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肘后备急方》的名字里藏着古人服装的小知识

文摘   2024-12-26 13:02   山东  


在听校内公开课选必二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时,我对《肘后备急方》的名字突然闪现一丝兴趣。课后评课时,我谈了对《肘后备急方》为什么是“肘后”的理解,老师们很是感兴趣,不妨作为课堂中一个有趣点充实课堂。

根据东晋葛洪的衣着和我们对古装剧衣着的了解,古人的衣着袖子很宽大,袖子里有口袋,可以存放随身携带的物品,因此有“两袖清风”,形容官员口袋里没钱,为官清廉。

袖子里只能存放一些便携的小物件,因此称为“袖珍”。如果大些的物件就会选择挂在腰上,比如“腰缠万贯”。

如果再大的物件就会选择“背个行囊”或者“背个包袱”,“探囊取物”与“脱颖而出”都与“囊”有关,而“背个包度”则成为沉重的代名词。

因为袖子里可以存放小物件,为了走路方便,古人往往把物件放的很深,也就是放在肘后,所以就可以理解“备急方”为什么叫“肘后备急方”了。

《肘后备急方》一个“肘后”,就像一个响亮的广告语,告诉人们医书的便携性和实用性。

即便放在“肘后”,古人走路也是斯斯文文,不会像我们走路时两手前后甩起来。

有点像过去农村冬天的时候穿着大棉袄,两手伸进袖筒里取暖。为什么要伸进袖筒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别的口袋。

近代的时候,受西方服装口袋的影响,人们逐渐发现了口袋的小天地,原来口袋就是三面缝死,留出一个口的东西,可以随便贴,因此你可以理解孙中山改造中山装的时候,一下子贴了四个口袋的心情。

不仅如此,屁股上有口袋,裤子前面有口袋,外套内侧有口袋,袖子上也有口袋,甚至我见过卖内裤的,在内裤上也贴了一个大口袋。我听说过去外出打工,人们防止在坐火车的时候小偷偷钱,就有用这个藏钱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口袋更结实了更好看了,人们走路的姿势更自由更优雅了。

《肘后备急方》也可以更名为《手机备急方》了。


图片来自网络

辣汤
辣汤,一名高中历史老师的菜园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