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这是我周末拍摄的农村书房。周末在代店村村委旁边的超市休息,村委工作人员说二楼有村民活动室,让我们去参观。环境确实不错,有各类书籍,有舒服的书桌和椅子。农村书房满足了我对农村文化生活的美好想象,这也是基层治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周末,我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卖火柴的小女孩》再次让我流泪,同时,一个灵感闪现,这个故事是否可以作为《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的主线,引发学生深思。在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圣诞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低垂着头在街上走着。突然,一辆疾驰的马车迎面而来。小女孩在慌乱中把一只拖鞋跑丢了,另一只则被一个顽皮的小男孩拿跑了。小女孩躲在墙角冷得发抖。挣扎了一会儿,她终于划燃了一根火柴。小女孩感觉温暖多了,仿佛自己正坐在一个温暖的火炉旁。小女孩正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突然火炉消失了。原来,火柴燃尽了。小女孩又划燃了一根火柴,火光使墙壁变得透明。她看见屋里的大桌上摆放着许多吃的,其中有一只香喷喷的烤鹅。奇怪的是,这只烤鹅竟然从桌子上跳下来,一摇一摆地向她走来。可就在这时,火柴又燃尽了,烤鹅也消失了。小女孩又划燃了一根火柴,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慈祥。
小女孩哀求道,并划燃了所有的火柴。奶奶温柔地抱起她,向美丽的天国飞去……第二天早上,一束明媚的阳光照耀在小女孩的身上,人们发现她的嘴角还露着微笑,但她已经死了。这篇故事,安徒生创作于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期间,在火光中看到温暖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等幻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现实。本应被宠爱的小女孩在大雪里被活活冻死,反映了怎样的现实呢?当时的欧洲在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方面又有着哪些特征和不足呢?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课本第106页内容![]()
西方国家在二战后,经过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努力,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让学生欣赏课本图片资料“美国的社区图书馆”,想象这是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的美好生活。
为了不让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剧重演,除了在基层治理方面努力之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课堂的最后,请以现代安徒生的身份,从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段反转,让故事的结尾变得温馨。
开放式的结尾,让学生与小女孩对话,让课堂的反思留在笔端,沉淀了学生的精神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