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刘道玉:何为真正会读书的人?何为阅读的最高境界?
文摘
2024-10-27 06:50
上海
何为真正会读书的人?
何为阅读的最高境界?
——学必悟,悟而生慧
作者|刘道玉
题记:古人说,学必悟,悟而生慧,因此悟性之有无是区别读书优劣的主要标志。悟性是能够学会的,但却不可以教授。一般来说,悟性的获得需在娴静的冷环境中,通过自己反复揣摩,不断内省、反思、渐悟、顿悟,从而获取智慧。
纵览古今中外,自有文字和印刷术以后,只要不是十足的文盲,人人都有读书的经历。但是,人们读书的境界、数量和收效完全不同。随着各级教育的普及,读过书的人越来越多,但读过书、读书人和真正会读书的人又不同,区别简直判若霄壤。确定无疑的是,只有那些爱书、爱读书、爱藏书和会读书的人,最终方可成为杰出的人才。
什么是读书人?
民国时期杨玉清先生在《论读书》一文中写道:“以读书混文凭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混官做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为时髦、为装饰品的人,更不是读书人。”他在文中用了一个“混”字,指出某些人读书不纯的动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官场上的官员和商场上的老板,利用权钱交易从大学获取硕士或是博士学位,就是这种混文凭作装饰品心态的表现,他们亵渎了研究生学位的真正学术价值。
那么,何为真正会读书的人?
从整体而论,读书有会读与不会读之分,不会读书的人居多。不言而喻,那些仅仅追求记问之学,读书时心不在焉、囫囵吞枣、食而不化,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书读完以后,也都抛之九霄云外了,这当属不会读书人之列。那么,凡是会读书的人,他们深知读书是一种心灵活动,必须营造一种恬适娴静的心境,唯有此时才进入到浩瀚的书的世界。他们通过读书,以达到开茅塞、除陋习、得新知、长见识、养灵性、增智慧。
清朝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他以“窥”“望”和“玩”三字形容读书的态度,恰好反映了不同年龄人的读书心境。我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一生都与书打交道,读书、教书和写书成了我的精神寄托。依照张潮的论点,现在我也到了“台上玩月”的阶段。什么叫“台上玩月”?我理解所谓的“玩月”,就是完全摆脱读书的功利性目的,以超然的态度,欣赏书中知识的美,品味知识的真正价值,以及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智慧。
我虽然是老年读书人,但绝不敢自诩是真正会读书的人。至今,我仍然还在苦苦地求索,可谓是愚者千虑终有一得,愿意与广大青少年交流读书的心得。我的体会主要有两点:
首先,读书贵在于精,包括精选、精读和精思,这是每一个名家读书的共同心得。
北宋欧阳修4岁丧父,因家境贫寒既无钱上学,也买不起书,由母亲向四邻借书,他靠抄书自学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而,他最懂读书和做学问的真谛。他说:“读书趋简要,言说去杂冗。”
在“好大狂”思潮的影响下,现在图书的版本越来越大,字数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小开本图书已经很难再寻觅得到。可是,民国时期和国外的学者,其最富有创造性的著作都是少而精。例如,民国时期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校注人间词话》,其中曾经创立了“境界说”,但仅有小32开本70页,只不过4万字。又如,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拉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发表在1953年4月25日的英国权威的《自然》上,该文仅有960余字,但却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约翰·纳什在22岁时,以仅仅27页的论文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其中创立了“纳什均衡”的博弈论。显然,要想读小而精的书,必须改变我国当前学术界追求多而杂的著述风气。
其次,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读懂,而最高境界是读“通”。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懂”仅仅还是限于某个事物本身,而“通”则已超出事物本身,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了,所以“通”比“懂”进入到更高的层次。那么,怎么才能达到“通”的境界呢?这就是悟性的功能,悟是通向智慧的唯一途径。古人说,学必悟,悟而生慧,因此悟性之有无是区别读书优劣的主要标志。悟性是能够学会的,但却不可以教授。一般来说,悟性的获得需在娴静的冷环境中,通过自己反复揣摩,不断内省、反思、渐悟、顿悟,从而获取智慧。渐悟与顿悟都是获得智慧的途径,渐悟是逐渐的,顿悟是突发的灵感,像创造性的灵光一闪念。我以为,读书人只有获得悟性,才能达到“通”的境界,方算得上是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
文章来源:教师博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g0MDgwMQ==&mid=2247492679&idx=1&sn=e186db20424607f38f5fe723d1264ead
ppl的读与行
在广泛的阅读中拓展知识的视野,涵养自己的精神底蕴。
最新文章
常生龙:教师如何写好一篇读书笔记
银杏:植物界的大熊猫
以“双新”之光,照亮教育之路
《精准学习》一书的共读计划来了
助力教学实践与理论相联系的简明操作手册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六种稀缺能力
中国科学家用量子搜寻暗物质获重要进展
中小学科学教育未来可期
众里寻“书”千百度
耐寒凌霜的石竹花
教师享读会新一季共读的图书
在这个疯狂的时代,最需要学会关心
人脑为何如此与众不同
教育形态的变迁
马斯克:ChatGPT后,教育最核心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
如烟花般绽放的针垫花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仅靠过去的经验是难以面向未来的
两本书的共读活动圆满结束
星海:一书一世界,一行一未来
思维方式是关键
让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更加璀璨夺目
被誉为开花机器的姬小菊
捕捉和深度研究“幽灵粒子”的重器即将投入运行
大单元设计是双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刘道玉:何为真正会读书的人?何为阅读的最高境界?
阅读,另一种与时俱进
物理诺奖得主Hopfield:怎样的学习方法,才能造就大师?
汗洒教育土壤,走上卓越之路
柿子,秋日最美的诗篇
“月壤砖”来了,离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什么样的生活值得好好去过?
联合国发布“人工智能能力框架”:AI时代,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
孩子发脾气时该如何有效应对?
倍受关注的“欧罗巴快船”
善用言语与学生相处
被称作世界十大奇异花朵之一的金鱼草
遇到不听话的孩子,你该怎么办?
其充满诗意的文字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了人类生命的脆弱性
起心动念,精耕细作,行深致远
孔子与因材施教
好看不能吃的红尾铁苋
又是AI,202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也颁给了人工智能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机器学习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读懂了诗人的故事,才能理解那些诗
陶行知的每日四问
常生龙 | 如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新一代光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遇“荐”好书,共享喜“阅”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