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苍生 大爱无疆
郝秀琴
一部上乘的翻译著作,文化价值在于敢于真正在孕育这些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永不凋零的花朵;敢于真正愿意用真实的笔触,来讲述一个属于这个国度的故事。 1966年,风华正茂的李尧老师从内蒙古师范大毕业,最初被分配到《乌兰察布日报》社当记者,后来调到乌盟文联工作,并负责主编大型文艺刊物《雁阵》和《敕勒川》杂志。1975年,我从察右后旗调回集宁工作,经常去参加文联组织的文学创作活动,自然和李老师认识了,他真诚热情,待人谦和,是乌兰察布文学界的才俊,也是我们这些业余文学爱好者心中崇拜的偶像。他不仅文章写得好,人缘也好,帮助过许多像我这样的无名文学爱好者。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遥远的星》被《雁阵》采用,多篇文章在《敕勒川》刊登,那年代,文艺刊物少之又少,能在刊物上刊登一篇文章,非常不易。当时乌盟文联是“三足鼎立”(张永昌、查干、李尧),把乌兰察布地区的文化工作搞得如火如荼。1992年,李尧老师调到北京,在外经贸部管理干部学院任教,时隔几年,我也南漂广州。两人从此再无联系。2012年我从广州又漂到北京,和李尧老师在微信上有了往来,虽然在同城,但各忙各的事,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今年夏至日,我们才相约在中国大饭店见面。回想在乌兰察布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许多情景历历在目,脑海里仍然保留着李老师年轻时的形象,高挑修长的身材,温文儒雅的风度,说话温和,举止斯文……时间并没有让他改变太多,他走进饭店大厅,就被我一眼认出,身体比过去略显消瘦,但精神更加矍铄,修剪整齐的花白头发向后拢着,黑框眼镜下一双眼睛投射着睿智的光,清癯的脸庞笑容可掬,依然如当年保持着和蔼可亲又谦逊的姿态。 我们没有太多的寒暄,只有说不出的激动,在中国大饭店咖啡苑自助餐厅就坐,这里的环境豪华优雅,满眼中国元素:生鱼片、三文鱼、烤串、黑森林蛋糕,琳琅满目。我们端着盘子挑选了可口的美食……边吃边无设防地聊天,聊文学,聊我们离开故乡几十年的打拼经历,聊难忘的乌兰察布,细细数算,我和李老师已经有二十五年没有见面了,我说,人生能拥有四个二十五年,活得就很圆满了。李老师说,我们的文学寿命何止四个二十五年?是啊,文字给了我们记忆和梦想,也给了我们不老的青春。李老师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在文学路上走的还是那么执著,那么义无反顾。他始终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的那段话作为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1976年,内蒙古出版社组办长篇改稿学习班,李尧老师也在其中,可见,那时候的他,在乌兰察布文学界已经享有盛名,他写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秋天的微笑》等。其中多部作品获自治区文学创作奖。我们对李老师只是仰慕、钦佩、望尘莫及。1982年,乌兰察布文联推荐我去参加内蒙古文学创作研究班考试,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我却名落孙山。于是,决定彻底放弃文学创作,下海经商。从此,我很少参加文联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李老师联系也少了。1988年夏天,和李老师偶遇,他送我一本刚刚翻译出版的长篇小说《人猿泰山》,这是美国通俗小说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的名作,捧着这部书,百思不得其解,李老师从文学创作怎么又转向搞起了文学翻译?那时候的我已经完全放弃了写作,但当我翻阅《人猿泰山》的时候,心隐隐作痛,创作的灵感又在心底萌发,这部充满诗意和思考的著作,抚慰着我的心灵,心起死回生,决定重新拿起笔来继续写作,一年之后,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血之梦》脱稿。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谈起文学,谈起《人猿泰山》给我的启迪,又将我们带回到并不遥远的过去。李老师说:“其实,我很早就爱上了文学翻译,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机缘去从事这项工作,直到遇到几位著名的老一辈翻译家,才使我走上文学翻译这条路。八十年代初,我刚搞文学翻译,想找一些英文原著很难,傅惟慈先生得知我无书可译后,把他手头的《人猿泰山》一书寄给我让我翻译。翻译完毕之后,作家出版社的编辑崔艾真(后来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文艺报》副主编)和我一起骑自行车到白家庄董乐山先生家,请他为译本写序。董乐山先生是大翻译家,但对我这个籍籍无名的年轻译者厚爱有加,欣然命笔,写了一篇非常好的序言。董先生此举无疑是对我翻译的肯定,对初出茅庐的我意义可谓大矣。该书很快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印了10万册,这个记录在我的翻译史上,至今未能打破。”我又问李老师,怎么从文学创作转为文学翻译,李老师说:“搞文学创作,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底蕴,虽然我曾立志成为作家,也写了不少东西,但缺乏生活,这是我文学创作的短板。翻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和其他作家的作品后,我清醒地看到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不足。” 让李尧老师难以忘怀的是1988年,他到悉尼拜访帕特里克·怀特。怀特先生把他的自传《镜中瑕疵》送给李尧,并在扉页写道:“给我勇敢的译者李尧,愿他和他的读者能因此书获益。帕特里克·怀特。”李尧送给怀特他刚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秋天的微笑》。那时候,他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一直忘不了怀特那双清澈的蓝眼睛,也忘不了怀特身后书架上摆放着的一部部著作,几乎就在那一刻,他做出一个痛苦而无疑又是正确的决定:放弃小说创作,全力以赴翻译澳大利亚文学作品。说话间,李老师又赠送我他翻译怀特的《镜中瑕疵》。手捧新书,心里充满了对李老师的崇敬,也为李老师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感到自豪。这本书2022年由浙江出版社出版,是该书五个不同版本中最精美的版本。李老师在扉页写道:“秀琴惠存”。情真意切的签字,让我感受到文字背后那种强有力的感召力。此刻的我万分荣幸。其实,早在四年前,李老师就赠送我一套他翻译的澳大利亚文学经典集萃《李尧译文集》(十卷)。这套书涵盖了澳大利亚的诺贝尔文学奖、迈尔斯·富兰克林奖、布克奖等诸多获奖作品,可读性强.作者知名度高,是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必读之作,也是值得收藏的珍品书籍。