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2024年外资制造业在华投资态势备受瞩目。
这一年,中国市场依旧是外资眼中充满潜力与机遇的“投资热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变化与挑战。
一、宏观视角
从宏观数据上看,据商务部网站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379家,呈现出同比增长8.9%的良好态势。
然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97亿元人民币,却同比下降27.9%。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025亿元人民币,去年1-11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94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16%。
这一增一减的数据背后,实则蕴含着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新设立企业数量的增长反映出中国市场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依然强劲,众多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完备的产业配套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纷纷选择在此布局新的项目或业务板块。
另一方面,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下降则可能受到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国际资本流动波动以及企业自身投资策略调整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部分企业可能在前期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现阶段处于项目推进或观望阶段,放缓了资金的注入速度;也有企业可能因全球供应链重塑等原因,将部分资金分配到其他地区的业务拓展中。
二、微观视角
2024年欧美企业投资总数为【172】家,占比【67%】,比2023年减少了【35】家,占比减少了【11%】;
日韩企业投资总数【68】家,占比【27%】,比2023年增加了【24】家,占比增加了【10.3%】;
其他国别投资总数【16】家,占比【6%】,比2023年增加了【2】家,占比增加了【0.7%】。
江浙沪欧美:
2024年落户于上海地区的欧美企业有【37】家,占比【21%】,比2023年增加了【7】家;
落户于江苏地区欧美企业的有【91】家,占比【50%】,比2023年减少了【10】家;
落户于浙江地区的欧美企业有【6】家,占比【3%】;比2023年减少了【19】家。
今年欧美企业集中向上海靠拢,向外扩散趋势逆转,这也是上海招商力度不断加强的成果。
长三角地区吸引投资总数【193】家,占比【80%】,比2023年减少了【22】家,占比减少了【1%】;
京津冀投资总数【18】家,占比【7%】,比2023年减少了【4】家,占比增加了【2%】;
珠三角投资总数【11】家,占比【5%】,比2023年减少了【3】家,占比不变;
中西部地区投资总数【16】家,占比【7%】,比2023年减少了【1】家,占比不变;
东北地区投资总数【3】家,占比【1%】,比2023年减少了【2】家,占比减少了【1%】。
2024年跨区域(新进入中国或跨县级行政区)选址企业总数【129】家,占比【46%】,比2023年增加了【8】家,占比增加了【4%】;
区域内(扩建或搬迁)总数【131】,占比【50%】,比2023年减少了【13】家,占比减少了【4%】。
在2024年新增外资制造业投资中,我们对158个项目的新建or租赁选择有确定信息。
选择新建厂房或研发总部的企业总数【121】家,占比【77%】;租赁工厂或研发总部总数【37】家,占比【23%】。
在2023年,对比我们掌握的236个项目情况中,选择新建的有【173】家,占比【73%】,选择租赁的有【63】家,占比【27%】。
因此,据以上不完全数据统计,企业新建工厂的比例较去年有所上升,体现了部分外企坚定看多中国的信心。
欧美企业的工厂新建/租赁比为【72:29】,
日韩企业的工厂新建/租赁比为【40:6】。
上海地区的企业工厂新建/租赁比为【13:6】,
江苏地区新建/租赁比为【56:19】,
浙江地区工厂新建/租赁比为【7:5】,
其他地区工厂新建/租赁比为【44:7】。
综上所述,2024年外资制造业在华投资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与趋势,并不能光看绝对投资金额下降就说是在“逃离”中国。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完善的产业配套以及持续优化的政策环境依然吸引着众多外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对于外资制造业企业而言,需要充分认识并应对这些挑战,把握投资机遇,通过创新战略、优化布局、加强合作等方式,实现与中国市场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应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稳定的市场环境,促进外资制造业在华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而对于我们在一线参与招商引资、企业选址的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更要发挥市场信息的整合作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便利更多外资制造业企业在华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