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琥珀》|台湾老师推荐序1-2:“那個陽光般的女孩聽說是個學霸”

文摘   Education   2024-03-16 21:15   英国  



訊息描述:“ 這本書的每一個內容都是我們生活中眾多的平凡人與事構成,平凡到多年以後會被淡忘、無人提及,然而正是這些點點滴滴,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命故事構成了現在的我,是這些故事裡面的人給我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痕,讓我懂得愛與被愛,讓我相信愛與美無邊無涯。

生命是流動的,與不同的生命個體產生聯結是多麼神奇的一件事情,當生命的能量彼此交換傳遞時,當對不同於己的人事物敞開擁抱時,當不斷去追求摸不著看不見的思想深度與廣度時,會發現之前的偏見狹隘無知造成的壁壘大多是自己設置的,它們會隨著經歷和包容的心態逐漸瓦解,會越來越小,像從沙灘深層撿來的水晶球,擦掉沙石和污垢,最後會看見更美更通透的遼闊之地。”

聯合推薦:

中州科技大學視訊傳播系主任——宋天瀚
中州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文老師——賴怡如
泉州師範學院廣告學專業主任——張燦榮
泉州師範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講師——伊強



推薦序

那個陽光般的女孩聽說是個學霸

  
  我早已記不清楚,來到我們系上的大陸短期交換學生到底有幾批了,在這些陸生中,歐陽鳳是我最值得驕傲的學生之一。還記得是前年暑假吧,透過歐陽鳳的學長介紹,我認識了「學霸」這個詞,這是我對她的第一個印象,隨後通過微信,我要求她在來到臺灣前,先把心情整理好,帶上紙和筆,以及一顆創作的心,同時約定,在回大陸前她必須把文稿準時交給我,而歐陽確實沒有讓我失望。
  
  來臺灣的學生大致上分為兩類:一類是走遍全島,拼命玩樂,另一類是上課準時,中規中矩,而歐陽是屬於第三類,她不僅悟性高、善思辨,還有一顆愛人的心;在臺灣期間她除了上學、旅遊之外,不僅成了女籃校隊,代表學校出賽,還參與學校公益性社團,假日到偏鄉做社會服務、成為導演帶領團隊完成競賽影片,返回大陸後進行一連串的社會公益活動,單車騎行下鄉,幫偏鄉小學募集資金,建立圖書角落;幫老太太、老先生拍婚紗照,記錄他們的愛情故事等等,而這些經歷在歐陽細膩的筆觸下一一呈現,也就構成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本書呈現的不僅僅是她個人在臺灣的見聞,以及她返回大陸後,在泉州、她的故鄉江西萍鄉,所從事的種種公益事業,對我而言,《時光琥珀》讓我看到了一個年輕女孩對生命的熱情,一個進步社會的希望,說來慚愧,這本書的一校、二校早已完成,但我卻遲遲沒有寫出序言,今年暑假,因為一部紀錄片的拍攝,我跟歐陽在北京碰了面,兩天的時間裡,歐陽領著我造訪北京的公益與文創團體,並且遊覽了長城。
  
  在回臺北前的短暫空檔中,我們有了更深入的交談,才見識到歐陽鳳堅強的一面,原來,她同時面對著心理與身體的壓力,她熱衷從事的公益活動,其實讓學校對她產生了誤解,而她的左眼因為某種因素,造成了視力退化,幾乎快看不見了,但是這些障礙,並沒有澆熄她關愛社會的熱情,在與我們分離後兩天,從微信上又傳來她在北京擔任公益活動訓練員的活動相片,而這個學霸,每天晚上還要抱著一堆書猛啃,準備年底考研呢,這讓我更堅定地要為她完成出版願望,然而,出版計畫雖然早已訂定,我因事冗,卻遲遲無法全力進行出版的後續工作,幸遇思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陳建安總經理,在他的鼎力幫助下,解決了經費短缺的問題,才有了這本書的問世。
  
