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带娃一年,我们看到了什么?

文摘   2025-01-04 02:14   英国  

感谢点开文章!看完后请积极反馈记录分享,记得分享转发点赞赞赏哟~



作者欧阳凤(山羊)-专注公益儿童教育行动和研究,90后共同养育践行中,UCL教育性别国际化发展硕士

写在前面:

2024年,我的年终回顾了与伴侣在伦敦共同养育孩子到2岁的经历,身兼全职学生和全职parent的我们直面婚姻制度、社会制度、个人能力、经济与社会资本等多方面交织的压力,好在我们得到了亲朋好友和社区的支持,这让我们度过了艰难时光。

作为女性主义者,与伴侣共同育儿并追求平等有爱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它是一场需要独立作战但又依赖共同合作才能取胜的战斗。我们不仅要挑战社会的父权制规范,还要面对自身的恐惧与弱点。这一过程不仅是认识生命、理解自我,也是深刻反思社会的契机。

回想怀孕到产假六个月,这段时间充满很多看不见的挑战与阻碍。从孕期被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到坚持顺产,破羊水后44小时产生下宝宝,再到孩子出生后经历白细胞异常的治疗波折,我们在疫情期间住院7天,承担高额费用,出院后又面临全家感冒和新生儿冠名权问题。育儿的忙碌与事业的冲突让我在孩子两个月大时重新燃起学习外语的热情,孩子六个月再次经历辞职,没有后路,全力突破语言关。最终获得UCL教育性别国际化发展破格录取入选和全球硕士奖学金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

回头看,这些经历走了很多“弯路”和迷茫,经历了很多情绪内耗。哪怕读了很多书,身边也有妈妈群体,但依旧没有预想生孩子会是这样一场全方位的挑战。怀孕和生产前,我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能力,低估了父权制对男女追求更自由平等关系的影响,也低估了孕产期劳累对养育者身体和大脑带来的影响。当然,好在伴侣也经历了很多的生长和挑战。在国内,仅靠两个职场父母独立带娃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依赖长辈的支持。

但因为我在孩子9-10个月大时前往伦敦深造,出于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我坚持把孩子带身边而不是留给老人带,伴侣则出于对孩子的爱和对我的支持,最后愿意放下国内的阻力加入我们。这一年他全职照顾孩子,我全职学习和一起照顾孩子。作为两个之前从事公益和非教培教育行业的人,我们来伦敦后没有了收入,但仍然挺了过来,如果在国内,这是很难想象的。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个良好的社会能够在关键时刻托举生命,给底层的提供支持和希望。

尽管我们作为学生移民身份,无法享受英国本地的福利,也没有额外的社会资本,没有任何特权,我体会到这个社会为儿童及所有父母提供的育儿支持,但也需要进一步用移民性别视角批判性进行审视。

借由这篇文章,我整理并分享我们在伦敦陪伴孩子从10个月大成长到2岁期间的0-3岁早期育儿和教育见闻与经验。

这些内容基于我们实际接触到的服务和资源,结合从伦敦西北部到东部的居住经历。尽管伦敦英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居住环境和主要人群导致具体服务有所差异,但核心支持体系大致相同。

作为在伦敦少数0-3岁中国学生父母移民之一,我们去年获得的信息通常是通过官网查询、电话沟通、邮件联系、实践探索和耐心尝试得来,像一家三口的社会学习经历,希望能为不同读者提供一些启发。


一:关于新生儿的健康方面

1 GP注册与儿童疫苗接种经历

由于在国内时未完成孩子1岁前的全部疫苗接种,搬到伦敦住的地方后,我立即着手为孩子安排疫苗接种和1岁体检。我在居住地附近的一家全科诊所(GP surgery)为孩子注册了当地的全科医生(GP)。GP不仅会记录孩子的成长情况,还会提供健康建议。注册时间用了比较久,之后医院帮我预约了接种疫苗的时间,并需要整理孩子之前的疫苗接种记录,以便确认下一步的疫苗计划。

