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目不忘的照相机式记忆,对待文献就得奉行实用主义。平时留意,博闻但不强记。头脑清醒时,专心做自己的课题。一心一意追求观察到新现象,绞尽脑汁挤压出新见解。研究方法求趁手,分析技术求合适,以高精尖为手段,不以高精尖为目的。功夫下到,运气够好,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新发现。为了让学术界认可自己的新发现,必须认真综述文献。综述不是总结:用其一点,不及其余。
写一篇政治学论文,只需要报告一个新的重要发现,一段话,一百个词,就能说清楚。但是,为了论证发现确实是新的,确实有价值,大约需要引用40篇文献。(说明一句,40篇不是统计分析的结果,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规定引用文献不得超过40篇。)即使引用的都是论文,没有专著和文集,文献综述也十分耗时费力。有些论文写得晦涩,貌似要点很多,但处处含含糊糊,语焉不详,可是发在了顶刊,绕不开,引用时很考验耐心。这是学术生涯特有的“功夫在诗外”。
一篇好论文,发表时,一朵红花,七八个绿叶。发表了,红花和绿叶的区别就消失了,变成了值得引用的要点。引用一篇论文,只需要引用其一个要点。引用的关键是用,综述文献的关键是知道自己需要用什么。知道自己的需求,就能快速判断一篇论文对自己是否有用,准确找出那个对自己有用的要点。
有健康的身体,才有正常的生理需求。有健全的心理,才能不被生理需要绑架。有原创发现,才能准确知道需要综述哪个方面的文献,需要引用哪些文章的哪些要点。写文献综述,很像吃自助餐。自助餐总是丰盛到令人目不暇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精选几样,各吃一口,才是合格的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