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短,但却让人发自内心的震撼。主人公很普通,普通的让普通人甚至感觉不到她的存在或消失。她又很不普通,说她不普通,不是因为她有并非普通的生活背景,而是因为在当下的社会里有几个人能有她那样的勤勉、善良、豁达和宽容?那些道貌岸然却利欲熏心,那些安于享乐却怨天尤人,那些本该岁月静好,却时常“碰瓷”生活的人,真该匍匐在她的脚下,学着点怎样生活和怎样做人。
1994年我刚到学院的时候,校园里有一个捡废纸的老太太。老太太的形象我已记忆模糊,只记得她身材矮小、清瘦,常穿一件深色的上衣,臂上戴着一个自制的红袖标,显得干净、利落。她的手里常拿着一个塑料编织袋和一个用铁丝弯成的长夹子,矮小的身影活动在校园里的道路旁、树丛中,活动在每一个犄角旮旯,拾捡人们随意扔下的废纸杂物,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寒暖阴晴,天天如此。
老太太性格热情、开朗,见人总是主动搭话,问长问短。每日上班,不管我来的多早,肯定能见到她;傍晚下班,在夕阳的余晖中还能看到她的身影。
校园里的人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来去匆匆,大多没太在意老太太的存在。偶尔有谁停下来,和老太太聊几句,她总是说“领导对我很好”,“领导对我很好”,一幅感恩的样子。她还总是习惯地说我们学校如何,我们学校如何,让人感觉很亲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校园里没有了老太太的身影。她的消失就象她的存在一样,同样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也是在很久以后的一次和同事的闲聊中,无意间想起了这个捡废纸的老太太,一问,才知到她已经死了。
老太太从校园里的消失,缘自一次意外的事故。那年初秋,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下午,老太太像往常一样,穿得干干净净,戴着自制的红袖标,拿着她的塑料编织袋和铁丝夹子,在办公楼前的矮树丛旁拾捡废纸杂物。一辆外来的奥迪车驰到楼前,准备停靠,卷起一片废纸,老太太见了,弯腰去捡,矮小的身体掩在车子后面,司机没有看到,车子一倒,把老太太撞倒了……老师们赶紧把她送到医院,在检查的过程中,她宽宏大量,说:“没事——没事——让司机走吧”。后来子女把她接回了老家,老太太的身体每况愈下,死在了故乡的家里。
后来我才知道,老太太是著名二人台表演艺术家刘银威的老伴。刘银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我院任教,1984年退休。五、六十年代,刘银威誉满西部,内蒙古当时灌制的唱片《走西口》、《打金钱》等均由他演唱。1990年,刘银威去逝,老太太就自己住在学院的宿舍里。她虽然上了年纪,但身体尚好,待着没事,就主动出来拾捡校园里的废纸杂物。没有人安排她去做,也没有人要求她什么,那完全是她的自觉行动。也许,在老太太的心中,学院是一个大家庭,她是这家庭中的一员,看着子女儿孙们忙忙禄禄,她想尽自己的能力把这个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让大家有一个舒适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正是因为老太太的付出(当然还有学院有关部门的工作),不大的校园被维护得干干净净,很少有飘飞的废纸和乱扔的杂物。
其实,在名人辈出、星光灿烂的艺术学院,这个没有文化的捡废纸的老太太,实在太平凡、太微不足道,但不知怎么,随着学院五十年大庆的临近,这个原本连形象也记忆不清的捡废纸的老太太,却时常闯入我的脑海,甚至梦境,一股强烈的无可名状的东西在我心中涌动,写下这篇短文,只为安妥我的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