孩子接种了一岁常规疫苗,等候时间较长,在医院前台看到No abuse 的标志,可以看出一些医患关系,有时候我也感受到工作人员并不似那么主动和友好,之后,我们又在孩子1岁2个月和2岁时分别完成了两次疫苗接种。不过,目前尚未收到其它疫苗接种的通知。


2 买药的地方phamacy

刚到伦敦时正值冬天,孩子感冒了,那是其第一次感冒,哭闹难受乏力了一周,那时候只是靠母乳喂养和贴发烧贴缓解;

一岁接种疫苗后医生说这个疫苗孩子会发烧,GP医生建议我们去药店药房(pharmacy)购买 CalpolCalpol 是英国非常常见的一种儿童药物,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用于缓解儿童的发烧和轻度疼痛。果然孩子注射疫苗后生病了一直,晚上哭个不停睡不好。

在伦敦,药房随处可见,非处方药通常需要自行支付费用;但如果是通过处方开的药物,对于儿童来说是免费的。这种医疗政策对父母来说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在英格兰,16岁以下的儿童以及16至18岁且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青少年可免费获得处方药。

3 新生儿儿保-健康中心(Health Centre)

孩子一岁后,我着急为其进行一岁体检。那时我才得知需要在健康中心(Health Centre)进行,并花了很长时间找到了一家附近的健康中心。找到后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只能做常规检查,而且只有在固定的时间才能进行,而且一岁体检需要去另一个大医院进行。

(网络图代替)

我当时非常着急,觉得等待时间太长,担心孩子发育是否正常,但工作人员安慰我说,不着急这一周,首先需要在这里拿到儿童健康手册(俗称“小红本”)。这本小红本主要记录孩子的成长情况,包括身高、体重、疫苗接种等健康信息。只有在小红本上记录了孩子的基本数据,才能进行一岁体检。

于是,我预约了时间,再次去健康中心做了常规检查,并顺利拿到了小红本,还有一个公益机构为儿童准备的绘本。

和国内体检不同,这里的体检项目很简便,只是测量了孩子的身高和体重,没有其它更详细的检查。但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健康中心的环境非常友好,空间里有许多儿童玩具,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玩耍。

此外,墙壁上还展示了许多关于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语言互动的建议,给了我很多启发。最让我欣喜的是,这里不仅关注孩子的健康,也特别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和经济支持,体现了对父母需求的关怀,看到了对家庭整体的关注和支持。


4 一岁儿童体检的经历

隐约记得我们带孩子1岁体检去的医院有一个儿童健康中心,其中有一个专门的儿童体检区域,里面有许多适合孩子的玩具,环境温馨、友好。体检过程相对简单,类似于国内妇产医院的儿保检查,但与国内的做法不同,这里的体检氛围非常轻松,检查项目也不多。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们所有的问题。

在体检过程中,医生强调母乳喂养应由妈妈根据自身状况来决定,虽然医学界对母乳喂养有不同的观点,但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妈妈。关于孩子的成长,医生表示,2岁半之前,家长无需过于担心孩子的语言发展,因为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家长只需在家里多与孩子说话,双语者说母语即可。此外,医生指出,如果孩子到1岁半才开始走路也是完全正常的,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认为1岁之后就必须会走。如果延迟了最晚时间的发展才需要进一步检查。

这位医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佩服她怎么可以做到这样,其和作为父母的角色也鼓励父母要多沟通和有独自相处时间。医生让我们为孩子进行牙齿检查,而那时孩子1岁时已经长了不少牙齿。

发现儿童检查地方还提供免费的食物,虽然大多数家庭并未领取,但这项服务的存在显得格外贴心,考虑到了部分家庭可能面临的经济压力。之后的检查要到两岁,期间没有特别意外不用检查。

5. 儿童免费牙医检查与服务

儿保医生推荐我们要给孩子进行牙齿检查,但需要我们自己另外预约。

在英国,孕妇和孩子在一岁之前可以享受免费的牙齿检查和治疗服务。然而,由于牙医是独立职业,牙科医院也是独立的机构,预约牙医的时间通常比较紧张。我在孩子一岁之前就已经预约了牙医,但一个多月后孩子满一岁后才得到了检查的时间。由于孩子超过了一岁,妈妈无法享受免费的牙齿检查服务,这让我有些对政策不满。在为孩子进行牙齿检查时,等待了很久,医生团队由三名牙科专家组成,耐心,很快检查完了。


