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深度思考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文摘   2025-01-18 08:05   山东  

小学数学名师曹培英老师在回顾自己带集训营的经历时,班里有一位思维水平特别高的学生,是一位“偷懒”的老师教的,学生有问题请教时,那位老师经常让学生自己思考。他就感慨:如果这个学生在我班上,可能他会走上一条“捷径”,但很难锻炼出这么强的自我填补认知空隙的能力。


曹老师由此反思到,不能满足于把问题讲明白,还要善于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既要追求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有效教学,又要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曹老师认为,除了学科训练外,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的根本措施,还在于教师自身学科思维对学生无形的熏陶。教师教学的条理性和语言的逻辑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学影响力。


AI现在很流行,面对我们的问题能够每问必答。这是不是就是上述“捷径”呢?


会不会影响学生深度思考呢?


朋友楚星另一个角度的分析也颇为新颖。


过去的小孩子很幼稚,或者说有点傻,说有鬼,就被吓住了。


有一首儿歌,“红眼绿鼻子,四个毛蹄子,走路啪啪的响,专抓坏孩子”,以前的小孩就能被唬住 。


现在的孩子很理性,说有鬼,孩子会告诉你世上没有鬼,那都是假的。


还比如月食,过去认为是狗吃月,大人们带着小孩子敲锣打鼓,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为了亲爱的月亮,人间展开了营救,多么浪漫。


而现在呢,小小的孩子会告诉你月食的原因,然后就结束了。


太理性反而缺少了文学的浪漫美,减少了想象的空间。


我给学生普及社交工具给我们的影响。


古代,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有信可以联系的情况下,情感也是很浓重。


无信可以联系呢?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传个口信,报个平安吧。看似简单轻松,内心世界很丰富,千言万语抵不过平安两个字。


口信也没有,亲朋好友消失在茫茫人海呢?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两人见了都以为是在做梦,激动到悲伤,都在问这些年可好。


有了电子邮件后,人们的交流更便捷,内容很丰富,思考很深入,也不影响生活。


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出现了,一切就变了。因为它太方便了。


什么是即时通讯工具呢?就是实现了面对面交流的功能,两人同时在线交流。


从好的角度说,交流方便了。从坏的角度说,不自由了,对人们的专注力有很大的伤害。人们的情感世界也没有过去那么浓郁丰富了。


我之前与初中的学生交流,在家写作业必须把手机放在书桌上,不然坐不住。为什么呢?怕错过聊天信息,怕有朋友联系他,没有及时回复。


两人的矛盾,也许就是因为,你发的信息没有及时回复,表明心里没有对方。


我们需要改变。


放下手机,拥抱生活。


AI的到来,是否也如同通讯工具一样,带来便捷的同时,影响我们的深度思考呢?


这是一定的。


当你的所有问题能够立即有答案的时候,大脑也就退化了,尤其对处于学习阶段的人而言。


如果对独立思考的高阶群体而言,AI恰恰能成为他们头脑风暴的工具,进而打开心结,推动深度思考。


这就取决于你是主人,还是AI是主人。


知识的思维导图是你自己画出来的,即使再差,也是你的大脑加工的产品。


你直接抄来的思维导图,即使再好,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大脑思维训练。


当你自己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发现了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宪章运动有联系,宪章运动又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联系,你会对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有了新的理解。


当你在时间轴上发展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与荷兰称霸的时间重叠时,你会思考这之间有没有关联,当你思考之后,发现不仅有关联,而且是强联系,你会很激动。


当你如此主动学习时,陷入思考的漩涡,AI就是学习的工具推动你继续思考。


下面是豆包按照我的要求生成的欢度春节的画,对于画画一窍不通的我,AI生成画简直太好了。


辣汤
辣汤,一名高中历史老师的菜园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