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水:李尧,小地方走出去的大翻译家

文摘   2024-06-02 05:08   内蒙古  
前不久,李尧先生荣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该奖由中国翻译协会设立,授予在翻译与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方面作出杰出贡献、成就卓著、影响广泛、德高望重的翻译家,是我国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季羡林、许渊冲、杨宪益等大翻译家都是这个奖项的获得者,可见其分量之重,含金量之高。迄今为止,李尧先生从事文学翻译工作46年,翻译美英及澳大利亚文学作品60余部,2011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8年获澳大利亚政府“杰出贡献奖章”。“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标志着他已经登上我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最高峰。
李尧先生是乌兰察布的骄子,可谓小地方走出去的大翻译家。乌兰察布因你而骄傲!
——编者


怀揣梦想,走向世界
——李尧,小地方走出的大翻译家
作者:王玉水

3月30日,由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主办的2024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长沙开幕。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翻译文化盛会,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杜占元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主持会议。

国际翻译家联盟主席艾莉森·罗德里格斯(Alison Rodriguez)通过视频方式向大会致辞。

在这次年会上,我市籍资深翻译家李尧先生荣获中国翻译协会表彰的2024年“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与他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唐闻生等全国13位著名翻译家。唐闻生何许人也?是上个世纪在中国外交界如雷贯耳的大人物,她与外交部的另一位风云人物王海容作为毛主席、周总理的优秀的翻译,在毛主席、周总理两位伟人与来访的各国政要、知名人士的所有会见中,几乎都留下了她们年轻而干练,清新而庄重的身影。唐闻生曾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部党组成员,是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她见证了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时刻。80年代以后,她任《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笔者之所以不吝笔墨介绍唐闻生先生,旨在说明,李尧先生能与唐先生这一位翻译界声名显赫的大腕人物同台领奖,足见这一奖项的含金量之高与李尧先生在中国翻译界的位置和影响。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由中国翻译协会于2006年设立,授予在翻译与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方面作出杰出贡献、成就卓著、影响广泛、德高望重的翻译家,是我国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季羡林、许渊冲、杨宪益等大翻译家都是这个奖项的获得者。

李尧获此殊荣,是他的骄傲,也是生他养他的乌兰察布的骄傲。作为他的朋友,自然也因为有他而自豪。李尧先生是最早把他获奖的消息通过微信告诉我的,微信同时还发来几张颁奖仪式上的照片。

他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想把自己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与我分享。如同我一样,生活上的每一点点进步,事业上的每一点点收获,首先想到的也是告诉于他。

看到有关颁奖新闻和他转发的几张照片,我从内心里替他高兴。他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将近耄耋,依然为翻译事业兀兀穷年,最让人高兴的是他能实至名归地捧回多少从事这一事业的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任何艰辛付出,任何嘲讽诘难,甚至任何委屈和不公都不足挂齿,都烟消云散。

李尧(左一)、唐闻生(右二) 

李尧老师长我十来岁,是我的忘年之交,而且视我为故乡故土上他最好的朋友之一。他每每回乡省亲祭祖,我们都会邀亲朋好友把酒相聚,以叙友情。我去北京,也常拜访于他,自然免不了小酌对饮,谈人生、谈创作、谈他的翻译事业。

2010年3月,我突然收到李尧老师发给我的一个邀请函,让我感到吃惊和新奇的是邀请函发自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函告用中英文对照,邀请我参加使馆举办的第三届“澳大利亚文学周”活动,落款处还有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芮捷锐的英文签名。这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我知道这是李尧老师为我争取的一个难得的拓宽创作视野和交流学习的机会。果然,很快李尧先生便给我打来电话,希望我一定参加。又说,同时邀请的还有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著名作家,也是我非常敬重的领导和好朋友李魁(笔名里快)先生以及我市文联主席郭俊琴女士。

