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我在人民大学讲怎样写面向英文学术期刊的论文,后来管玥博士把讲稿整理出来,成了《不发表就出局》。这本书让只看书名不看内容的人感到焦虑。对这一点,我有点抱歉,也感到无奈。这本书本来是给同行缓解焦虑的,结果让一些不读书的人感到焦虑。
九年后的今天,不发表的后果似乎不仅仅是出局,变得更严重了。三年前,一位老朋友说:你这本书的书名不对,我给你改个书名。我问,改成什么。他说:英文的说法是publish or perish,应该译为《不发表就出殡》。
当然,他是开玩笑。用这样可怕的说法当书名,大家更紧张了。
不过,现在是不是到了不发表就出殡的地步呢?对上进心极强的人来讲,单看越来越卷的学术环境,可能已经快到那个程度了。不过,被考核的压力逼得想走绝路,对有智慧有勇气的健康学人来说,既非应然,更非必然。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的路很多。我们应该这样想:对,不发表就出局。但是,出了局又怎么样?出了这个小局,可以进更大的局。出了学术生涯这个狭隘的局,可以进入更宽阔的天地。
要培养不怕出局的勇气和境界,关键是承认一个事实:追求学术生涯,是因为学术生涯是个特殊职业,是个接近理想的职业。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在当今世界上,可能只有学者能问心无愧地说治学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有些人觉得当官发财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那是另一回事。学者治学不以他人的痛苦为代价,以为人类贡献新知为使命。与此不同,当官发财可能以他人的痛苦为代价,未必有为人类福祉做贡献的心胸。
承认学术生涯是一种特权,有利于放松心情,修炼苏东坡式的达观。苏学士爱下围棋,棋力不高,境界极高:“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天赋够高,足够勤奋,运气够好,赢得了特权,保住了特权,“胜固欣然”。
没赢得特权,没保住特权,在学术职场上是输了。但是,在争特权保特权的过程中,准确认识了自己的天赋,准确估计了自己的勤奋和毅力,清楚认识到命运是人生的主宰,自知之明和知天认命是智慧,智慧是所有职业生涯的底气和动力。
输了学术职场竞争,赢得智慧,“败亦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