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被认为不健康的食物,其实对身体有这些好处,吃对了能养生,你知道吗?

文摘   2025-01-31 14:08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吧


提起“肥肉”、“鸡蛋黄”、“酒精”这些词,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不健康”?
现实中,很多食物因为“名声不好”被打入冷宫,但事实上,如果搭配得当、量控制好,它们并非“洪水猛兽”,甚至能为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什么是“好食物”与“坏食物”?




小王最近很苦恼,他本以为自己“吃得很健康”:每天清淡饮食、拒绝一切肥肉、严格控制油盐。
但一次体检却发现,自己的胆固醇居然升高了!
而反观他爱吃肥肉的朋友老李,三天两头炖肉、煮汤,体检却显示血脂正常。
这让小王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肥肉对身体真的不是“原罪”?
事实上,健康饮食从来没有“一刀切”的标准。
很多被认为“不健康”的食物,其实问题不在食物本身,而是个体差异 和 食用方式 。
就拿小王的例子来说,他的胆固醇升高,可能并不是因为一点点肥肉的摄入,而是因为其他生活习惯,比如过度节食导致代谢紊乱,或者工作压力过大使身体的胆固醇生成增加。

老李虽然爱吃肥肉,但他经常锻炼、作息规律,所以身体能够很好地代谢这些脂肪。
这就说明, “好”或“坏”食物并没有绝对的定义,关键要看吃的量、吃的方式,以及你的身体能否承受。



这些“坏食物”为什么其实对身体有好处?




肥肉
肥肉在中医里被认为有“润燥”的作用,特别适合身体虚弱、皮肤干燥的人群。
肥肉的油脂可以滋养脏腑,帮助缓解“阴虚内热”导致的干燥症状。
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适合大量吃肥肉,特别是那些湿热体质、代谢较差的人,吃多了反而会“生痰湿”,容易导致肥胖和血脂升高。
肥肉中的饱和脂肪酸虽然常被认为“不健康”,但它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适量摄入饱和脂肪酸能帮助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并参与激素的合成。
研究显示,健康人群每天摄入20%-30%的脂肪(包括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是合理的,只要不过量,就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鸡蛋黄
鸡蛋黄在中医里被称为“黄精”,有“补脾胃、养心神、润五脏”的功效。特别是对于气血两虚的人,鸡蛋黄中的营养能帮助补充元气。

人体内80%的胆固醇是自己“合成”的,只有20%来自饮食。
研究表明,健康成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能提供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
酒精
中医认为,适量饮酒能“行气活血”,特别是红酒,温性而不燥,有助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但“适量”是关键,过量饮酒反而会伤肝伤胃,甚至增加患病风险。
一些研究发现,红酒中含有的 白藜芦醇 和其他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血管健康。
但注意,这种保护作用仅限于少量饮用(每天约150ml),喝多了不仅得不到好处,还会伤害肝脏和神经系统。




网友的疑问:刮痧、吃肥肉、喝酒,到底是养生还是折腾?




在讨论这些食物时,我看到这样一条网友评论:“我家人天天吃肥肉,每天都喝点酒,还经常刮痧,看着像在‘养生’,其实更像在‘折腾’。这种养生方式真的靠谱吗?”
我的回答是:养生不是单项选择,而是整体平衡。
无论是吃肥肉、喝酒,还是刮痧,都需要 适量 和 适合自己的体质 。
比如刮痧确实能通过刺激经络缓解肌肉紧张,但如果操作不当,或者本身体质虚弱的人频繁刮痧,反而会伤害皮肤和气血。
同样,肥肉和酒精的摄入,也要根据自身的代谢能力和健康状况来调整。
养生的核心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而不是盲目跟风。


肥肉、鸡蛋黄、酒精……这些被误解的食物,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关键在于吃得对、吃得适量,并结合自己的体质和健康需求。



注:所有图片经视觉中国授权;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养生小课堂
健康科普
健康指南

重庆城市TV资讯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