活动以当天下午的酒会和第二天的座谈形式进行中澳文学的交流。让我倍感自豪和亲切的是每一次活动开始时,使馆主持人总是把李尧老师作为第一位嘉宾向与会者介绍,紧接着便是我和李魁书记以及郭俊琴主席。晚上使馆安排宴会,芮捷锐大使与我们共进晚餐,李尧老师被安排在芮大使的右侧,我被安排在其左就座。这让我非常的不安,原因是我的老领导,现在依然比我“官”大得多的李魁(里快)先生却安排在我的“下手”。我再三解释先生是我的领导,比我官大得多。但大使不知没有听懂还是别的原因,始终笑着“OK,OK”,却不为所动。李尧老师和李魁主席都示意我客随主便,不必多作计较。宴会结束时,李尧先生才告诉我,使馆认为我的身份是政府秘书长,李魁主席和郭俊琴主席的“文联”似乎是“非政府机构”,在他们的概念里也不分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的级别孰高孰低,“政府大员”自然要排序在前。看来澳大利亚朋友也知道中国的“官本位”社会,只是还分不清“文联”也是“党委口”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没有分清自治区和地区市的层级划分,只是委屈了我的老领导李魁先生。

澳大利亚大使馆非常注重本国文化和文学的推介与传播。李尧先生是中澳文化和文学积极推动者,不仅是我国资深翻译家,在澳大利亚亦名声不菲。2008年,他获得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杰出贡献奖章”;2018年,获得FASIC(澳大利亚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终身成就奖”。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曾为他的译著《我是谁?》撰写前言,并合影留念。

因为有李尧先生,我不止一次地参加过“澳大利亚文学周”活动。2014年3月17日,第七届澳大利亚文学周活动又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拉开帷幕。两国出版界的大佬们在文学周上就开创出版贸易和作品互译机会进行意向和技术层面的交流和对接。我和同是李尧好朋友的任致中先生应邀再次赴北京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参加文学周活动。除两国出版界、翻译界相互交流外,还举办了由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大卫·沃克创作、李尧先生翻译的《光明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书的新书发布会。沃克先生是熟悉乌兰察布的国际友人,先后多次到访过乌兰察布,也算是我的老朋友,这大概也是这届“文学周”再次邀请我参加的一个原因。在此之前,李尧老师曾陪同沃克先生和夫人再次到访乌兰察布。李尧先生还赠我一本由大卫·沃克签字的《光明行》。作为对国际友人的尊重,我亲自陪他们夫妇和李尧老师到辉腾锡勒和杜尔布特草原观光,参观乌兰察布市新区、白泉山、霸王河景区和博物馆等。尤其在白泉山凤凰楼上,举目远眺,白泉山的满目绿色,霸王河的旖旎风光,山下绿意盎然中穿行着一条条宽阔闪亮的城区马路,让一座绿色的城市充满动感和生机。通透朗阔中,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出乎其里,整个新区仿佛坐落在一方巨大的花园之中。我去过澳大利亚,与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相比,乌兰察布市除了缺少像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墨尔本皇家拱廊和堪培拉格里芬湖喷泉这些世界性标志外,与澳大利亚其他方面还真的看不出有什么差强人意。我一半玩笑一半正经地问沃克先生说:“怎么样,乌兰察布市放到澳大利亚有得一比吗?”沃克先生多少懂点中文,听了我的问话先是仰一笑,接着一本正经地竖起大拇叽哩咯啦半天,我就听懂两个“OKOK”和“very  good”,他看了看李尧先生,李尧先生赶忙翻译道:“沃克先生说,漂亮,非常漂亮,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放到澳大利亚也毫不逊色。”我知道,澳大利亚朋友虽不像中国人说话曲里拐弯,但也决不会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当面礼节性夸两句也属正常。可李尧先生又悄悄对我说了两句:“其实近年来乌兰察布的确发展突飞猛进,尤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就新区而言真的与澳大利亚一些城市相比一点都不逊色。沃克先生说的也是真心话。”我知道李尧先生和我不会虚情假意,他多次到访澳大利亚,本身又是乌兰察布人,对自己家乡的变化也充满着自豪感,澳大利亚朋友们也非虚于应酬。这次澳大利亚文学周活动上,又见沃克先生,感觉非常亲切友好。

