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词是语文学科的常考题型,鉴赏图画是历史学科的常考题型。同样,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考查诗词鉴赏也未尝不可。
在选必二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学思之窗】部分有毛泽东两首《送瘟神》。
1958年7月,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送瘟神》
课本给出的问题是两首《送瘟神》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这样设问: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鉴赏《七律二首·送瘟神》
课堂上,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和思考环节。首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诵。(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信心)
第一首朗诵的基调应该低沉、无奈、悲愤。
第二首朗诵的基调应该高亢、欣喜、充满希望和力量。
第二个环节是鉴赏诗词,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从诗词里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位学生尝试着鉴赏,但是问题很突出,观点少,缺少历史专业术语,多回答的是语文学科上的词汇,比如忧国忧民的情怀等。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尝试着鉴赏如下: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创作于1958年江西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体现了一代伟人以民为本的情怀。
第一首中“华佗无奈小虫何”“万户萧疏鬼唱歌”“一样悲欢逐逝波”等体现了在旧中国面对疫病的无奈和无力,表达了毛泽东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批判。
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体现了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改变了旧中国落后的面貌,取得了医疗上的巨大进步。
两首诗通过新旧中国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新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以人民为中心,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