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的降本增效,已经没招了

职场   职场   2024-11-22 06:46   中国  


点击 上方 蓝字,关注 外企观CHA

文 | 麦客    图 | 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麦客!











01


今天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了一个帖子,题目是:连外企都开始降本增效了,外企的光环消失了。


这一下可给我整破防了。


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有人问这种问题?


何止开始呢,外企那裁员的新闻,不是屡屡见诸报端,不管世界五百强还是行业TOP1,不都在使这些大招吗?


那砍在供应商身上的降价大刀,让多少老板含泪吞下订单,留下一句“这年代搞制造谁做谁知道”。


还有降本增效大棒驱动下的某些行业,已是乌云压城血雨腥风,连一向淡定的外企头部大佬们都在高声呼吁:大家理性竞争。


降本增效,本就是各行各业都在用的法宝之一。


对于外企来说,更是must  have 而非 nice to have. 




02


降本增效,是企业管理的正常手法。


丰田汽车,汽油车时代的王者,常年保持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利润更领先众多竞争者。


因其开创的丰田制造系统(TPS),把汽车制造的成本与效率做到了极致,成就了汽车行业巨大的商业传奇。


也因此丰田常被称为著名的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的缔造者,降本增效鼻祖。


在汽车行业,TPS无人不知,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在学习建立自己的精益制造体系。


到目前,可以说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在学习精益理念和方法,以不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03



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当然首先是赚钱,获得利润。


利润公式超级简单:利润=售价-成本



要获得更好的利润,无非两种选择:提高售价或降低成本。


精益制造的念里,更好的方式是第二种:降低成本。


因为售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在一个非垄断的市场里,企业做不到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提高售价。


降低成本就成了现实的选择。


产品的售价会随着型号迭代,技术发展而慢慢降低,但通过不断的成本优化,其利润还是能维持在比较合理的区间内。


合理地降本增效,不断改进流程,是企业必需要、也必然要的选择。




04


在健康的市场里,大家竞争各凭本事。
谁的产品设计得好,成本控制得好,生产效率高,谁就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获得利润。
这属于良性竞争。
如果想要快速获得市场,还有一种方法:极限压低售价,也就是价格战。
这种做法,不是不可以,但通过这种方式,市场可能有了,却不能保证一定赚钱,或只能有极低的利润空间。
售价也许可以极限压低,成本很多时候是很难极限压缩的。
像马斯克一样改进星舰的例子太少。
比如已有的厂房设备等硬件是一次性成本,一经投入就固定了,只能慢慢折旧下去,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那能怎么办呢?
除了厂房设备,不是还有人工,物料等成本吗,是不是可以想想办法?
把原本2个人做的事给1个人做,不就成本降半,人效倍增了吗。
再把物料价格每年按照等比例降价,让供应商承担,谁降得越多给谁的订单越多,成本也降下来了。
一通操作下来,赚的钱可能还没有原来的多。
但成功的把员工,供应商,销售人员等各个环节折腾了个半死,却没有增加多一毛钱的获得感。
友商们也都拖下水,谁不跟进谁就等死。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卷”。


05


时至今日,外企已不是简单地降本增效了。
大部分外企,特别是传统制造业,比如汽车,电子,纺织等等,早已深深“卷”成漩涡了。
行业里的人,不管内部员工,外部供应商,都是身心俱疲,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
企业背后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这一个个人的身上,也许都负担不轻,都在负重前行,车贷房贷,子女老人赡养。
原本辛苦一点努力一点,外企的人们尚能看到一点生活的希望,一点诗与远方的影子。
但如今,即便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这个无底洞内,最后得到的也许是被漩涡吞噬,最后拍在岸边。
因为没有人知道,原来的降本增效怎么突然就失效了,到底还能如何降本增效。


共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你也许感兴趣: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置身事外,观外企聊职场


加我微信,进外企人专属群,和更多外企人交流:


欢迎 点赞,转发,在看 谢谢支持! 


外企观CHA
后外企时代,一起看外企,一起聊职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