大卫·沃克是作家,也是澳大利亚著名历史学家,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人文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有:《梦幻与觉醒:澳大利亚文化认同与探索》《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崛起》《澳大利亚眼里的亚洲:从“黄祸”到亚洲的世纪》等。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他还是北京大学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习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沃克先生新书发布作为一个国家行为的对外交流活动,可见其分量之重。


2018年3月15日,第11届澳大利亚文学周如期举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和中国作家网都对这次文学周活动进行了预告和报道。与往届不同的是活动在北京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开幕后,将由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驻上海、成都、广州总领馆分区主办,四位澳大利亚作家理查德·弗兰纳根布克奖获得者和原住民作家亚历克西斯·赖特、“澳大利亚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夏洛特·伍德、关注厌食症的诗人菲奥娜·赖特等三位女作家,于3月15日到24日期间在北京、成都、广州、佛山、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上海、苏州等地与中国读者见面。显而易见李尧先生在这件事情上起到相当大的主导作用,非此,区区一个乌兰察布,偏远又名不见经传的地级市,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与北京、广州、上海这些国际大都市的名字并列在一起的。报道中对乌兰察布活动虽是粗线条的表述,但叙写的文字量一点都不比那些大城市少多少,且与北京、上海等一样的配图罗列活动情况:

交流主题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主持:闫晓云(集宁师范学院外语学院院长)

嘉宾:亚历克西斯·赖特 、里快(内蒙古著名作家)、王玉水、耿瑞(内蒙古文学评论家),王素敏教授等

简介:亚历克西·赖特作为原住民作家对地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内蒙古作家里快和王玉水的作品也都反映了中国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历史变革中经历的巨大变化。他们的对话将就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做出各自的解读和交流,将是中澳作家一次心灵的对话。

时间:3月20日,星期二,14:00-17:00

地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师范学院图书报告厅。

其实在此之前,乌兰察布市文联、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已经就此主题组织了一次高层次的座谈会。澳方人员除亚历克西·赖特之外还有: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讲习教授格瑞戈·麦卡锡,亚历克西斯·赖特的丈夫托利先生以及澳大利亚使馆工作人员等。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著名作家里快(李魁),内蒙古著名评论家耿瑞,王素敏,市文联主席、作家温欣华和我以及当地的几个作家、评论家也参加了座谈。当然,荣归故乡的李尧先生是这次活动的核心人物。

澳大利亚著名原住民作家亚历克西斯·赖特长期从事虚构和非虚构写作,她的非虚构作品具有很强大的影响力:集体回忆录《特拉克》再现了原住民领袖、思想家特拉克·迪尔莫斯的一生,获得2018年度澳大利亚斯特拉奖。她的第一部小说《希望的平原》获得了英联邦文学提名奖和新南威尔士州总理小说奖。第二部长篇小说《卡彭塔利亚湾》堪称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学的里程碑,因而获得2007年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是第一个独自获此殊荣的原住民作家。第三部小说《天鹅书》2014年获得澳大利亚文学协会金奖。

座谈会上,亚历克西·赖特先生就原住民故事的本质和对她作品的重大影响以及“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与里快先生等相互做了极为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那次座谈,李尧先生还介绍了亚历克西·赖特先生创作、他翻译的长篇小说《卡彭塔利亚湾》,同时也让我们真正近距离见到了李尧先生的翻译风采,不仅能将澳大利亚朋友的发言翻译为准确的普通话,还能用乌兰察布的方言俚语准确而富于情趣地表达出来。

