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学习分享

百科   2024-11-27 06:13   山东  

一、梳理回顾各版本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稿)

实践与综合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1、2、3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学生将面对现实的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3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

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这些变化使得——

名称更清晰“实践与综合应用”到“综合与实践”;

综合性更强:密切生活,感受数学内部联系——联系其它学科、科学技术、社会生活;

过程要求更高: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 —提出真实问题,从头至尾以解决问题为重点;

目标更加上位:加深知识理解,感悟领域间联系——积累活动经验,经历四能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模型和创新意识,形成核心素养。

二、综合与实践的探索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课程综合性的萌芽期——综合与实践”板块校本课程开发——以解决社会性问题为主体的学科联动——项目化学习的探索阶段——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

具体来说分以下几个层次:

(一)微主题(联系生活):以现实情境为主线的学科内实践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现实问题情境切入,贯穿整节课,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日常生活主题情境:《了解学校》《百分数的意义》《弯道中的数学》《接力赛中的数学》

社会生活主题情境:《展望奥运,预测成绩》《卫生纸中的数学》

宏大的现实生活:《走进世博会》《走进汽车城》《到韩国看球去》《百分数意义》《走进奥运学数学》

研究结论:学生对与自身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的素材感兴趣。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具有相同教学主题内容,两个学科联动,1+1>2的效果。

(二)大主题(跨学科):以现实情境为主线的学科内实践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蒜苗探秘》《楼梯的设计》《我的操场我设计》《营养午餐》

综合化课程探索:以现实情境为主线的学科内实践、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的学科内综合、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的学科联动、以项目化学习为手段的学科间融合、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的学科联动。

经验和成果:现实世界真实性情境,学科内知识综合知识线索、活动线索,学科联动、TT合作热点换化为数学问题,项目化、STEM学科联动与学科融合,跨学科主题学习核心要素的深入探索。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发展与创新

 

1.目标升级:以数学学科为主轴的跨学科高阶素养目标

例如:《我的操场我设计》主题学习目标

(1)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综合运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据收集、长度测量、图形与位置、按比例作图、面积计算等相关数学知识(双基),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量感、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数据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

(2)学生经历收集收据、整理资料、设计分析、修改完善、形成作品、布展留念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创新意识和模型意识(学科思维),最终形成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3)在小组协作中感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的重要性,有意识地使用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欣赏数学语言、尺规作图的简洁与优美,逐步形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形成重证据、讲道理的科学态度(高阶思维)

4)能在交流、分享中及时发现不足,勇于克服困难,积极沟通,及时调整改进设计方案,提升反思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5)学生能够在一个大任务的情境下,进行多学科之间的联动,能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知识进行解决,并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主题的深化

好的主题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能统领整个学习框架,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把学生带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寻找好的主题的策略:

1)主题——从学生生活世界中去找

2)从学科重复和交叉的部分去找

 

3.问题与任务的重塑——想好了再去做

1)问题——发现并提出核心问题是关键

2)任务——构建任务簇有助于将跨学科学习进一步细化

例如:

4.学习方式的变革:

1)学生的学习:更自主、更合作、更探究

“要我学——我要学”

协同思考、讨论、批判、自证;自我反思;容纳异己意见;合作广泛。

探究学习还体现在能够学将情境中的新问题、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内在联系,在举一反三中促进知识块融合并形成跨学科思维。

2)教师的教学:更开放、更多元、更复杂

课上—课下相结合;课堂—社区相结合

多元体现在:获取和收集信息的渠道多元了,上网查建筑规范,图书馆借书,咨询相关领域专家;要有一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工具,如制图制表、CAD软件等;利用交互和分享信息的平台,如做个小程序收集问题和数据,发布在影剧院开展牙签桥活动的通知等;比如创新作品和观点的途径。支架不仅仅是课件、学具、学习指南,更多元了。


3)更复杂表现为: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教育,以及学习结果后的总结、反思与改进。

4)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教师与专家、教师与学生及家长、教师与部门分别建立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来源:济源邓小伟小学数学工作室

重要说明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分享的资源,均为免费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和教学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所有文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以联系本人删除。本公众号尊重版权,有任何版权问题,可以直接在公众号留言,我看到后会回复。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