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伦敦街道骑行了大概四个小时,有累但爽!
踩着风火轮的山羊这个外号缘起大学一年级买了一辆山地车,骑着山地车上学,兼职给托管所孩子们上课以及骑车去海边看日出日落,学校的路有大坡,城市的路也是不平坦,总需要有一股气,踩着山地车向前走。
也在大学期间和几个志愿者伙伴在厦门漳州泉州乡村公益骑行10来天500多公里,山路崎岖,每天在路上,遇见乡村风景,要很大毅力翻山越岭。
在路上可以自言自语,可以放松身心,可以看见不同的风景,充满发现。
孩子两岁后,我明显感觉到我又活过来了一遍—无论是身体的恢复,还是心里状态似乎有了空间呼吸和停下来。得益于和外套度过三年共同养育经历的痛苦磨合与彼此的生长,我们都成熟勇敢和能干了很多。
这周我一共骑行了两次,一次两个小时,一次四个小时。要知道去年在伦敦我觉得自己的骑行能力被限制了—没有自己的自行车,不熟悉伦敦的交通规则,街上的共享单车体积大重量大不方便我亚裔小个子骑行,加上骑行一次大概三四磅,更不用说没有自己的时间。这些都限制了我的能力和无法像之前一样自由自在地去一些地方。
在伦敦第一次骑自行车是牧师凌昱姐姐的,她骑着自行车到博物馆见面,骑着她自行车几分钟,原来还是有女士自行车的。
然后是在写论文期间搬到东伦敦后,外套从教会朋友那里借到自行车给我,女士自行车,轻便,方便,极大减少了我步行时间,骑着自行车告别小自然和外套,充满了勇气和坚定—向前走,外套会照顾好小自然的,小自然会度过好这一天的,我也可以好好调整好学习状态。
那段时间是伦敦五六月份时候,天气清凉,阳光珍贵,路上有不少野果子,野花野草和生态公园,我觉得就像自己的童年一样。直到还了自行车,我有了一个二手的滑板车—新的路线,穿过商场,一路滑到学校。
我们获得的第一辆自行车是去拜访公益教育人ST时候他问我们有没有自行车,然后外套很不客气地说很需要,ST便带着外套去选了一辆自行车送给我们—有后座位,质量超级好的山地车。
那天外套骑着这辆车抱着小自然开心得不得了—之后很多时候外套就骑车去工作或带小自然。因此还在邻居几个小时的帮助下安装了婴儿椅。
美好记忆是有一天结束一个工作面试后,外套前面载着小自然,我坐在后面座位上,一起在外面放松放松。
直到有一天。
“锁在外面的自行车🚲被偷了”
接到外套电话后心情有些失落和失望。
那天见到外套后他说“希望这辆自行车给到了更有需要的人”而ST也说可能其他人也需要。
我听了也有些释然了。
丢了自行车,那就把它想象给到了更有需要的人吧。
但感谢这辆自行车给到我们的珍贵记忆。
后来,我们又很幸运获得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从邻居那里购买的。这辆车还是我把它领回来的,有点重,有点高,不适合我的体型,更多是外套骑车去工作。
而我因为不久后滑板车也被丢了,只能改为步行出行和坐公交车。
直到这一周,我又开始骑自行车了—为了节约时间,让外套把座位调整低一点,尝试骑车。
这周四骑着自行车去一个伙伴家,来回走了两个小时,在雨中夜行,去的时候一直看地图,用了很长时间,回来时候记住了路,享受了随风而动的感觉,但还是有些急促—因为要赶路,赶着去伙伴家赶着回家见孩子。
今天骑行,比计划多用了两个小时,地图显示39分钟的路被我骑行车快两个小时—我真的努力了,旁边骑车的人都比我快,她们的速度可真快,骑着不吃力,我骑车很吃力。
但没有后悔骑车—一路上的风光在变化,既要警惕路上的状态,又可以有更广阔的视野能够和周围的建筑打个照面—这新老建筑交织的城市,没有重复的建筑,每个地方都是独特的,看不厌,也不那么容易看懂。
作为建筑门外汉,我只能判断美感但说不清美在具体什么地方,也需要更多时间了解背后的故事。
见到了很久没见的伙伴,聊天聊学术聊各自的感悟成长,很有共鸣和新的视角。
回来路上正好天气放晴也是日落时候,穿过很多不同的建筑,看到阳光洒在建筑上方,心情可奇妙了,停下来看看,又继续赶路回去。
路上不那么拥挤也不那么喧闹,但有形形色色的人,饿的不行,体力不支,心跳加速,不能再赶路了,在几个路边地摊停下来,换了纸币买了水果蔬菜,这类菜市场地摊很有生活味,吆喝一声,几磅几磅就能买到打包好的食物回家。
在路上,我脑海中生发出很多声音。
有的声音已经忘记,有的声音有些迷糊,有的声音我还记得,比如要继续努力呀,比如这句: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爱无数人…
因为我相信这三者真的可以让生活值得过下去的动力。我们拥有的不多不少。
有些欲望和干扰可以减少,但读书行走爱人这些事,这是生命的重要的无意义。
在路上听到小自然语音说:妈妈在哪里?
回到图书馆拥抱和喂养小自然,想不到其很快睡着了,因此写下来这篇文章。
最后一起看看我在路上拍摄的照片吧~
有些建筑我之后再做功课了解背后历史^_^
喜欢欢迎点赞打赏鼓励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