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五点半起床添柴,随手拿了一张高三期末试题看了看。我想到了毛主席有一个读帖的习惯。所谓读帖,就是拿着历代书法名家的帖子欣赏,也能提升书法的审美力。
那读题是否也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呢?
定睛看着一道题,并不是完全思考它的考点,而是像读书一样,把每道题都当成一个小故事,读出它更多的内涵。
如此,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的远古文化圈。它反映出古代中国的先民文化
A.具备一体化的潜质
B.以中原地区为核心
C.文化认同不断增强
D.初现多元一体格局
答案:A
关于新石器时代的多元一体,各地区尤其是济宁考过多次,经常性的把“多元一体”这一选项排除在外。这道题在去年济宁二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箭头,体现的是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之间的交流,从南到北,有一体化的潜力,言外之意现在是多元,未来有可能会在交流中实现一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就是在民族交融交流中实现的。
汤子有话说
就像去年济宁二模的这道题,其文化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A.地域文化特色
B.主要生产形态
C.血缘关系亲疏
D.社会文明程度
2.西汉初年出现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由刘邦政治军事集团转化而来。如图为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该阶层在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所占比率变动轨迹(%)。由图可知汉初军功受益阶层
A.势力总体呈现自下而上的衰退
B.因王国打击导致地位不断下降
C.汉武帝时期仍居政权支配地位
D.映射出政权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A
一个普通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考点,披上折线图的外衣就显得高大上了。一方面是利益集团威胁到皇权和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国家治理需要新鲜血液。而要改革,先找软柿子捏,打老虎前,先拍死苍蝇。
汤子有话说
3.11世纪后半期,金陵的当铺、酒铺、小批发商结成诗社。南宋时期,杭州书商陈起将同时期109位诗人的诗以《江湖小集》为名结集出版,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以文立国成效显著
B.庶民文化地位提升
C.文化世俗倾向增强
D.市民主导文化市场
答案:C
我看到11世纪后半期,想到了同时期的西欧,是中世纪的转折点,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大学出现。而此时的中国,也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的时代。商人也附庸风雅,畅销书也出现,诗词的市场化,正是宋代文化世俗化的表现之一。
汤子有话说
4.明代唐枢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寇情历历可指,壬子(嘉靖三十一年)之寇,海商之为寇也;癸丑(嘉靖三十二年)之寇,各业益之而为寇……乙卯(嘉靖三十四年)之寇,则重有异方之集矣。”其意在强调
A.寇患猖獗严重威胁人民生计
B.政策偏颇导致寇患愈发严重
C.寇患阻断了海外贸易及交往
D.根除寇患需要依靠沿海人民
答案:B
人性就是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难听的。“直言不讳”的说的话一般都不好听。面对倭寇,政府要捍卫国家主权,一定会抗倭,那直言不讳的说的是什么呢?ACD都是大家都清楚的,都在说的,而指出倭寇之患的原因在于政府的政策,则不是一般人敢说的。
汤子有话说
5.如表为福州船政局收支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该局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B.受政府庇护运营基本稳定
C.经营中蕴含着重重危机
D.管理模式存在着严重弊端
答案:B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段材料,说的是洋务运动后期针对“局”的改革。但凡是带“局”的,都带有官方性质。福州船政局就是官办性质的“求富”企业。我第一眼看去,怎么每一行的收入差距这么大,显然是经营有问题。再仔细看第一栏的时间,时间长度不同,命题人真是挖了一个大坑,如果换算成同样的计算单位,收入和支出基本稳定,且略有盈余。显然是对福州船政局的肯定。
汤子有话说
6.1880年出版的《易书》中,作者明确指出:“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务使上下无扦格之虞,臣民泯异同之见,则长治久安之道,固有可预期矣。”作者观点典型地反映了当时
A.西学东渐的强力冲击
B.士大夫的普遍追求
C.放宽民间设厂的要求
D.反对清政府的呼声
答案:A
按照高考的考点布局,一般不会同时考两个洋务运动的考点。洋务运动,乃至后来的早期维新派,都是向西方学习图自强。
汤子有话说
7.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只能采取游击战争的形式与日军周旋,避免与日军正面交锋,在战术上则尽量采取袭击伏击的形式。究其原因,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中共
A.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B.限于武器装备落后
C.囿于军队数量有限
D.迫于国民政府压力
答案:B
考完之后,老师们对此题有些争议,虽然按照排除法,能够选出来,但是对这个选项不认可。我们都知道共产党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的飞机加大炮。如果真是小米加步枪打飞机加大炮,只靠无畏的牺牲,只靠发动人民群众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采用了游击战的战略和伏击的战术。那如果要深挖,的确可以理解为,武器装备的落后是因为国家经济实力不行,国家工业化低,国家综合实力不行。
汤子有话说
8.据统计,1950年10月上海市场的成交量与5月相比,面粉增加99%,食米增加79%,棉纱增加2.26倍,煤增加1.64倍,食油增加17%,棉布则增加了近10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国民经济状况全面好转
B.稳定物价任务基本完成
C.计划经济威力初步显现
D.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增强
答案:D
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往往涉及到巩固新生政权,人民对新中国的政权认同。这些数据全都是有关民生的,老百姓生活好了,对这个国家和政权就有信心。
汤子有话说
9.中国政府曾就外交的认知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上述认知的形成是在20世纪
A.50年代中期 B.60年代末期
C.70年代初期 D.80年代初期
答案:D
关于外交的,梳理出一条线,基本就没有问题了,外交词汇带有典型的时空信息,比如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改革开放后,只有80年代初期符合这个时间段。学生不知道一条线也是可以做的。
汤子有话说
感觉闲暇的时候这样分析试题,有点立足于试题的立德树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