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问题|下午场记录:春生夏长冬收获,感恩节共享盛果之二

百科   2024-12-02 06:01   山东  

春生为晓,夏长而林,周而复始,这是俞正强老师和周老师的师公对他的评价与期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寻常教师的自我追求——在繁忙的生活与工作中,寻找日积月累的点滴日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厚积薄发之时,满心欢喜。

下午的活动由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王薪薪老师课堂教学观点报告《面的外面都有个框》拉开序幕。王老师从四个角度思考问题:1.学生起点在哪里,2.教材要求是什么,3.活动设计怎么做,4.课堂教学如何教。她分析教材内容的关联性,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思考关键问题与破解关键问题的方法。对甲骨文“面”的认识为起点,王老师设计了以下内容:1.地图上平阳县和鹿城区的面积,学生熟悉的黑板和数学书的面积,引出平面图形的面积,从而建立面的概念。2.观察三个平面图形的面,你有什么发现?面是有大小的;3.怎样的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在关键问题的思考中,明确做法:让学生尝试去探索去经历图形描述的过程。活动一、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这个长方形的大小,学生发现用不同大小的标准物去度量,结果不同。从而得出:统一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活动二、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呢?学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再问“哪些正方形可以作为常用的面积单位”来明确面积单位,从而实现经历创造面积单位的过程。俞特对于面积的思考又是怎样的呢?请继续阅读到文末。

接着,温州市南汇小学赵静老师带来观点报告《经历数学表达 丰厚意义理解》以负数的认识为例,赵老师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负数属于“综合与实践”板块内容,明确要求与目标:学生能体会、能表达、能感悟相反意义的量,赵老师还链接七年级教材内容,确定关键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首先调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现象的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量,你能找到几组记录下来吗?调查了解到学生的误区1:相反意义的现象等于反义词;误区2:相反意义的表达是唯一的。由此赵老师设计以下学生活动:一、借助课前学习单,学生寻找负数的现象;二、分享负数的具体意义,明确正数与负数的概念,重新寻找新的正负数:东西方向,高矮比较等;三、在运用和表达中感悟意义,构建相反意义的数学模型。赵老师选择了坐位体前屈的工具,非常巧妙地帮助孩子们理解——标准、正数和负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赵老师设计的关键问题帮助孩子们打破对数的绝对性的理解,明白数可以对相对性现象的表达,意义非凡。

第三个观点报告由温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张雪秀老师带来《图形的平移:先法后理还是先理后法?》,二年级的物体平移对四年级的平移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平移是有方向的。教材要求画、数、填三个步骤表明是先法后理的意图,张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先认识“理”,再运用法进行“画”的不同想法。通过描述平移和验证平移来构建平移的“理”,画出平移和设计平移来实践平移的“法”。活动一、一个组合图形小船,想象它会怎样做平移运动来感受只有方向而没有距离是不能确定位置的,从而进一步设计:如何准确描述小船的平移呢?在没有格子图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只讲了方向,一些学生不仅有方向还有准确的距离;在有格子图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会误以为间隔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通过平移过程中对应点的理解,学生明白,面的移动即面上所有点的移动,而点的移动便能带动面的移动。活动二、画出三角形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知道平移的“理”,孩子们明白了点动则图动的含义,自然会平移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来平移整个图形。张老师的整个课堂培养了孩子的数学语言、数学观察、数学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知理得法,学以致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温州市双潮小学吴娜老师带来观点报告《学生立场:抽屉问题的风从哪里来?》,吴老师从读教材、提问题、研学情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教材中用枚举法和假设法解决抽屉问题,吴老师在自我提问中架构教学框架。首先,设计学情检测单:1.4颗糖放到3个盒子里,会有哪些情况?请你写一写,画一画;2.观察你罗列的情况,你有什么发现?13.6%的学生精准描述,60%左右的学生关注平均分、数量比较等。基于学情,吴老师明确关键问题: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活动的过程和结构,用数学的语言把数学活动的结果表示出来?任务一、画一画、谢谢等方式研究笔筒里放笔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学生综合调动自己有序地分、平均分的想法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发现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两支笔的现象。吴老师带领孩子自主研究、自信表达、自省成长,促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现实问题。

本次活动不仅是数学成果大餐,还有来自温州市鞋都第一小学章素素老师带来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数学老师的多才多艺尤其令人赞叹。旋律中的轻盈与急切,婉转与热烈,表达着谱、曲、奏、听之间的融合,数学课堂中的关键问题与破解,也表达着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链接与共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便是数学课堂中最美的旋律。