这次文学周活动,《李尧译文集·10卷本》的新书发布被列为主要内容。3月15日晚,第十一届“澳大利亚文学周”在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拉开帷幕,青岛出版集团推出的澳大利亚文学经典译作《李尧译文集》在活动现场首发,也把这届“活动周”推向高潮。至2018年,李尧老师从事翻译已有40余年,期间共完成了32部澳大利亚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中国翻译澳大利亚文学作品最多的人。精选的10卷本包括《人树》《内海的女人》《呼唤》《卡彭塔利亚湾》《浪子》《凯利帮真史》《候鸟·萦系中国》《我在中国的岁月》《红线·黑玫瑰》《光明行》等十部重量级澳大利亚文学经典。该套书被澳大利亚总理办公室选定为中澳建交45周年国礼,对中澳文化交流意义十分重大。 

李尧先生作为故乡的骄傲和自豪,并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乌兰察布。时隔3个月后,他带着《李尧译文集·10卷本》再次回到故乡,与家乡人分享他的成就和荣誉,向他工作过的《乌兰察布日报》社、乌兰察布文联以及集宁师范学院、乌兰察布市图书馆和他的母校集宁一中赠送文集。

作为好朋友我自然在他的赠送之列。活动结束之后,我与李尧先生陪同亚历克西·赖特一行到访辉腾锡勒草原和杜尔布特草原,并做客于蒙古族牧民家中,与澳大利亚客人一起做民族文化的深度旅游。

这次澳大利亚文学周活动不仅李尧先生成为重要角色,也让乌兰察布几位文化人的名字走进国际交流的舞台,包括我自己。虽然仅仅是“露个脸”而已。重要的是,李尧先生让自己在中澳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故乡“乌兰察布”的名字第一次在这个难得的舞台上扬名立万。

李尧先生,你是故乡的骄傲,故乡也因你而自豪。



李尧先生先是作家,后来才选择艰辛的翻译之路。

40多年来,他先后翻译出版英美、澳大利亚文学、文化、历史著作60余部。代表译著有《人树》《凯里帮真史》《基列家书》《你不能再回家》《卡彭塔利亚湾》《收藏家》《雷切尔文件》等。他翻译的澳大利亚长篇小说《浪子》《红线》《卡彭塔利亚湾》分别获1996年、2008年和2012年澳大利亚澳中理事会翻译奖。2014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9年,西悉尼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他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大学、保定学院等国内好几所大学,包括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李尧先生1946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2004年撤盟设市)卓资县。中学时代就读于集宁一中。他从小就怀着一个作家梦,16岁报考大学时第一志愿是中文系,但阴差阳错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录取,不过他没有沮丧,反而庆幸自己学习英语,多了一门技能。他坚信,作家不是中文系培养出来的,只要自己热爱照样可以当作家。幸运的是毕业后分配到乌兰察布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后调《敕勒川》文学杂志社任副主编、副编审,依然是贴着文学这条路往前走。197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秋天的微笑》等,短篇小说《除夕》、散文《绿云》报告文学《艰苦的探索》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最高奖。1986年不满40岁的他就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从一个最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到今天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文学写作者,李尧老师是有引领作用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那一溜山道》在《敕勒川》上发表。那时《敕勒川》还是具有全国统一刊号正式对外发行的纯文学刊物,李尧老师在《敕勒川》担任副主编,我还是一个几乎无人知晓的文学爱好者。一次偶然的见面,便对他优雅和博学多识崇尚有加。我知道自己的作品还非常稚嫩,在一个业内人士尤其是大编辑的眼里,可以挑出一大堆毛病,甚至扼杀在废纸篓里都在所不惜,但居然发表了,且是一本纯文学刊物,不啻于给在文学道路上初出茅庐,蹒跚启步,又茫然心虚的我注入一支“兴奋剂”,其鼓励和鞭策可想而知。他没有对我的作品做什么居高临下的评价或指指点点,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写得不错,很有生活基础,以后多给《敕勒川》写稿子。”一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话,让自己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增添不知多少的信心和激情,《敕勒川》也成了我文学创作的一块“发祥地”。之后,便和李尧先生从一面之缘到多有接触,到成了可以交心的朋友。

