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大多数情况下,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源可溯,尤其是慢性病,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但“量变”的过程容易被人忽视。当我们注意到糖尿病前期,也意味着糖尿病的脚步正在临近。做好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防范。那就我们先来走进“糖尿病前期”。
提问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回答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是由正常糖代谢状态向糖尿病转化的中间阶段。IFG和IGT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对此阶段人群给予正确干预是延缓和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一般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学“脾瘴”范畴。《素问·奇病论》中有“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獐。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的记载,这便是“脾瘴”的最早记载。
NEWS
在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其确诊糖尿病前13年就可以观察到血糖值的上升;即使此时血糖被“严格”调控在正常范围内,但会在其确诊前2到6年被突然打破。
糖尿病前期人群非但未来患糖尿病的风险较正常人群更高,其与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增加也有一定相关性。
糖尿病前期患者一般无典型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形体肥胖或腹型肥胖,其他非典型症状包括倦怠乏力、多食易饥或纳差、口干多饮、大便或黏或澹或干、小便多、心烦易怒或抑郁、失眠、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等。因无明显不适,往往只在体检或者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多数患者形体肥胖或超重,无其他明显体征。
提问
如何在糖尿病前期实现“逆转”
回答
糖尿病前期的定位是关键的转折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很靠近“糖尿病”。一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二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控制和维持理想体重、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三要对高风险人群及时介入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噻唑烷二酮类、奥利司他等药物治疗。只有坚持不懈地管理,才能实现重要的“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