在英国,牙科治疗费用通常分为检查费和治疗费。具体费用取决于治疗项目的复杂程度,几百磅是非常正常的,这些费用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治疗项目的不同有所变化,而且私人牙科诊所的收费通常高于公立NHS诊所。根据NHS政策,18岁以下儿童的牙科治疗是免费的,包括牙齿检查和常规治疗。然而,如果是非紧急治疗或超出基本治疗范围的服务,可能会涉及额外费用。


6. 儿童急诊治疗

孩子在1岁多时得了手足口病,伴侣带着其去了儿童急诊接受治疗。在英国,公立医院就诊不需要支付费用,也不需要携带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幸运的是那次并未出现严重情况。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国家健康服务体系)是英国的公共医疗保健系统,成立于1948年,提供免费的公共医疗服务。NHS通过政府资助,确保所有英国居民(包括在英国工作的外国居民)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初级护理、专科治疗、住院治疗和急诊服务等。

在英国,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或紧急症状,可以拨打999紧急电话寻求帮助,或者直接前往最近的NHS急诊科。急诊科全天24小时开放。


二 超越家里-为养育者提供的0-3育儿场地

1Children Centre Parents Hub 伦敦儿童中心家长中心

在健康中心领取孩子的小红本后,我们偶遇了一位在休产假的国外妈妈,她向我介绍了英国的产假政策:第一年为前面半年全薪产假,后面半年通常可以保留职位;一年后,妈妈们可以选择回到工作岗位,但岗位可能会有所不同。她带着孩子在去参加了一个活动,并推荐了我们 Children Centre Parents Hub(儿童中心家长中心),这个地方后来成为我和孩子们常去的活动场所。


伦敦的儿童中心家长中心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为社区家庭提供了全面的免费的育儿与儿童发展支持。中心通常设立在幼儿园附近,但与幼儿园是独立运作的。每个区域通常会有多个儿童中心,分布在不同位置,确保距离较远的家庭也能参与。如果家长有更多时间,可以参加周围3至4个不同地点的活动。



儿童中心每周定期开放,特别注重通过自由玩耍的形式促进孩子发展。活动空间为0-6岁的儿童设计,虽然大部分活动适合0-3岁孩子。每周的活动一般持续1.5至2小时,家长和孩子可以在丰富的玩具和书籍中自由探索。活动还提供免费的牛奶和水果小吃。最后,早期教育工作者会带领大家唱儿歌,通过歌曲和互动的方式来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感,这与国内以课堂为主的育儿方式有显著的不同。活动期间,家长和照料者不能使用手机,每场活动的参与人数限制为20个家庭。


平台还为家长提供其它支持服务,如母乳喂养支持、爸爸育儿小组和在线父母支持等。我参与了这些活动,但一些活动可能是很应付的,形式较为简单,未能带来实际的效果。这让我意识到,尽管儿童中心0-3岁育儿支持表面上看似完善,许多服务措施其实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系统中的深层问题。补充儿童中心还为新生儿提供一瓶维生素D补充营养。


 2 社区图书馆和面向儿童的活动

伦敦的社区图书馆种类丰富,既有公共的也有私立的,所提供的活动内容和服务因地点而异。社区图书馆通常被视为所有人共享的空间,其中一些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儿童区域,提供各类适合孩子的活动和资源。

社区图书馆提供免费的亲子活动,比如唱儿歌(Rhyme Time)和故事时间,这些活动通常每周举行一次。

然而,不同的图书馆在活动质量和内容上的差异很大,总体来说,图书馆则提供更多的书籍而缺乏具体的阅读指导,更多在提供家庭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自发地培养阅读兴趣。

