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为什么会默默生气

情感   2024-09-09 10:15   河南  

阅读前提示:


公众号内容硬核抽象,建议有阅读不适感的绕行,移步到鸡汤式回避内容下。不适感包括不限于阅读障碍,理解困难,杠精,缺乏思考,应激创伤未愈,黑粉,故意挑起对立争端,宣泄不满,习惯性满嘴脏话,对现实排斥,生活在幻想中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和有自我觉察的小伙伴,共勉。



 亲密关系中,回避会默默生气。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比如,回避会突然间,变得沉默;比如,回避会突然间变得冷漠;再比如,回避会突然间疏远……等等,我们都可以看作是回避默默生气之后的种种表现。


很多时候,焦虑并不知道,回避为什么会默默生气?常见的情况,焦虑甚至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回避已经生气了。焦虑能够意识到,回避生气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回避生气一段时间了,比如回避在排斥,在疏远,在排斥的时候,焦虑才能意识到,哦,原来回避已经在生气了。

很早之前,我们聊过回避的非语言交流的习惯。可是,很多焦虑个体是语言沟通优势型的选手,他们只能够从语言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信息,捕捉到对方的变化。这一点,对焦虑来说,似乎能意识到彼此的差异,而很难从操作层面上,有所行动。

包括回避为什么默默生气,这件事上,焦虑也会存在同样的困惑。我们今天就换个角度,去解析下回避默默生气。


我们前面提到了,焦虑是语言交流沟通的优势型选手,也有视觉交流优势型选手。视觉优势,比较擅长从图形或者文字或者视频形式的表达中,捕捉到对方想要表达的信息。

我们把以上交流沟通的过程,统称为意识层面的交流。交流双方,都是在主观,意识层面,有明确的信号或者内容的前提下,进行表达交流的。它是一种比较清晰的信息交互。当然,也有一定的问题,这种交互方式,有些时候,关键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交流也可能比较容易蒙混过关。假如,交流的一方,刻意要隐瞒自己真实意图的话。

但是,我们大部分时候,默认的交流模式,就是这种主观意识比较明确的情况下,内容的交互。我们整个沟通框架,都是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的。

包括,焦虑对回避的要求,也是在这个基础上的。焦虑会觉得,自己开心或者失落,诉求和禁忌,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和回避提出来的。当然,焦虑对回避的期待,诉求,也是希望回避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表达和反馈。

可是,很明显,回避并不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互动交流的。或者,更加准确地说,起码在亲密关系下,回避并不习惯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互动交流。回避有另外一套,自己的交流表达习惯。


我们看,个体有主观明确的意识活动,也有隐蔽而真实的潜意识波动。从沟通过程来说,双方分别的意识和潜意识内容,起码形成了三种互动交流模式:意识对意识的互动交流,意识和潜意识的互动交流,潜意识和潜意识的互动交流。

无论个体是否承认,或者是否觉察到,以上三种情况,肯定是存在的。而正因为这三种情况,才导致了回避为什么会默默生气,为什么焦虑发现不了回避在生气。


个体有一个自我暗示的情况。比如,个体要鼓励自己,努力复习或者准备比赛,为了获得一个好成绩。个体有两种自我暗示的类型,第一种,自己不断幻想自己在比赛或者考试中,发挥很顺利,甚至超常水平,然后获得优异的成绩。第二种,自己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某一项内容,不要忘记某个动作,不要犯自己常犯的错误,要不然肯定成绩会受影响。

两种自我暗示,或者自我鼓励,其实都是正常的。实际情况下,两种暗示,都有可能出好成绩,也有可能出现错误。这是不确定。但是,我们要从个体自我潜意识活动的层面看,两种暗示方式,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潜意识有一个很大特质,就是它只能识别一个句子中最基本的,主谓宾结构,而往往会忽略否定词,或者扩大一点,它不能识别副词。

就比如,后一种自我暗示:我千万不要犯日常训练中的常见错误。在潜意识层面,它可能识别到的就是:我犯错误。

至于潜意识为什么这么识别,有说法解释是,潜意识没有情感好恶的判断能力。它是一个毫无独立判别能力的,全然接受的形式。因为无法判断,所以一个明显是错误的外界信息,在潜意识接纳的信息中,它就是一个信息,是一个被接纳的信息。所以,个体用潜意识接纳的话,就会接纳并认可,甚至跟随一个错误的信息,做出同样错误的决策或者行为。


回避的问题,就在这里。

大家还记,回避对于自我感性波动的,天然的抑制习惯么?回避有意无意地抑制自我感性波动,其实做的就是把自我的意识趋向于潜意识化。

意识识别信息的时候,因为有情感好恶,有主观判断的能力在,所以意识能够把“我在考试比赛中不能犯错”中的“不能”“犯错”,通过情感好恶给标记出来,标记为否定的提示词。所以,意识识别的信息,是完全的,是完整,是贴近客观现实的。

而被抑制了感性波动的意识互动,必然会趋向于潜意识化:“我在考试比赛中不能犯错”中的“不能”“犯错”,无法被抑制的情感好恶给标记出来,所以被抑制感性波动的意识活动,约等于潜意识的识别“我在考试比赛中犯错”。它识别出来的,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主谓宾结构的句子。更重要的是,这个识别过程,被抑制了感性波动的意识活动,或者潜意识活动,是没有觉察到自己识别出错了,它们认为自己识别是没问题的,个体也会认为自己产生的决策和结论,是没有问题的。


好,弄清楚了这一点,再看回避的互动交流习惯。回避就是习惯于用,潜意识交流的模式,在亲密关系下。当然,这里面,在细节划分,可能是被抑制了感性波动的意识活动,也可能直接绕过意识互动,直接调用了潜意识活动。这个我们并不确定,因为回避个体的差异性的问题。

但我们不用纠结细节划分,因为从实际互动交流的效果看,我们完全可以忽略这一点:

焦虑在意识层面沟通交流,回避在潜意识层面互动交流。

如果大家还是不理解的话,我们可以再延伸解释一下,以回避的视角看焦虑,焦虑整个言行举止,就是去除了副词,所有副词,不仅仅是否定副词的,最简单,最基本的主谓宾结构的句子。

有意思的地方来了,焦虑为什么被称为焦虑呢?这类个体的,在亲密关系下的,言行举止,其实就是随时随地透露出对未来不确定的,可能出现的糟糕的,负面场景的担心和忧虑。

这一幅幅场景,去除了修饰性,否定性,限制性的副词,还剩下什么?是不是就是一幅幅,逼真的,详细的,形象的,具体的,由危机和风险构成的画面?


到这里,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焦虑很讨厌回避误会自己,而回避往往很坚定认为,自己看到识别到的才是真正的焦虑,而焦虑才是不自知的。 





 必要说明:

1.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音频课列表。音频课需要一定理解能力,且不含答疑,介意勿买

2.个人微信:s4526s  

3.精力有限,只添加确实有咨询或买课需要的小伙伴,申请时请备注“需要咨询或买课,不闲聊”

4.微信好友只保留已经下单的客户,定期清理非客户,不闲聊,不陪伴,不需要交朋友,这是工作微信

5.阅读公众号,觉得不错,点赞在看分享就可以,我谢谢你。不要在公众号对话框发留言,不要发回复,造成骚扰直接拉黑。不必专门加我微信,就为说一句写得好,有心就好。


穆视角
一个与回避型依恋伴侣相处的行动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