李尧老师尽管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走得顺风顺水,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所学专业——英语。大三时,他试着翻译了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灯塔》英译本,受到了他的老师金锡嘏教授的指导和鼓励。金教授1959年就翻译出版了长篇小说《马尔达》,在《世界文学》也发表过作品。金教授的指导和鼓励,连同他的文学梦,无疑在给他的人生轨迹上,规划出了两条并行不悖的“路线图”。直到1978年他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依然没有忘记他的作家梦。回想40多年的翻译之路,他始终认为,一个能称得上文学翻译家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作家。他说,文学翻译是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这里面包含着译者许多辛勤的创造性的劳动。他翻译的《人猿泰山》首印10万册,之后又有两家出版社再版过,盗版的更是不计其数。他翻译的澳大利亚享誉国际的大作家考琳·麦卡洛的《呼唤》首印即达到5万册。

50多年前,他怀揣作家梦激情满怀地踏上了人生之路。

40多年前,中国澳大利亚研究的开山鼻祖、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胡文仲教授告诉他:“澳大利亚文学在中国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这块土地上会大有作为。”就这样,李尧走上了澳大利亚文学翻译的道路。

19888月,他在悉尼参加“第十届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年会”期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先生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和他亲切交谈一个多小时,面对这位文学大师和他身后书架上那一本本经典的著作,李尧先生又毅然下定决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翻译怀特和其他澳大利亚作家的作品中。回国之后,即开始翻译怀特送给他的自传《镜中瑕疵》。这本书自1990年首次在我国出版,时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沙德伟先生在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亲自主持,为新书举行了发布会。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作家、翻译家冯牧,著名翻译家、英语教育家王佐良,作家出版社社长、著名作家、曾在乌兰察布与李尧同事多年的柳萌先生等出席了发布会。三十多年来《镜中瑕疵》在海峡两岸多次再版,深受读者欢迎。
右起:柳萌  沙徳伟  李尧  
王佐良  冯牧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已近杖朝之年的李尧先生依然在规划着他的“黄金十年”,争取再译几本澳大利亚朋友的好书。

他说,已经答应过他们,不能食言。

低调、恳切,实在,却是一个壮心不已的资深翻译家笃遵诺言又孜孜以行的豪言壮语。他说,他没有感觉自己老了,好多事情都等着他去做。

我知道,他说的“好多事情”是指他的文学翻译事业。

在翻译领域这块沃土上,李尧先生依然乐此不疲又踌躇满志地辛勤着。





李尧先生简介:
李尧男,1946年1月出生,内蒙古卓资县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曾任《敕勒川》杂志副主编、副编审,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教授,现任西悉尼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出版短篇小说集《秋天的薇笑》,短篇小说《除夕》、散文《绿云》、报告文学《艰苦的探索》获内蒙古文学创作最高奖,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李尧先生从事翻译工作46年,迄今为止,翻译出版英美及澳大利亚文学、文化、历史著作达60余部。代表译著有《霍比特人》《凯里帮真史》《基列家书》《你不能再回家》《卡彭塔利亚湾》《收藏家》《雷切尔文件》等。2008年获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杰出贡献奖章”。2011年获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8年获澳大利亚在华研究基金会终身成就奖。2024年3月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本文作者:
玉水,河南省渑池县人,1974年到内蒙古谋生。种过地,教过书,当过国家公务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有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十多部作品出版和发表。其中长篇小说《暮秋》《山里有棵大树》等获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并入展“书香飘过这十年——内蒙古文学成就展”。长篇小说《九龙山·龙吟河》在2018年《中国作家》第10期上发表。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内蒙古作协全委会委员,内蒙古作协小说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协会员,乌兰察布市作协主席。



暖心居
正能量加油站!累了就来暖心居加加油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