我们遇到的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态度也因人而异,大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都非常友善,尤其是儿童友好的工作人员,愿意帮助家长和孩子们选择合适的书籍或指导活动。但偶尔会遇到一些对儿童管理过于严格的工作人员,导致部分家长产生不满。不过总体而言,图书馆的服务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去年看到这些活动中缺少科学方面的活动,这也促使了我在UCL发起的公益项目——Fun Science,得到学校资金支持,招募了志愿者,经过半年的筹备,我们终于在Primrose Hill Community Library举办了我们的活动。15个家庭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三个小时的愉快时光,一起参与了三个科学实验。


3 公园的playground儿童设施

伦敦的大大小小公园配备了儿童游乐场(Playground),这些设施通常是免费的,里面有滑梯、秋千、攀爬架、沙坑、弹跳床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非常适合家庭周末出游。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发展社交技能,享受户外活动,特别是这些设施都设计得符合孩子们的兴趣和安全需求,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自由玩耍。令人感叹这些设备的科学性和人性化,侧面看到发展科学技术和设计的重要性!




4 教堂的儿童活动

搬到在伦敦东区后,我发现这里儿童中心的数量相对较少,场地质量与西南区的相比也有所差距。但许多教堂的空间被利用了起来,教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积极为家庭和儿童提供类似儿童中心的活动,成为了当地家庭的重要支持,活动并不带有宗教色彩。



在教堂的特定时段,主要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且充满乐趣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由玩耍。孩子们在这里能够接触到丰富的玩具和设备,主打一个自己玩,父母们陪着玩。活动的最后15分钟,通常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唱歌,吹泡泡等。与儿童中心类似,也为父母们提供了交流功能。


三:伦敦商业化的0-3岁的育儿服务

伦敦作为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其托儿服务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多种不同的育儿服务。对于中高收入家庭来说,这些服务的费用可能相对可接受,但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移民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托育费用则成为了一大难题。面对商业化的托育服务,我有很多很复杂的感受与思考。接下来,我将介绍几种伦敦常见的付费托育服务。


1 保姆(Nannies)


保姆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护理服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保姆可以是全职或兼职,也有一些保姆会住在家庭中。收费标准根据保姆的经验和工作时长不同,通常每小时在10到21英镑之间。这类服务通常面向中高收入家庭,尤其是那些需要接送孩子放学的家庭。

我第二个学期通过一个中介,曾担任过一个学期5岁英国男孩的普通话保姆,一周仅服务一次三个小时。然而,这份工作让我感到自己处在一种不平等的劳动关系中。虽然我的角色是所谓的nannies,主要任务是照看孩子,但也涉及到很多体力劳动,比如帮助孩子洗澡、喂饭等,父母又想辅导孩子中文等。作为研究移民性别平等的人,我那时候心情非常复杂-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下课后跑去给别人家庭提供育儿服务,自己的孩子却等着我回家,内心的不适感和对这种劳动不平等的反思愈发强烈,女性所从事的工作常常被低估且被隐形化。


2 儿童看护员(Childminders)

注册儿童看护员通常在自己的家中照看孩子,提供一个类似家庭的环境,并且能够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相比保姆,儿童看护员的费用通常较低,平均每小时约为8到20英镑都有。根据儿童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成为儿童看护员需要通过专业课程并进行注册,住的地方也有一定要求,每位儿童看护员最多可以照顾6个孩子。

搬家后,我邻居正好是儿童看护员,但我对于将孩子送到别人家照看感到不安,觉得这种责任和劳务的转移有些沉重。但伴侣那时候需要工作12小时,我正好要专心准备几个重要的面试,舍友安慰我邻居值得信任,孩子也会理解。我们试了几次,一次三四个小时,从大哭到不舍到心里愧疚,到安慰自己。然而由于邻居后来休假加上孩子生病以及我们顾虑,伴侣工作暂停,我们没有使用这项服务。


3.私立托儿所(Day Nurseries)

英国公立托儿所提供免费托儿服务,但通常只针对3岁及以上的儿童且有时长限制。虽然今年9月份部分公立托儿所已开始接收2岁儿童,但仍然有许多家庭不得不选择私立托儿所以满足育儿需求。

