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对伴侣不尊重,到底是怎么想的?

情感   2024-10-09 09:38   河南  

阅读前提示:


公众号内容硬核抽象,建议有阅读不适感的绕行,移步到鸡汤式回避内容下。不适感包括不限于阅读障碍,理解困难,杠精,缺乏思考,应激创伤未愈,黑粉,故意挑起对立争端,宣泄不满,习惯性满嘴脏话,对现实排斥,生活在幻想中等。


吴昌硕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和有自我觉察的小伙伴,共勉。



今天看下这个主题,回避对伴侣不尊重,比如不回消息,爽约,不互动。这些行为,回避到底是怎么想的?有解释说,回避的想法是,我不说,希望你能懂。不互动,不联系,是回避认为焦虑明白自己在忙,焦虑不逼迫自己,焦虑就是尊重自己。焦虑逼迫自己,焦虑就是不尊重自己。既然焦虑不尊重自己,回避也没有必要尊重焦虑。



这么解释,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其实有点牵强。逼迫,必须是在双方有冲突,有分歧的情况下,一方希望另一方做什么,这个时候,才是逼迫出现。可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回避的沉默,回避的不互动,爽约,不回消息,是为什么呢?

就好比,情侣的分歧一样,一开始是正常互动,出现了不同的选择,各自选择不一样,然后互相坚持自己意见,彼此尝试说服对方,说服失败,冷战。互动本身是一个过程。说回避不互动就是不想逼迫,就好像一开始互动,回避直接就冷战了。

这么解释,回避的行动,是超越正常互动节奏的,是没有前面任何铺垫,直接开始冷战的。这种冷战,就是回避不想要逼迫。

可是,这又很矛盾。不逼迫,只是用冷战的方式,去变相逼迫。不逼迫看似,是没有互动。焦虑的喋喋不休,看起是在逼迫,是互动密集。可是,两种行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么?一个是冷,一个是热,双方都是固执己见,希望对方迁就自己。

所以,说回避的不尊重,就是不逼迫,其实是自欺欺人的谎言。如果回避这么解释,那就是回避自欺欺人。如果回避没有这么说,其他人这么开脱回避,那就是帮助回避在自欺欺人。


那回避的不尊重,到底是怎么想呢?

我们要用两个维度来看这个问题。一方面,看彼此的关系,到什么程度;一方面看,回避的表现,到底是无意识的,还是有意识的。

当双方关系,还没有建立很久,甚至是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回避的不尊重,很可能就是在用沉默来说NO。彼此不合适,要么是回避觉得对方不合适,要么是回避发现了对方判定回避不合适,彼此没有在继续的必要,也没有任何可能性了。这个时候,不尊重就是潜台词,不想再继续交往下去。就好比,古代主人在家里接待客人的时候,开始端起茶杯,就是在送客的意思,客人就会知趣地起身,说时间不早了,自己要告辞。

当然,初期交往的时候,也会有回避不开心,喜欢用行动表示自己。这个时候,回避也会用不尊重来表示。这里,我们要看清楚一个区别,自己不开心,是焦虑的话,焦虑会直接指出,自己不开心,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焦虑只有在判断,对方get到自己不开心之后,才认为自己表达成功了。可是回避呢?回避,首先不会表达自己不开心,其次,即便被对方发现了回避的不开心,可是回避也不会解释,自己不开心的原因。嗯,这么做的动机呢?我们看到,相当一部分回避,会认为自己不开心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解释自己不开心的原因,是一件很消耗自我能量的事情。

所以,在这个维度下,区别回避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到底出于什么意识动机,做出不尊重的动作,是需要静下心来分辨的。当然,如果伴侣推崇的是高效社交,觉得回避内心戏太多了,直接pass掉回避,也可以,没问题。


如果彼此的关系稳定之后,回避也会做出不尊重伴侣的行为。

这里,我们首先要界定一点,就是回避不尊重的做法,到底是只针对伴侣呢?还是回避,对自己家人,在原生家庭中,就是这么做的?

如果只是针对伴侣,对回避的家人,回避并没有不尊重的表现,那很遗憾,这个行为的动机,就是回避觉得伴侣,并不是足够让自己心动的,并不是自己需要处处小心呵护,认真珍惜的。回避自己在这段关系中,也并不是足够心甘情愿的。

这个时候,回避就可能会不尊重伴侣。如果从感性角度看,伴侣可能会有些伤心,甚至想要转身离开。这也没有问题。如果从理性角度看,回避不甘心而又投入关系中,那说明伴侣,或者关系,本身又一个对回避来说,难以拒绝的理由在。伴侣如果乐观一点的话,要么进一步扩大这一个优势,要么制造出新的优势,回避也会离不开伴侣,也会离不开关系。这也是很现实,很有效的行动策略。

如果回避对伴侣,对自己家人,都是这么,有些不尊重的话。那也是既开心,又遗憾的事情。开心的原因,是回避把伴侣已经当作是家人了;遗憾的原因,回避对家人就是这样随意,对伴侣也这么随意,回避认为自己没有问题,自己一直就是这样的。甚至部分回避,还可能认为,伴侣如果想要和自己长久,伴侣就应该适应这种风格,因为家人都包容自己,所以伴侣也应该包容自己。

额,这个其实,比较难搞。回避对家人这样,很可能是在原生家庭中,家人习惯性入侵和干涉,甚至打压回避的自我意识,自我意愿,小时候回避没办法反抗,长大后,回避就在行动模式中,生长出来这种,通过减少互动的模式,去进行自我意识,自我意愿的有效保护,避免被过度地入侵和干涉。

这里面,还有一层隐藏的东西。回避习惯了,家人是干涉和入侵自我后,回避既排斥,又熟悉这种模式。所以,按照我们之前提出来的,熟悉即安全,熟悉即正确,甚至是熟悉即真情实感,所以回避会本能想要近亲,控制欲强的伴侣。回避会认为,这种伴侣,是自己熟悉的,家人的味道。所以,回避既抗拒,又亲近。焦虑自己,也有类似的本能筛选和亲近行为。

这种情况下,焦虑和伴侣,对伴侣的行动,既包含了早期的自我经验,又包括了当下的本能反应。这个时候,双方的互动,既有家族的业力,又有彼此之间的羁绊。我们就不能简单用不尊重来解释,来认知。

双方如果,没有看清自我内心的经验的惯性,没有看清自我行动的本能动机,就一直处于一种情感的懵懂状态,一直进行这种既激烈,又迷茫的情感互动。我们昨天说,情感关系是一个放大镜,不止是一个放大镜,也是一面镜子,个体在看伴侣的时候,更要看清楚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跳出这股儿无形力量的羁绊和束缚。

如果回避对伴侣的不尊重,是有意识的,那更好解释,就是我们一开始看到的那样,就是焦虑和回避的对抗,焦虑用热,回避用冷。



 必要说明:

1.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音频课列表。音频课需要一定理解能力,且不含答疑,介意勿买

2.个人微信:s4526s  

3.精力有限,只添加确实有咨询或买课需要的小伙伴,申请时请备注“需要咨询或买课,不闲聊”

4.微信好友只保留已经下单的客户,定期清理非客户,不闲聊,不陪伴,不需要交朋友,这是工作微信

5.阅读公众号,觉得不错,点赞在看分享就可以,我谢谢你。不要在公众号对话框发留言,不要发回复,造成骚扰直接拉黑。不必专门加我微信,就为说一句写得好,有心就好。


穆视角
一个与回避型依恋伴侣相处的行动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