比较困难,因此教师要给出明确而清晰的概念与写作角度,让学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抓住一个或多个角度写短评。从引发学生梳理诗歌角度和内容,到思考文学短评的角度,到写简短的文学短评,到交流修改,最后形成较标准的文学短评范文,让学生对这种文学样式有个明确清晰的掌握。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希望以我老树之茂、云朵之洁、灵魂之雅,推动边疆教育发展,构建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让孩子的灵魂经得起道德的拷问与信念的考验。


杏坛涛声
交流语文教学经验,分享读书写作体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