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朗朗上口的诗词中寻找历史的细节

文摘   2024-11-18 23:38   山东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1)根据以上两首诗,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悯农》推测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今天晚上拿着唐诗宋词小卡片读了读,我对这两首诗深有感触。


如果要从诗词中寻找历史的细节,什么类型的诗词最好呢?当然是以上两首现实主义题材的诗词,就像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也就是从诗中可以看到历史的细节。


唐朝初期,推行均田制,家家户户都有土地,从而承担着国家的赋役。所以,我读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时,便想到,这一定不是唐朝初期到中期的历史,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土地兼并,均田制破坏,农民生活困苦。


经查找资料,李绅是晚唐诗人,诗歌创作于两税法改革之后,官府巧立名目,农民承担了更多的租税,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贫困化加剧。


在课本上学到了两税法的进步性,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


现实主义的诗歌往往吐槽老百姓生活的艰辛,而艰辛古往今来一直都是现实。



辣汤
辣汤,一名高中历史老师的菜园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