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二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课标要求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
在课后【学习拓展】有一段文字:交通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内涵。狭义的交通专指人或物的转运输送。广义的交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它既包括人或物的转运输送,又包括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信息情报的传递播送。
如何用好这段材料呢?
我在陪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有一集播放的是曾经很火的“笔友”。
当年上中学的时候,的确很期待有一位素未谋面的笔友互诉衷肠,谈天说地,可是今天,“笔友”一词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网友”。
那能否从“笔友”到“网友”的转变,看现代交通的新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呢?
也可以从“友”出发,探讨“驴友”“火车迷”“航空迷”“自驾游”背后的时代因素。
最近读了几首唐诗,有一首是《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还有一首《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我给学生分享了我对这两首诗的理解,由于现代交通和通讯的进步,人们很难再有“寻友不遇”的惆怅,更不会有“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的悲酸。
现代交通和通讯的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原本细腻的感情不再,古人的离别诗不再,世界越来越小,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越来越远,世界很奇妙。
一个小朋友给我说,“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
我问小朋友,从哪里学的。
小朋友说,跟奥特曼学的。
细细体会,真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