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图描绘的是塞西尔·罗德斯(Cecil Rhodes)作为一个巨人形象,屹立在非洲大陆之上,右肩挎枪,双脚分别立足于埃及的开罗和南非的开普敦,手中牵着连接两地的电报线。这该漫画
A.表明非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B.说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反映出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D.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缩影
这幅漫画是纲要下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中的配图,细节丰富,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分析。
群里关于这幅漫画的探讨,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罗德斯手中的线代表什么?这幅漫画与柏林会议的关系?这幅漫画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首先说一下漫画的细节:非洲地图、枪、电报线、巨人。
其次,这幅漫画创作于1892年,其与柏林会议的关系是什么呢?
1884年柏林会议是欧洲列强为了规范非洲殖民化进程而召开的重要会议,标志着列强对非洲的瓜分进入高潮。《巨人罗德斯》的创作也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时代背景。
柏林会议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即列强在非洲的领土占领必须是实际有效的,并需通知其他列强。这一原则为罗德斯占领罗德西亚(以罗德斯命名的殖民地,今天的津巴布韦)提供了某种“合法性”框架。
第三,漫画中的细节能够说明哪些历史联系?
工业革命带来了铁路、电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进步。罗德斯的“2C计划”(从开罗到开普敦的铁路和电报线建设)正是工业革命成果在非洲的应用。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钻石、黄金等)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
罗德斯双脚分别立足于开罗和开普敦,象征着英国渴望对非洲大陆的控制。这种地理上的战略布局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典型表现。
罗德斯右肩挎枪,暗示了殖民扩张过程中军事力量的运用。同时,他手中牵着的电报线则体现了经济手段的重要性。电报线的铺设不仅可以加强各国对非洲的控制,也能促进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罗德斯巨人般的形象体现了英国对非洲的野心,也能体现出处于鼎盛时期的英国的辉煌和自信。
然而,柏林会议的召开,恰恰说明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非洲和划分世界的矛盾,无数个“巨人”扛起枪,世界大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