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高冷是为了追求自我?

情感   2024-10-12 09:33   河南  

阅读前提示:


公众号内容硬核抽象,建议有阅读不适感的绕行,移步到鸡汤式回避内容下。不适感包括不限于阅读障碍,理解困难,杠精,缺乏思考,应激创伤未愈,黑粉,故意挑起对立争端,宣泄不满,习惯性满嘴脏话,对现实排斥,生活在幻想中等。


吴昌硕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和有自我觉察的小伙伴,共勉。



看到一个说法,回避高冷是因为,回避在努力追求自我提升,希望自己有更高的,更现实的自我价值,所以回避会高冷。还有一种解释,高冷是彼此尊重社交边界,而回避是为了追求更现实的自我价值。

 

 

很有意思,关于这一点,我们有不一样的看法。

首先,我们看回避高冷,是为了追求更现实的,更高的自我价值。这种情况,是不是真的存在?高冷,自我价值,这两个的确都是回避的特点。

可把回避这两个特点,作为因果关联看,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之前举过统计学的例子,二战中凡是能够飞回来的战斗机,都是机翼,机尾受伤的。所以,按照所见即所得的经验,应该加固机翼和机尾。可事实上,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因为油箱发动机被击中的战斗机,往往不能返航。所以,应该加固的,恰恰是油箱和发动机的位置。

回避的高冷,回避追求自我价值,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强行联系,只是在局外人的视角,主观臆想下,去理解回避的行为。如果回避为了追求更现实,更高的自我价值,回避应该更加热情,更加善于和人打交道。

我们之前,举例过一本毛姆的《寻欢作乐》,里面有一个出身卑微的作家,慢慢成为了当时著名的人物。他整个人发迹的契机,就是认识了一个,专门发掘包装推广作家的经纪人。从此,这个作家才开始名声鹊起。

从现实角度看,焦虑的模式,重视链接,重视自我和现实的关系,重视现实对于自我价值的评价,这才是最高效,最合适的,追求更高自我价值的路径。

 

很多观点,就是在处理回避问题的时候,把应该带入回避视角的场景,切换成了局外人臆想回避的视角,把应该跳出回避视角的场景,又放弃现实规律,不自觉陷入回避思维模式局限性的视角中。

就好比,把回避的高冷和追求自我,看作是因果关联来说:

追求更高,更现实的自我价值,这就是要重视现实客观规律的场景,这个时候,把自我价值提升,局限到回避思维局限性中,认为闭门造车,认为找个不为人知的山洞,修炼绝世武功,然后某天出关,就可以称霸武林,这是回避思维模式下的幼稚病。因为这是农耕时代的自我价值提升模式,现在的环境下,幻想自我和现实脱节,还能自我提升,基本就是注定失败的。

而理解回避高冷、自我价值,这个时候,应该带入回避视角,进入回避的世界观看问题的时候,又跳出了回避视角,不自觉进入局外人主观臆断的视角,想当然把两者联系起来看。

因为在回避视角下,这个两个点,根本没有必然联系。如果有联系,只是在回避想要排斥,想要厌恶,想要抽离的状态下,回避给出的,自我解释的理由。那前天的时候,我们解释过,回避想要推开别人的时候,解释的理由,是回避苦思冥想,想要给对方降低伤害的说辞。

只有把回避的说辞,误以为是回避的真实想法,才会把高冷和自我价值,联系起来。因为一旦那我们按照现实角度看,高冷不仅不利于追逐更现实的自我价值,反而是阻碍个体追求更现实的自我价值。

 

而观点中,明确的回避高冷,不是为了社交边界清晰。这一点,恰恰才是回避高冷的真实原因。看到这个解释,有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回避视角下,一个二选一的选项,一个很简单无比的选项,可为什么伴侣总会精确地避开正确选项,一下子选中错误选项。没什么,这并不是伴侣故意找茬,故意惹回避生气,我们看,不仅是伴侣,很多关于回避的解释,也是在二选一的选项下,巧妙避开正确选项。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观点在观察回避的时候,是在用自我思维去解析回避,而并不会用回避思维去解析回避。

对于没有清晰社交边界,而且善于在社交边界模糊混沌的状态下,去进行利用社交规则,进行社交博弈,去最大化获取自我社交利益的观点下,只有天下最蠢的傻瓜,才会去在互动中尝试建立清晰的社交边界。

如果这类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社交边界清晰的回避,他们就会觉得回避高冷,并且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局限性,想当然认为,高冷也是一种精明的社交博弈。回避像自己一样,通过高冷这种社交博弈,去获取自我社交利益,去实现回避的自我价值。

这里面还有另一层感受,习惯并且知道怎么利用社交混沌状态的个体,如果遇到了回避对自己的社交清晰,他们会本能感到自己被冒犯,被藐视,被不尊重,甚至是被伤害了。

他们对回避的高冷,一定是充满误会和歧视的,就像他们认为回避对自己是充满冒犯和歧视的一样,他们要在社交互动中,去报复回避,去报复社交边界清晰,去把一切清晰的社交边界混沌化,然后再利用自己善于利用社交规则进行社交博弈。

 

一个在社交中,抱持博弈获取自我社交利益的个体,是没有办法理解,毫无目的毫无动机毫无心机的,纯粹的清爽的干净的透明的,社交边界清晰的互动风格。

这就像什么呢?一个善于浑水摸鱼的渔夫,对清澈见底的河流,第一反应,并不是赞叹清澈河水,而是立刻会说:水至清则无鱼。

 

两种不同的社交观念,背后是两种自我定位模式。

有一种人,是骨子里不认可情感关系下的对等模式的。他们只会认为,情感关系永远是不对等的,情感关系的社交,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快速准确筛选出来,比自己现实地位更高的情感关系对象,然后想尽办法,爆金币。

这种情感关系思维模式下,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情感理论:情感价值交换,石头剪子布情感分类,向上的攀援术,如何利用自己的年轻美貌获得最大的利益,用廉价的情绪价值攫取更多的现实价值……这些情感关系观点的存在基础,就是情感关系不对等论。

采信这些情感观点的群体,骨子里不相信自己也能有一天变成独立强大的个体。他们只相信自己通过某些策略,去从已经独立强大的个体身上,爆出更多金币。

 

面对上面这种人,如果是抱持清爽社交观,尝试清晰社交边界的个体,基本上是肯定受不了的。如果彼此接触,清爽社交观念的人,也肯定会吃亏上当的。所以,最好就是彼此永远生活在各自的世界中,互不打扰。

清爽社交观的个体,骨子里是相信情感关系下的对等模式,是骨子里相信自己能成长为独立强大的个体,并且愿意为这个目标去不断尝试,不断努力的。

个体用力的方向,是自我鞭策,自我蜕变,而不是把用力的方向,叠加了社交属性。高冷并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只有擅长混沌社交的个体,才会把自我用力和社交属性结合的思维,去认识和理解其他人的社交动机。



 必要说明:

1.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音频课列表。音频课需要一定理解能力,且不含答疑,介意勿买

2.个人微信:s4526s  

3.精力有限,只添加确实有咨询或买课需要的小伙伴,申请时请备注“需要咨询或买课,不闲聊”

4.微信好友只保留已经下单的客户,定期清理非客户,不闲聊,不陪伴,不需要交朋友,这是工作微信

5.阅读公众号,觉得不错,点赞在看分享就可以,我谢谢你。不要在公众号对话框发留言,不要发回复,造成骚扰直接拉黑。不必专门加我微信,就为说一句写得好,有心就好。


穆视角
一个与回避型依恋伴侣相处的行动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