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公益手记 | “恭喜你又迷茫了,谁能一开始就把所有想清楚呢?”
文摘
教育
2022-04-29 16:18
四川
欢迎走进一草一木一孩子第246篇文章,“将读书和写字视为生命中的一处泽国,开满生生不息的希望,是琐碎烟火中的一个熠熠生辉的念想”,向死走本真自由幸福路,书写生命的悲欢离合。欢迎关注~2022年2月中旬,离开了全职五年半的公益机构,从机构第一个科学项目专员到第一个科学主管再到第一个科学总监和科学事业部负责人,不变的内核是走进乡村儿童科学领域,负责推广好玩的科学项目和开创橡果科学。一边像一个见证者,从13年开始见证机构的公益伙伴们的奋斗思考不断发展壮大事业,理解其深层的力量根基,也看到发展了十多年的公益机构在新阶段面临的痛苦挑战和陷阱;另一方面带着其激励和影响,作为孤独的开拓者和联结者负责新的项目,想用创变的思维在内部创业科学事业,到最后没有做到特别好,有新的团队接手做,然后匆匆地离开。依旧很感恩这段经历,无法复制又充满惊喜,有被支持和信任,有被挑战和质疑,打破了公益是诗和远方的幻想,收获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力量,回想过往的这些日子,没有一天不是在牵挂和不确定摇摆中度过的。选择离开,虽然在情感上会有点后悔和遗憾,但理性上我认为是对的选择。以前总觉得要守护好这个新事物,要把这件事耕耘下去,哪怕十年,甚至更久,里面可是有很多人努力的心血啊。但不停地问自己,想要的公益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什么事情都要靠意义存在吗?想要的自由是什么 ?是否要听从内心声音正视内心的感受?是改变自己就会好起来吗?慢慢明白了一件事,人不应该把一个东西和自己紧紧绑在一起,更不应该靠这件事给自己刻上了标签,无形中对彼此都是束缚。人生在世,哪怕是终其一生努力获得和创造的物和事业,只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因缘,不应该被我们的欲望去控制,被惧怕变化的本性去依赖。事实上,在一个特定文化的公益大机构下,这个东西也不会归属你和放出去,哪有什么东西非得死活和个人捆绑在一起呢,无论是什么外在的东西,和我们人之间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特别是在其慢慢发展起来的时候,这样彼此的生命才有其它生长的可能性。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彼此成就和滋养,离开后,有新的人在那里,借由服务和发展TA,去认识自己,认识公益,如果这件事有生命力,如果有人真正用心去做,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当然,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保持边界。一个人和一个组织,都会有宏大的愿景和使命,给人鸡血,但要清楚地看到,愿景和使命不等于是已经做的成就,不是现状成绩,不能只靠使命愿景还有一系列的数字给人力量,去了解在这惨淡的现实下做了哪些有力量的事情,有哪些生命产生过联结,做了哪些突破,有对问题的理解全面一点了吗,有做哪些新的挑战和改变吗。无论之后做什么,是继续公益创业也好,是加入其它团队也好,还是迎接新的伙伴到来也好,不再去捆绑这份关系,我们在做事中是为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在共同选择中,成就一段彼此滋养的关系,事业发展再大,也不要压在人之上,人和物之间保持一定的独立与空间。如果个人发展和事业阶段发展不匹配,如果在里面有一种 “工作”的感觉,如果在里面逐渐没有了一种“自由”和“可能性”,离开对彼此不是伤害,而是一种成全和祝福。记得公益讲师周昌乐老师在研习营中说,我们做教育的做家长的人,总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上,希望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我们却很少让自己去做这些事,“教育者,先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就不会一代代背着老一代的希望去活了。”是的,先从我们这一代去实现,再去期待下一代如何吧。
想想,如果,我们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就真的很了不起了!写到这里,发现离题了,一开始我是想记录新阶段和19位乡村老师共创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