“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 李老师送我的书,不仅仅是为我打开一个世界,而且是给我指出了一个方向,让我知道一个作家的责任、义务和良知。年轻时候,我喜欢看外国名著,但我看书比较挑剔,比如,看巴尔扎克的书,必须看傅雷的译本。那时候,我以为翻译作品比写作更容易。其实,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一个好的翻译家,首先应该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作家。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出来的艺术,文学翻译是要用另一种语言工具,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品读原著一样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动和美的感受。一部上乘的翻译著作,文化价值在于敢于真正在孕育这些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永不凋零的花朵;敢于真正愿意用真实的笔触,来讲述一个属于这个国度的故事。李老师始终在翻译的前沿踏浪而行,贯穿在他心里的是对翻译事业的热爱,他赋予所翻译的每部书不仅仅是对原创的忠实和尊重,更重要的是原创灵魂的再现。因为,一个有情感、有情怀的、有灵魂的译者,始终都是用返璞归真的文学色彩,来感染读者。回首来路,李尧老师感慨万千,他说作家写作需要生活。文学翻译家更需要生活。尤其是澳大利亚的许多作家的著作,时常折射出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如果你对书中描写的故事、人物、背景一无所知,那就很难翻译出好作品。面对浩瀚无际的世界文学的海洋,译者只是驾着一叶扁舟在波峰浪谷间航行的船员,面前永远是未知的激流和漩涡。40多年来,他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个译者要怀着虔敬面对每一个你要翻译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这样,对翻译的本质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把忠实放在第一位,要以非常负责的精神,对待文学翻译,对待作者,对待读者。要如帕特里克·怀特说的那样,让读者因你的劳动获益。李尧老师真正的文学翻译是从1978年开始的。其实,许多年前,他就一直坚持阅读了许多英文原著和从别的文字翻译成英文的世界名著,为日后从事文学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机遇的大门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开,改革开放为他的翻译生涯蹚开一条路。他如鱼得水,把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特别是在澳大利亚文学翻译领域,填补了空白。2014年悉尼大学校长授予李尧老师
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8年李尧老师
在澳大利亚拜访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先生
2014年4月4日,悉尼大学校长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他在颁奖会上的讲话感人肺腑。他说自己是一位朝圣者,从遥远的内蒙古草原出发,经过三十四年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心中的圣地——悉尼大学大会堂,走进澳大利亚文学宝库。此刻,悉尼的天空蓝得令人陶醉,他手捧文学博士证书,心潮汹涌,激情澎湃。那证书宛如象征丰收的羊角杯,是解开世界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也是解开埋藏在他心里的中澳文化情结的一把钥匙。李老师还说,实践证明,这条路是走对了,他谦逊地说:“我从事澳大利亚文学翻译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少了一个三流作家,多了一个文学翻译家。”李尧老师不只翻译澳大利亚文学,在迄今为止他翻译出版的60本书中,有20多本是英美文学,包括海明威、托马斯·伍尔夫、约翰·福尔斯、马丁·艾米斯、玛丽琳·罗宾逊、莱昂内尔等著名英美作家的作品。2008年,澳中理事会因李尧教授在中澳文化交流特别是在翻译领域做出的成绩,授予他"杰出贡献金质奖章"。2011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8年,澳大利亚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FASIC)授予李尧终身成就奖。2024年3月30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翻译家李尧荣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这是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标志着李尧老师已经登上我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最高峰。不忘初心,坚守初心,方得始终。李尧老师尽管已取得骄人业绩,但他仍然勤奋执著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他是一名成就斐然出色的文学翻译家,也是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更是一位中外文化传播的使者,他始终怀抱坚定的信念,心怀苍生 大爱无疆。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我砥砺奋进。李尧老师荣获中国翻译文化
终身成就奖
2012年李尧翻译的澳大利亚长篇小说《卡彭塔里亚湾》出版,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为之举行新书发布会。孙芳安大使及中国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铁凝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出席并讲话。
郝秀琴,笔名琴子,网名止水孤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理事。实力派女作家,诗人。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文学研究班。著有长篇小说《倒流水》《雪伦花》《孤独的羊城》《参商情缘》《直销难民》《血之梦》《浮云若梦》。散文集《漂泊羊城》《色彩流动的河》《等你,在最初的地方》《韶华之约》《六合琴声》《隆盛庄记忆》及诗歌集《杯底世界》等14部著作。亲自主编隆盛庄系列丛书10部(15本)。多次荣获国家、省、市文学大奖。多部作品被国家图书馆、现代文学馆、清华、北大、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名校图书馆收藏,还被世界五大图书馆之一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