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策略单元作业设计与思考
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按以下步骤进行: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四上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共两个例题,其中例一是运用列表法整数信息解决问题,例2则是解决归一与归总类的实际问题——现在不再提归一与归总,但是实际问题中你可以从中找出不变量确实解题方法。理解题意:要培养孩子认真读题,需要对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同时结合个人理解还需要对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摘录、列表、画图都是常用的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本单元教学就是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在列表时我们要注意的信息之间的对应与联系,同时不能因列表就将学生整理信息格式化,学会用列表法整理信息重要的是把信息按数量关系有条理的整理出来,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同时列表是初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有条件理解信息,并非必须要画表,只要信息有条理即可;可以从条件出发,亦可以从问题想起——这些都是三年级解决问题策略所学,当下学习正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掌握情况,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一个是要根据已有相关联条件思考可以求出哪一个新条件,然后将新条件再与其他条件组合看能否解决什么新问题,另一个是根据问题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可能产生新问题,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哪两个条件……;列式解答时要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时确定的解题思路 列式计算,其中最重要姝一点就是一定要弄清每一步列式所表示的意思。关于检验一般有两种方法,如果有不同解题思路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解答验证,这是我比较欣赏的,解决问题不能培养学生单向,固定模式思考问题,需要学生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下更全面的理解问题,另一种方法是把求出的结果代表原题,看求出的结果是否与题意相符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检验很有可能走形式,是需要关注的。
关于本单元教学最大的担忧就是:学生解决问题模式化,即便是列表整理数据、检验问题学生都可能依据教材、例题定格化解决问题,看似学习了一种新的策略,其实对思维提升帮助并不大,对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理解能力的提升关系亦不大。是以我们以为教学需要基于教材教,但练习不能单纯的因循,不能为了巩固而练习,设计练习要有层次,既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的信息整理方法的掌握,又要透过整理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与分析问题,从列表到不列表是学习必然的追求,初学时需要列表,当学生对问题理解到一定程度时表应该在心中,要基于自己对问题、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而呈现出来,另外对问题的分析一定要到位,要能够敏锐的抓住最关键最核心的信息去思考,不能模式化;同时我们还要基于问题解决进行分析、思考,形成新认识,得到新感悟,问题解决永远在路上,我们解决问题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来的,这其中的桥梁就是分析与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比较、不断总结是关键。基于次,我们对本单元作业进行了重新设计,旨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在对比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抓住关键形成新发现,既要学好本单元知识,又要促进灵活掌握旧知识为后续学习作准备,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能片断化,既要与基础旧知联系比较,又要向深处向新知迁移。附:单元作业设计——
01
第一题是与例1类似的基本问题,通过列表整理信息,然后结合问题分析列式解决问题,两个问题一个是相一共,另一个是求相差量,本质是一致的。设计意图一是巩固,让学生通过列表整理解答学会列表,然后正确解答,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同时在解答过程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明确同样的信息可以解答不同的问题以拓宽思路;二是回顾基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让学生本题与三年级从问题出发进行了联系,让学生用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整理信息。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本题为例既可以列表又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层层倒推解决问题。练习情况,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正确解答。
02
第2题填表,本题共两小题,两个表采用了装电线杆的同一情境,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好的分析问题,把握题意,要求学生在列式填表后找出两题中的不变量,前者隐性条件“照这样的安装速度”表明每天安装效率一定,而后者需要从隐性条件“这批电线杆”中确定电线杆的总数是一定的。以题组形式呈现,让学生分析题意列表解答,然后观察表分析两道题的不变量是为了更好的区分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的区别,其次我们要防止学习中思考不深入,许多孩子虽然当时解答正确,但是理解还透,知识内容多的时候就容易出错或者不能迅速分辨,还有的孩子是基于套用模式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理解不到位所致,我以为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并不是正确解答,有时正确解答不表示学生真正理解,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思考,把握本质,促进学生真正理解。
03
第3题做一做、比一比,本题两小题,基本一致,只有一个信息发生变化,前者“一共用了12天”,后者“又用了12天”,这个差异往往会被学生忽视。本题解题过程差异不大,都要先求出每天看了多少页,但后续有变化,放在一起是让学生联系比较,既要抓住关键条件分析问题,并解答问题,从而更好的分析处理具体问题中的关键细节,许多孩子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忽视细节,对具体问题中关键性的个别字关注不到,习惯性的以整体套用模式或曾做过问题分析,没有良好的分析思考习惯,这会影响学习能力,在这里让学生对比一是要更好的理解问题,二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从练习情况来看:学生解答后一题有错误,即便正确的也不能准确找出这两题的不变量,说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不深刻,即便正确也不表示真正理解到位。
04
第4题,这是一道作图题, 时也是一道能力拓展题,学生先根据要求画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结合条件画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一定,长变化、宽也发生变化,学生可以通过计算与列举得出各种图形数据并合理画图。然后基于画图过程列表整理数据,计算周长并比较面积与周长的变化关系,面积一定时,周长如何变?周长为什么会变?那是因为长与宽发生变化,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有的发现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有的发现面积一定时长与宽差越大,周长越大,长与宽差距越小,周长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