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刻板印象的挑战与异性婚姻反思

文摘   2024-10-12 23:41   英国  

这一年在伦敦,我目睹了不少与性别刻板印象相关的现象,许多事情让我深思和反省。

1. 非虚构书籍的性别刻板印象


如图所示,最著名的非虚构书籍出版社 Usborne 的一本封面,强化了女性独自抚养孩子的形象。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在该出版社的作品中并不少见。



相较之下,图二中的女孩政治赋权形象则值得表扬。讲述小女孩动员社区通过游行活动号召建立一个花园,鼓励这个女孩会成为未来的总统。



2. 性别化的玩具和生日卡片
在一家玩具和生日卡片店里,男孩和女孩的卡片颜色几乎清一色地用蓝色和粉色来区分。这种通过颜色来划分性别的做法强化了传统性别角色的区隔。



3. 性别偏见的儿童绘本


借阅的一些儿童绘本,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经典大师”作品中,充满了以“他(He)”为主的叙述方式。每当我读到这些内容时,兴趣就会骤减。例如,阅读英文原版的《逃家小兔》时,故事讲述的是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游戏比较;然而,在中文翻译中,却被改成了一篇歌颂母爱的故事。这种对性别角色的篡改令人失望。


4. 教会中的性别角色分工


在教会中,大多数男性事业有成,而女性则多是生育2到4个孩子的母亲。有些女性甚至是牛津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却仍然被期待扮演传统的家庭角色。尽管她们看上去家庭幸福,但每当我谈起育儿的辛苦时,她们总是显得轻松,而我的感受则完全不同。



5. 儿童服装中的刻板印象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们所穿的衣服也常常反映出刻板的性别观念,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服装设计往往强化了性别标签,使得男孩女孩从小就被限定在特定的角色中。



6. 宗教与性别平等的思考
在精读圣经时,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总是“他(He)”?为什么神是“父亲”?这些问题让我思考,性别平等到底意味着什么,宗教文本中不断出现的男性化语言是否也在巩固性别不平等?我意识到,探讨性别平等不应简单地跳到“人人平等”的论调,而需要深入挖掘这些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问题。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明白,性别平等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每个行业的每个机构组织上以及我们的日常都需要不断提高性别的视角。

作为一个追求正义、平等、自由、女性赋权与独立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在异性养育中的女性,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伴随这些矛盾的,还有其它交叉性议题的困扰(阶层,移民,高等教育,身份认同)。


有时,现实中的处境让人感到痛苦和无力。

回想起中国的婚嫁、生育制度,甚至整个集权或父权强调的集体文化——无论是产科、家庭、公司,还是公共空间——女性往往被工具化、贴上标签,成为客体化的存在,难以被看见为独立的个体。


在这些制度和文化下,普通女性和家庭育儿得不到足够的尊重与支持。


对于这样的环境,我选择尽可能不去接受。

不要对我说“你只会抱怨,为什么不去改变”。事实上,真正需要改变的是那些拥有财富、权力和资源的人,尤其是男性,他们应该反省:为什么全球离实现性别平等还有如此长的路要走?

每件事情都有其局限性和两面性。


我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体验了与孩子相处的新生命的奇妙。也分享了不少育儿的欢乐时光,因为我深深相信0-3是生命最初最本真时刻,学习观察,脆弱又强大,主动好奇,付出建立关系等,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然而,另一面是作为新手养育者的压力与内心的矛盾,以及走在追求平等和爱的道路上无数抓狂的时刻。


这真是一条艰难的路!


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我们也许会觉得育儿和家庭是私事,或者有无数复杂的因素,但并不都是。


我无法想象一个研究世界无数物种的星球对研究新生命的发展毫无兴致,也无法想象一个追求繁荣的星球对养育者会经历怎样的遭遇和健康毫无了解和关怀。


在现代社会,异性恋中我认为是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平等(也需要很大的努力),但对于资源和机会匮乏的女性来说依旧很难。


恋爱中的角色是可以人为地自由地转换,可以没有太多性别固化,彼此自由.


但异性恋养育不得不进行一些分工,制度和文化则潜移默化加剧了对女性的弱势地位。


在异性恋家庭中,要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真的不容易。


恋爱中建立长久一点的关系需要的付出,相比未来如果要养育是无法比较的—彼此都要付出睡眠,付出自由,付出金钱,付出交流,付出安慰,付出妥协…


想想要面对好多问题,不可避免的性别问题。 还有要积极沟通,交流,爱,能力,资源,信任,合作…


女性赋能和去赋能女性,真难。


empower 理论的三个维度包括资源,能动性以及成就。


前两天,我搜索婚姻的誓言是什么— 


“我承诺从今以后,不论顺境逆境、富贵贫穷、健康疾病,我都将爱你、安慰你、尊重你、珍惜你,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这是我郑重的誓言。”

爱你,安慰你,尊重你,珍惜你……
在关系中,这的确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如果你作为男性,选择托举你的爱人和孩子,践行内心所信仰的价值;如果你作为女性,勇敢发出诉求,说“不”,永远不要熄灭你的野心与天赋。


建立一个更公正和多元的样子,信任,沟通,看见彼此的需要,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幸福与自由的道路。

山羊童行记
🌈书写生命的悲欣交集,爱与相信。从7年公益行走中国乡村到漂泊英伦奇妙之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