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因材施教

文摘   2024-10-12 06:59   上海  

《论语·先进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有一次,子路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问好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子路和冉求各自获得问题解决之道,公西华得到了老师的教育之道。两千多年来,这个因材施教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不仅要熟悉他们的成绩排名,更要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真正的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交给他们做人做事之道。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学生扬长避短,学以致用,走向社会才不会迷茫。

教育工作是个技术活,也是一个良心活,要慎重地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教育事件。在别人向你请教时,也要慎重回答,不要轻易把自己认为的标准答案建议给别人,尤其是你还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

ppl的读与行
在广泛的阅读中拓展知识的视野,涵养自己的精神底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