私立托儿所是为几个月大的婴儿至五岁儿童提供的正式托儿机构,通常遵循《早期教育基础阶段》(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课程,并且全年开放。

私立和公立托儿所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一般每小时费用在6到20英镑多之间。家长可以选择半天、全天或每周多个全天的服务,具体费用取决于托儿所的质量和服务内容。

但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托儿所的费用可能会感到很重,因此不少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2岁或3岁时才进入托儿所。

我毕业后曾经在私立蒙台梭利幼儿园体验2天,内心的感受很复杂。一方面,看到富人家庭通过经济手段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服务,这种选择虽然为提供了便利,甚至解决许多问题,但却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和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们的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很清楚,在繁忙的工作中,老师们的重心是孩子身上,没有过多的上班时候闲聊,大家做好各自本职工作,家长和同事之间更深层次的沟通与连接是没有什么的。


四  伦敦幼儿园早期教育的学习框架和师资

1 早期教育基础阶段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EYFS

无论时候商业还是公立,所有跟早期儿童有关的服务,保姆,日托所以及幼儿园都需要伦敦的幼儿园及英国的早期教育遵循 《早期教育基础阶段》(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EYFS) 的法定框架,旨在确保孩子从出生到5岁期间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和关怀。

EYFS 包括七大学习领域:沟通与语言、身体发展、个人社会与情感发展(主要领域)以及读写能力、数学、理解世界、表现艺术与设计(具体领域)。其关键原则包括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个性化支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和适宜的学习环境。通过日常观察和发展检查,EYFS 评估儿童的进步,并在5岁时进行《早期基础阶段概述评估》(EYFS Profile Assessment)。之前儿童中心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份最新的很厚的EYFS的介绍和全文,看完后觉得挺清楚的,会很注重儿童的安全保护。


2.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资质要求

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资质要求包括学历、能力和背景审查等方面。首先,幼儿园教师通常需要获得“早期教育工作者”资格(Early Years Educator, EYE),这是一个英国认可的证书。此外,许多幼儿园岗位要求从业者至少持有由Ofqual认证的二级或三级早期教育及儿童看护资格证书(Level 2或Level 3)。但私立幼儿园可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获得这个资质。

对于英语和数学能力,完成早期教育课程的从业者需具备相当于GCSE等级C或以上的英语和数学能力。

所有幼儿园教师还需通过“增强型DBS(Disclosure and Barring Service)”背景审查。一般只要从事儿童相关的人都需要提前检查背景。

一些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或获取高一级别的资质,如儿童早期教育学士或硕士学位,许多教育机构还提供在职培训和观察学习机会,帮助从业者跟进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早期教育政策。

薪资方面,伦敦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因资历、经验、资格以及工作地点而有所不同。在£2,000-£35,000之间,工资水平还受地理位置、工作类型、经验和时长影响,同时一些幼儿园也提供培训资助、员工福利、带薪假期和子女入园优惠等附加福利。如果有年轻人或年长的人喜欢孩子和幼儿园环境,以及工资待遇可以,早期教育真的很有意思。但对于新手父母我有点怕…


3.选择幼儿园的迷茫

毕业后,为了给孩子找2岁后的幼儿园,和对象分别拜访了附近十来家公立私立幼儿园和托管所,我也挺迷茫的,有的幼儿园位置不够,有的幼儿园场地不够,有的可能距离远,有的价格高,有的不灵活,但都很少遇到令我特别欣喜的,也许我们对教育要求很高,也许学习教育性别和国际化发展,对教育带有一些悲观。

我认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往往就会影响造就怎样的教育。在伦敦这个多元复杂且商业化程度极高的城市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

我内心深处特别希望教师有职业道德和热爱和对孩子们的热爱。教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它是与生命的互动,只有真正关心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教师,才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学习环境。

然而,我同时意识到,不能仅仅将希望寄托在教师群体的道德上。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仅仅依赖于个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专业性,更深层次地涉及到社会的整体结构和价值观。如何在社会层面构建一个能够信任和依赖的教育系统,如何让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是带着爱且安全和成就感…

