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考入大学,意味着进入个人生命历程的一个新阶段,即通过大学学习,为今后从事专业水平更高的工作做好最适当的准备。因此,专心学习,主动发展,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事。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学习时,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可多加关注。
时代性学习。教育总是时代要求的反映。新时代的教育不再是有闲阶级的特权和奢侈品,已成为人们“生产和生存的必需品”。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为谁学习,都要与时代的趋势相协调。21世纪时代,是新技术、快速度和全球化的时代,把握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的发展战略,确立更新、更快、更广的观念,以宽广的眼界,将自己的学习纳入时代的背景中,依次确立自己的学习理想和奋斗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前提。入了大学,万万不可与时代和国家发展的实践脱离。养成天天翻阅报纸的习惯,学会用多种方式掌握丰富的信息,保持开放的思想境界,才能更有效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有位学者在分析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成就时特别指出,斯密绝不是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
组合式学习。大学的课程体系是一个有独立性的、多元的组织化体系,大学的学习是一种组合式学习。当前中国大学本科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通识性(公共)课程和专业性课程。这里要特别说到的是,一定要高度重视通识性课程。通识性课程,传授各学科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修养,包括价值类课程,如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化学等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先进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语言类课程,中文和外文,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还有数学类课程(包括计算机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是重要的基础素质。通识类课程都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的基础性课程。切实打好这些方面的基础,学习专业课程也会更为顺利。目前大学仍在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选修课程日益增多,学生自由选课的范围越来越大,学习的内容日益多样化,此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大学中所受的教育是知识和学位教育,学生要善于把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按照个人主修的学科专业和兴趣爱好恰当地组合起来,以使自己的学问和能力尽可能地坚实,尽可能的有用,尽可能的开阔。
同辈间学习。作为学生,必然要向老师学习,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回应老师的讲授,课外也要主动设法多与老师交流,甚至参与老师的科研,得到老师更多的启发。同时,也要重视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一定要养成开放和外向的性格,不可把自己封闭起来。实际上,大学生的大量知识、创造性和能力是在同辈间的活动中学到的。青年在大学年龄段是最富创造力的时期,在青年最为集中的大学里,学生积极参与和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和研讨活动,同学之间相互推动,是大学生成才的特别重要的条件。
探索性学习。美国追求成为“创新科技之国”,日本追求成为“应用科技之国”。创新也好,应用也好,都把“超越性”视为重要的动力和成就。适应时代的要求,大学正在进一步将规范性教育与创造性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专业化教育与跨专业教育、学位课程教育与非学位课程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以探索性和创造性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世界的存在并不终止于书中。因此,探索性学习应成为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大学所传授的绝大多数是前人所创造的、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传授这些东西的方式必须要不断更新,课程必然要不断缩短。这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生产力转化成能不断增值的个人资本,既要在已有的知识中选择新的、切合实际的和有用的,更要培养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这就要自觉锻炼探索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要热心和敢于探索新东西,立志在大学时期就有所创新或为今后的创新性工作打下基础。新型社会是探索者的社会,因为这种社会的人们都偏好探索者。
最优化学习。学校教育首先总是一种公民教育。人的体质是智能的物质基础,人的美德是智能的价值源泉。确立起先进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个人发展的“智体意识”,锻炼出强壮的体格,将精神发展和身体发展协调起来,实现个人的最优化发展。大学竭力为学生提供最优化学习和发展的条件,但也存在侵蚀学生精神、心理和体质的浮夸、虚伪、懈怠和庸俗的东西。要实现学习的最优化,大学生要蔑视一切腐败的东西,不与庸俗的东西同流,始终保持蓬勃进取的状态,专心致志求发展,不枉费大学这段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年华。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自己受教育的经历,认为“自由”和“自我负责的教育”,与依赖外界权威和追求名利的教育相比,无比优越。这是实际的真理。大学生应把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更多地放在主动发展和自我负责的轨道上,走好大学生活的成功之路。
“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山上花”“墙外杏”,总是更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