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父母或教师这里,有关孩子“不听话”的抱怨经常发生。
在家庭中,孩子总是痴迷于自己喜欢的游戏或事物之中,家长让他放下手中的物件去做其他的事情,孩子经常不理不睬,或者反复拖延,搞得家长一会儿的功夫火气就上来了;在学校,教师规定学生要按照要求完成学业,但总是有学生自说自话,把老师的要求当做耳边风。
当我们说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实际上说的是什么?父母或教师嘴上说的是“孩子不听话”,但实际表达的意思通常是:“当我想让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时,孩子不合作。”孩子有自己的乐趣所在,父母或教师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找乐子,非让他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他自然不愿意和你合作。想想看,你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是不是也不愿意去做,也不愿意和对方合作?
父母或教师看到孩子“不听话”,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是通过严厉的语言,甚至是大喊大叫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果父母或教师突然大喊大叫,孩子的身体就会进入应激模式。他们会从父母或教师咄咄逼人的语气、巨大的音量和夸张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危险,这甚至会让他们无法去关注父母或教师到底说了什么,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身的安全上。有点父母看到孩子在自己暴怒之后依然没有行动,脾气会更大,会对着孩子咆哮:“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对不起,答案是确实没有。在这种情形下,孩子根本无法去“听”。孩子既没有不尊重你,也没有故意不听你说话,这只是因为,他的身体进入了一种原始的防御状态,就像被冻结了一样。也就是说,通过发脾气、恐吓威胁等方式,想让孩子意识到“不听话”的严重性,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带来负面的效应。
有的时候,别人让你去做一件你不想做的事情,你不仅愿意和对方合作,还能将这件事情做的不错,其背后的缘由是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你信任对方,和他之间有良好的、甚至是亲密的关系。你越是觉得自己与对方亲密,就越是愿意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在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越是亲密和谐,就越能促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孩子就越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在校园生活中,师生关系越是亲密,学生就越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因为我们都乐于帮助自己感到亲近的人。
从本质上讲,孩子听话与否只是特定时刻下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亲密程度的标尺。因此,遇到孩子不听话,你不能把问题归结到孩子身上,而是要归结到你们之间的关系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要让孩子听话,最重要的策略是:在你要求孩子到你的世界里来做这做那之前,你首先要到他的世界中去跟他拉近关系。孩子必须首先感到自己被看见,然后才能放下他们喜欢的事情,转而来满足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