现在我就随缘了顺其自然了,多祈祷不焦虑。作为一个体验过不同学校的人,对教育和社会的期望值有了合理的认识—慢慢来,我一个人也无能为力。


五 英国政府关于0-3岁早期教育的政策v

1. 30 Hours Free Nursery

30小时免费托幼(30 Hours Free Childcare) 是英国政府为支持家庭和促进儿童早期教育推出的一项政策。它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每周30小时的免费托幼服务,所有英格兰的3岁和4岁儿童都可以享受这一福利,无需满足任何经济或就业条件。

但当过父母和养育过孩子就会明白,怀孕到孩子三岁的前面四年只靠父母带是多么漫长。

2. 15 Hours Free Nursery

从2024年9月起,2岁的孩子和符合条件的家庭将能够享受每周15小时免费的幼儿园服务,家庭需要申请,有具体资格。比如家庭经济条件:家庭需领取某些福利,例如收入支持、基于收入的求职者津贴或Universal Credit(年收入低于£15,400)。税收抵免家庭,年收入低于£16,190。比如特殊需求儿童:由地方政府照顾的儿童。拥有教育、健康和护理计划(EHC Plan)的儿童。接受残疾生活津贴(DLA)的儿童。因监护令、儿童安排令或领养令脱离照顾的儿童。家长需通过当地政府申请以确认资格。

一旦申请,可以去任何公立或私立的幼儿园学校、日托中心、学前班以及注册儿童看护人员。

尽管这项政策为一些家庭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不是所有家庭都能符合申请条件。例如,很多家庭的收入由于各类限制仍然无法获得资格。作为移民家庭,尤其是双无工作父母,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最后通过另一个资质成功申请了15小时免费的幼儿园服务。

其实对于许多家庭而言,三小时远远无法满足育儿需求。如果希望得到更多的育儿时间,则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但家长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尤其是高薪工作,是不确定的。尽管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它仍然不能完全缓解低收入家庭在育儿方面所面临的压力。

目前英国免费托育这个政策在不断变化,看网站说在2025年9月英国政府争取面向所有2岁以上的家庭提供免费的15小时服务,听说计划在2026年9个月大的孩子就能有免费服务,但需要大量的老师和时间推行。


六:其它几个生活有趣的现象

1. 儿童二手店 farakids charity 

在伦敦,有许多二手慈善店,其中有一家特别让我印象深刻。这家店叫做fara charity 不仅出售成人的二手物品,还提供各类儿童用品。人们将不再使用的物品捐赠给店铺,工作人员整理并出售,这种做法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也为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真可谓是一个典范的社会企业。对于有小孩的家庭而言,能在这里找到高性价比的二手商品,确实非常实用。

我家小孩刚学会走路时,鞋子经常掉,对象会来到这家二手店,挑选些合适的二手鞋子。每双鞋的价格通常在5到10英镑之间,质量不错。孩子一岁多时我在店里发现了一辆功能完好的推车,价格竟然只要10英镑,工作人员说这几乎是赠送的价格。购买二手商品不仅能节省开支,更能有效减少浪费,我认同循环利用的理念,至今,我几乎没给小自然购买过新衣服。


Morrisons超市的免费水果和儿童区

Morrisons超市为5岁及以下的儿童提供免费水果。家长购物时带孩子可在特定地方领取水果,如苹果、香蕉或橙子。这项服务有时水果供应有限,且提供的水果通常是超市内较便宜的品种,质量可能不如其他高端水果。但总体而言,这项福利为一些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了帮助。此外,部分Morrisons店铺还设有儿童画画区等区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七 最后说说个人作为养育者和教育者的评价和思考

正向:

  1. 英国早期教育的政策与发展

    英国的早期教育主要由政府负责,且在0-3岁阶段的政策和投入不断变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举措是英国王室与UCL教育早期研究团队的合作,这项合作始于2018年。凯特·米德尔顿王妃作为儿童早期发展倡导者,与UCL的“Early Years Research”团队共同启动了“皇家早期儿童中心”(The Royal Foundation Centre for Early Childhood)。这一项目旨在通过研究、倡导和政策变革推动早期教育的发展,并为政府和教育机构提供策略性建议。尽管英国政府对早期教育的投入相对较低,但该合作已持续多年,逐步推动了政府和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但伦敦的一些NGO社会组织,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补充。
  2. 文化和宗教对儿童观念的影响

    作为基督教国家,英国的儿童观念深受宗教文化影响,基督教中将儿童视为接近上帝的纯真存在,这种信念深刻影响了西方对儿童的尊重与关爱。我在UCL学习期间,感受到国外对于儿童的友好态度,无论是在街上遇到陌生人的微笑与互动,还是在书店和大学课堂上得到的包容。国外人对生命的尊重往往体现在对儿童的态度上。社会对儿童的支持和关爱,体现了这个国家对未来的期许。当然也离不开这么长时间的经济民主文化影响…

  3. 0-3岁教育理念的独特性

    在英国,0-3岁儿童的教育并不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通过自由玩耍和互动来促进发展。这里没有固定的一对一干预课或团体课程,更多的是通过创造丰富的环境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和互动。支持孩子亲近自然,游戏,唱歌,阅读,天性释放,环境营造。

  4. 家庭支持体系的重要性

    对于0-3岁儿童的支持,不仅仅是教育层面的投入,家庭的系统支持同样至关重要。育儿不仅仅是在家中进行,公共场所和专门的家庭空间提供了更多育儿的场所,帮助家庭平衡工作与生活。虽然大部分福利是面向本地居民,移民群体相对较少。如考虑父母就业,经济,身心健康等。

  5. 育儿的多样性与社会包容性

    英国的育儿观念呈现多样性,存在着各种家庭结构和育儿方式,例如同性领养家庭、父亲参与育儿、保姆带孩子等。但很少像国内清一色长辈带娃,伦敦的父母的支持系统不是依靠自己原生家庭,更多是政府社区社会商业以及父母的分工合作。

  6. 社会机制对育儿和教育的影响

    尽管育儿和教育受到积极支持,但若不探索更深的社会问题根基,如社会机制的不完善,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性别不平等等问题,依然对育儿和教育体系构成了挑战。这些问题无法仅通过外部的个人培训来解决,尤其是低收入家庭面临的系统性困难,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租房压力,使得福利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如此,社会对教育和育儿的关注,仍然给了我一些安全感,尤其是在学术和教育领域。

  7. 教育的复杂性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主体来推动,无论是在中国乡村还是在伦敦,教育的质量都存在差异。社会教育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依赖于社会机制、人力资源以及社会整体进步。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通过家庭的支持和学校教授的帮助,我最终能够顺利完成硕士学业。这使我更加坚信,社会的共同努力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

  8. 对社会的责任与展望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不容易,其实也感觉到辛苦和疲累,虽然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完成了两个里程碑,但也是用365天带娃学习写文章,没有足够的休息换来的。还有很多女性,个体在面对社会的很多问题和困难。

    爱孩子、爱生命、爱人、爱动物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更加自由、公正、开放、包容且充满爱的社会环境,是可以更好地支持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与繁荣。

最后,谢谢关注早期教育的你看完这篇文章!请记得提供反馈,分享转发赞赏~欢迎交流!

爱与相信 | 在伦敦共同养育这一年

山羊手记 | 凭着信 倔强与爱 小自然经由妈妈的阴道出生了!

东伦敦最大的“幼儿园”—Young V&A Museum of Childhood

伦敦与国内乡村-童年幸福和什么有关?

little X Wonder-和小自然美好的一天

爱的恩典 |搬家啦之一家三口在伦敦的一些近况走向30岁 | 当养育者的第一年, 我想把年终感谢送给孩子

呐喊|从亲密战友到迷失的爱人,是什么把爸爸排除在养育之外?

山羊童行记
🌈书写生命的悲欣交集,爱与相信。从7年公益行走中国乡村到漂泊英伦奇妙之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