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中标 就中箭

文摘   2024-06-28 08:41   中国香港  

大学变成了战场,枪林箭雨。不发表就出局,已成定式。不中标,就中箭,蔚然成风。不管是否需要研究经费,都必须申请。不申请,要声明,要辩解。换言之,不申请,就中明枪。申请,就面对暗箭。与发表论文一样,研究经费申报书要经过匿名评审。二者的区别是,论文一般是双盲,申报书是单盲,申请者在明处,评审者在暗处。双盲评审的弊病很多,单盲评审的弊病加倍。申请经费的学者上了战场,申报书是唯一的矛,也是唯一的盾。中标,证明矛足够锋利,幸存;不中标,证明盾不够坚固,中箭。

怨天尤人,毫无益处,积极小心地应对,方为上策。积极,是务实的乐观。张中行先生说,伴侣有三类:可意,可忍,不可忍。不止伴侣,世事莫非如此。不发表就出局,不可意,但可忍,比不听领导的话就出局可忍百倍。不中标就中箭,不可意,但可忍,比不迎合时代精神就中箭可忍百倍。欧博文教授两年前提出一个新概念,accommodating power,我试译为“忍化权力”。忍:忍受,忍耐,容忍,依次递进。化:化解,溶化,消化,依次递进。

小心,是既讲战略,也重战术。先说战略。撰写申请科研经费的课题书(Research Grant Proposal),不可不读On the Art of Writing Proposals Adam Pzreworski and Frank Salomon合著的这本小册子,网上一搜就能找到,堪比《孙子兵法》和《围棋十诀》。

讲战术,离不开战例。谈战例,需要时间空间,更需要信任。这里不具备谈战例的条件,只能谈三条战术原则。第一,申报书是可信的承诺。承诺的对象是政府的研究基金,后者是特殊的投资者。与论文不同,申报书是否有价值,不仅取决于是否合乎投资者已经清晰意识到的需求与偏好,更取决于是否能暗合投资者并未清楚意识到的需求与偏好。最有竞争力的申报书,正如智能手机流行前的智能手机功能说明书和设计制造规划书。投资者没用过智能手机,想象不出它能做什么,自然也就没有对智能手机的需求。看了说明书,就能想象智能手机的神奇功能,不仅自己会有需求,还能想象大众有越来越强的需求。这样的申报书可以开创新领域,为研究者赢得可持续的项目。换个比方,申请者给资助者承诺了西天真经,资助者虽然未尝一睹真经,然而看了申报书后对真经的存在和法力都笃信不疑,就会给予支持,让申请者有财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的路和架的桥都是阶段成果,离真经越来越近也是阶段成果,即使最终取到的并非完整无缺的真经,西行也大功告成。

第二,申报书是标书,申请是竞标。学术发表,刊物少,论文多,靠竞争。同样,申请经费的学者众多,研究经费稀缺,僧多粥少是常态,得到粥也靠竞争。群僧之间竞争,靠两种力。一,已经证明的实力,也就是发表记录。关于这种力,有三个适用的说法:万事开头难,雪球效应,马太效应。学术界老中青都有,资历不同,竞争力自然不同。为了提高竞争的公平度,一些研究基金设立青年组,有帮助,但可能成为陷阱。降低门槛,固然给刚入职的年轻学者提供了较好的机会,但也设置了一道新障碍。在青年组胜出,可以保续约;要转正,还要证明在成年组也能胜出。二,申报书展现的发表潜力。发表潜力有几个指标:研究假设越具体越好,分析方法与技术越精准越好,预期的研究结论越呼之欲出越好。已经收集了数据,申报书可以展示已经做了七八成的分析结果。尚未收集数据,申报书展示可行的调研计划。写申报书费时费力,好在磨刀不费砍柴功,包括文献综述在内的要件都可以用在论文中。一般来说,写申报书与写论文是同一个过程。中标的申报书是一篇甚至两三篇论文的骨架,价值至少是半篇论文。

最后,申报书有艺术成分。明明是请投资者雪中送炭,但要写得仿佛是给投资者锦上添花。做到这一点,要领是自信和乐观。自信不是自负,写申报书不要说过头话。言过其实,会让评审觉得遇到了马谡。责任心强的评审不愿唱《失空斩》,就干脆给项目书打低分,防患于未然。天分高的学者容易自负,如果不刻意收敛,可能在申请经费时虚荣心付出代价。乐观不是客观。好大喜功是人的天性。各种考核越来越苛刻,申请经费的学者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分配经费的管理层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在应付考核上,申请经费的与分配经费的其实是难兄难弟。如果申请者坚持客观,实事求是就可能变成胶柱鼓瑟,就不会给掌管经费的管理者提供足够高的台阶。申请经费是索取,同是也是给予。取予得体,既是科学,也是艺术,需要知识,也需要通情达理的智慧。

在学术界谋生存
学术安身 智慧立命 文字养心 音乐怡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