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压药却得脑溢血!医生说是用药时间的错!吃不对等于白吃

文摘   2025-01-28 10:04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吧


“医生,我丈夫每天都按时吃降压药,为什么还是脑溢血了?”急诊室门外,一位中年妇女泣不成声,攥紧手中的病历夹,目光里满是无助和懊悔。
病床上的男人脸色苍白,身侧的血压仪还在报警。
这样的场景,对于我这个从事健康科普多年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但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形,心中依旧百感交集:明明是可以避免的悲剧,为什么一次次发生?
这并不是个例。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用药时间和方法是否正确 。




为什么用药时间至关重要?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没有明显症状,却在悄然侵蚀我们的血管。
长期的高血压会让血管变得又硬又脆,最终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导致脑溢血。
而降压药的作用,是帮助维持血压平稳。关键在于——平稳意味着血压不能忽高忽低,尤其是要覆盖住血压的波动高峰。
早晨6点到10点,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时段”。
医学研究表明,这个时间段是血压的“早高峰”,同时也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
如果药物的效果在清晨赶不上血压的上升速度,脆弱的血管就像被突然加压的水管,随时可能破裂。

很多患者习惯早晨起床后才吃药,觉得“早上吃药一天安心”。但实际上,部分降压药需要1-2小时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等到起床后再服用,药效可能来不及覆盖早高峰,这就让血管处于“裸奔”状态。



长效药和短效药,什么时候吃更科学?




夜晚服药
降压药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长效降压药可以维持24小时的血压平稳,通常建议在 晚上服用,这样药效会在第二天早晨达到顶峰,刚好覆盖住“早高峰”。
而短效降压药 则需要分次服用,具体时间则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比如,有位被送进急诊的患者,平时服用的是长效药,却坚持早晨服用,结果清晨血压高峰时药效还没完全发挥,最终导致脑溢血。医生的建议很明确:长效药晚上吃,更科学 。
这让我想起《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 治未病者,见微知著。”意思是好的治疗不仅是应对疾病,更是预防问题的发生。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掌握用药时间,就是未雨绸缪的智慧




为什么不能随意增减药量?




高血压是场持久战,切勿心急或侥幸
“我血压都正常了,是不是可以停药了?”“最近血压高得厉害,我多吃几片降压药行不行?”这些问题,也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误区。
实际上, 高血压的管理不是治愈,而是控制 。擅自停药会让血压迅速反弹,甚至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反跳效应”。而随意增药则可能导致血压过快下降,出现头晕、乏力,甚至因为供血不足引发脑缺血。
曾有人形容:“高血压的管理就像牵着一只野马,你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判断。




这些饮食和药物搭配“雷区”,你踩了吗?




奶制品:降压药与奶制品同服,会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效可能因此打折。
柚子:柚子中的某些成分会延缓药物代谢,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可能引发低血压或其他不适。
抗凝药:某些降压药与抗凝药同时服用,可能延长凝血时间,增加出血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服药前后避免同时摄入这些食物和药物,必要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黄帝内经》中提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有节制的生活,是健康的根本。降压药固然重要,但高血压的治疗远不止于“吃药”这么简单。


注:所有图片经视觉中国授权;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养生小课堂
健康科普
健康指南

重庆城市TV资讯
重庆广电城市TV旗下优质内容品牌,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