舟山教育学院教研员周珊珊老师讲述她带领团队研究种子课的故事《这些年,我和种子课》,2013年俞特《种子课1.0》出版后,周老师开始“刻”小学数学“种子课”,俞老师也曾说,一课定解,模拟百变,自然求得。这与周老师的思与行不谋而合,同频的人总会很有缘地相遇,而起心动念的起点和终点始终是数学课堂教学服务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周老师和俞特一样都是非常温暖的人,所以她捕捉和感受到的一切都以暖汇光,她讲述自己在金师附小学习时的经历,俞特的话也记忆犹新:1.工作,按时回家、准时吃饭;2.忘我地自我一点,自我地“无我”一点,从而激励自己保持善良、保持努力的心与行,作为教研员,善良地对待每一位老师,同时要以自己的努力感染着同伴们一起努力。思付诸于行,课题“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实践及作业设计的研究”在市里立项并研究,研究过程中,带领团队建立钉钉群,共读俞特的三本《种子课》著作,开设公众号,每个老师写读书心得,实践成效而乐此不疲。周老师从小学领域的大视角,整理了种子课共有31课时,细化到四个领域中,带着团队听了一百多个数学老师的课堂,学习斯苗儿老师现场改课的样态以推进种子课的研究,每次现场改课的三天两夜头脑风暴极其辛苦,却真实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师专业进步。

周老师不仅是有思想的行动者,有责任的担当者,还是非常有才气的诗者。现场作非常有意思的藏头诗:

《鹿城逢君》

种激动在心间,

丑寅卯长恭敬。

本有伴囊萤聚,

音下报谪仙人。

值感恩当下时,

记师承道古今。

俞特的思想滋养着数学老师的精神世界和教学理解,让教研员更有信心带领老师们前进,让老师更有信心带领孩子们成长。

俞特说老师们的研究,给他的内心带来很大的价值感,十分感恩。下午的时间里,俞特给我们带来“计量单位的全景图”,他说我们在上课时,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全景图,在全景图中才能找到关键的课,才能明确这个课所要承载的分量。计量单位是解决度量问题的,而度量的要素是:1.度量谁?对象;2.对象有什么属性;3.规定了什么单位;4.把这些单位制作成了工具。于是有了度量的操作!


对象

属性

单位

工具

物(线)

长度

mmcmdmmkm

物(交换)

价值

元、角、分

人民币

物(运动)

保持

时、分、秒、年、月、日

钟表

物(重量)

重量

gkgt

物(面)

大小

cm²、dm²、m²

物(体)

大小

cm³、dm³、m³

物(角度)

大小

量角器

物(温度)

冷热

温度计

物(数)

多少

个、十、百、千、万……

数字

在计量单位的这么多课例中,以下几个课要特别重视且上好:1.厘米的认识;2.毫米和分米的认识;3.秒的认识;4.千克、克和吨的认识;5.面积单位的认识。

(一)认识厘米

知识目标:1.知道厘米,用字母cm表示;2.建立一个表象。3.会用厘米度量。

体验性目标:知道单位是一种标准比较物

(二)认识分米和毫米

知识目标:1.知道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2.知道进率。3.用分米来进行度量,用毫米进行度量。体验性目标:单位要与对象匹配!更长的对象,要用更大的单位;更短的对象,要用更小的单位。我们要依据对象来规定不同的单位,并且规定之间是有依据的。那个依据叫什么?叫进率。

上面部分是可以迁移的。下面部分是生长的。这两块板块组合成了对单位的完整的认识。

(三)米的认识。

你可以规定更大的单位,可以规定更小的单位。言而总之,根据标准比较物,根据单位的匹配去进行操作,由此更大,由此更少,大到无边,小至无内。

这三节课从知识上来看,上面部分来看,他是在“名”的层面上不同,把上面部分的内容改成秒,秒是标准比较物,再根据对象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单位,对象长的用时,分,对象短的,用微秒。为什么秒的认识这么重要?长度可以摸一摸,重量可以掂一掂,时间作为运动的持续感,对小朋友来说是无形的,却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秒的重点是:对持续感的体验。上面部分再换掉,千克是标准比较物,是一种手感的体验,而大的对象用吨,小的对象用克。克是对千克的操作感加数感;吨是千克的操作感加数感。上面的东西可以换,下面的东西不用换。下面不变的东西可以看作脸盆,可以支撑所有计量单位的内容,上面部分相当于水,可以不停地换掉。

俞特说,此时要给前面所学的内容打一个“结”,我们认识了长度、重量、时间,我们发现在认识这些属性的时候,都要干一件什么事?不管是长度、重量,还是时间,我们都要规定单位。怎么规定单位呢?回顾各个内容的的单位之后,问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要规定单位?因为只有单位规定好了,我们才能统一地描述它。接下来我们学习面,属性是大小,叫做面积,那么我们要对面做什么事?由此来启发孩子明白,需要规定单位,规定是阅读的,不需要探究。

君子之教,喻也。俞特总是会例举很多的比喻深入浅出地使我们不断明白:教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数学的知识是有类型的;规定的内容是不需启发却要灌得有智慧,有链接,有乐趣,以至于孩子们心甘情愿地“亲其师,信其道”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追寻数学本质
数学教育教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