  這幾年來我不斷思索,兩岸的教育差距有多大?在不同體制下教出來的學生有甚麼不同?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儘快問世,也希望歐陽的經驗能夠讓更多人思考這個問題,藉著歐陽的經驗對比出兩岸教育制度的優缺,在以功利為出發點,強調生存性的教育之外,尋找一個新的教育價值,或者,擁抱曾經失落的教育理想。本書付梓在即,謹以此文為序。

  
  中州科技大學視訊傳播系主任宋天瀚
  二○一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推薦序

一個大陸孩子的遊學記憶

  
  學生說要出版文學作品。
  
  我一愣。這在我生命歷程之中,幾乎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學生希望我為創作內容把把關。站在鼓勵的立場,提醒孩子有點文稿就給送過來。
  
  看著學生傳來一次次的文稿,一晃眼也過了一學期。作為第一線的任課老師,教學與研究的分量是相當繁重的,為了手邊的學術資料,忙到凌晨三、四點還沒睡,不過是生命的常態……
  
  這天,學生發訊息來,說是讓我聊聊記憶中的她,跟對書中文章的看法。
  
  太多的記憶一湧而上,鼻子稍稍感到酸楚。「要出版了嗎?」「嗯!」我知道整件事情是宋主任幫的忙,提醒學生還是要注意一下最起碼的學術倫理。然後,暫時把手邊的事情全部空下來,幫學生一下吧!
  
  晃攸之間,回到二○一四年的記憶。
  
  那是在二○一四年的秋天。
  
  「老師,我要買課本嗎?」學生問我。
  
  我一愣:「為什麼不買?」
  
  閒聊之下,才赫然發現,眼前的學生是大陸孩子。
  
  回家後,開始想著要怎樣安排這個孩子的學習。
  
  在學校擔任多年的文學課程,平日裡也經常性地注意著兩岸學術的變化。這些年,陸生來臺交流的情況越來越頻繁,歐陽,顛覆我對陸生的印象。
  
  在我的眼中,每個陸生都很有特色。他們喜歡用自己生命與特殊的角度,訴說著他們眼中的臺灣。喜歡運動、文藝創作跟擔任志工的歐陽,選擇的是加入學校的籃球隊,接受嚴格的訓練。選擇的是參加閱讀心得比賽,訴說生命中的美好。選擇的是參加學校的志工活動,領會臺灣風土民情中的真善美。平日裡再多的生命奇遇,都抵不過那一次次的思考交鋒。在課堂上的學習生活裡,我不只一次地看見歐陽努力地融入臺灣學生的討論行列,勇於分享自己在大陸的學習經驗,提升學習過程中的團隊合作精神,於是在學習上,產生正面的良性循環。在日常生活的學習裡,歐陽努力地克服自己與臺灣學生的隔閡,用愛與關懷作為生命中的關懷主軸,也深得許多學校老師的稱許。作為視傳系的學生,必須面對的是很多想像不到的生命歷練與挑戰。無論如何不能遺忘從事傳播工作者的初衷,是孩子對自己的深切期盼。用開放的心態面對所有的挑戰,努力地把自己重新歸零,是歐陽面對所有困難時的方針。
  
  學期末,孩子要回去了,邀請我參加陸生期末報導的同時,送了一張福建省的土樓的賀年片給我。看著那一整張的正、簡字體夾雜的祝福內容,我茫然了。這孩子是用著怎樣的一番心意,努力地融入臺灣的學習文化?在整個學習過程裡,我努力地提醒她「來到臺灣學習,是種特殊的機緣」、「學會用自己的聲音唱歌」。這期間正好又遇上九合一大選,有太多的事情,不斷地衝擊著孩子的內心……
  
  終於,孩子把過去的文章集結成冊了。這裡面有些是她在大陸時就寫成的網路文章,但是更多的是來自於兩岸文化交流過程中的生命激盪,以及一份學生對臺灣與兩岸未來發展的愛與企盼。看著這些用愛與關懷串成的文字,不覺地哽咽了。只用一顆祝福的心,衷心祝福歐陽未來的發展,能夠平安、順利。
  

  賴怡如書於中州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二○一五年七月十八日


山羊童行记
🌈书写生命的悲欣交集,爱与相信。从7年公益行走中国乡村到漂泊英伦奇妙之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