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论文是给自己挖坑

文摘   2024-10-30 11:21   中国香港  

三个学者,分别独立完成了一篇论文,独立发表,每人收获一篇独作论文。稀释论文,指的是这样的作法:三人在三篇论文上署名,轮流当第一作者,三人各自收获三篇合作的论文。

稀释论文是假合作。真合作,一加一再加一大于三。三人合作,做出的论文质量远远超过一个人能达到的水平。假合作,一加一再加一等于三。

等于三,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可能小于三。有一篇独作论文,谋职或申请晋升时,学术成果等于一。但是,有三篇三人署名的论文,三个三分之一相加可能小于一。让另外两个作者签声明,承认一个作者对三篇论文都有主要贡献,没用。评审不是傻子,知道这类声明水分大,考量时不会理睬。

在人文社科领域,接受评审时,提交的论文都是多人署名,一篇独作也没有,麻烦就大了。谨慎的学者可能拒绝担任评审,理由是无法判断申请人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术界越来越卷,考核周期越来越短,考核指标越来越高,指标越来越量化。生存规则越来越偏向浮在水面稳居上中游,不鼓励潜入水底“力争上游”。这样的制度环境不仅让众多年轻学者变成炮制论文的工匠,而且刺激他们在最好的年华一直打短工,不敢有中长期的成长规划。

人的精力和天赋有时效。三十岁有的潜力,不充分发展和锻炼,四十岁就消失了。学术成长的关键窗口很短暂,一旦错过,就永久错过。

正因为制度环境越来越卷,年轻学者更要珍惜独自发表的机会。在人文社科领域,没有独作,就是没有代表作。独作太少,代表作的分量就不足。

在人文社科领域,为了增加发表篇数放弃独自发表的机会,表面是给自己的生涯路上垫了一块砖,其实可能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北美如此,欧洲如此,香港也如此。

在学术界谋生存
学术安身 智慧立命 文字养心 音乐怡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