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要掀桌子了
职场
职场
2024-12-02 22:16
浙江
大家好,我是麦客!
这几天一场主机厂与供应商间的降价与反降价风波成了各大媒体头条。
我想很多人特别是车圈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在说什么,为了文章完整性,我还是把这个事情的几个主要内容贴上来:
源头来自一张比亚迪的邮件截图,主要就表达一个意思:2025年起该供应商要降价10% 。
然后供应商(上述邮件抬头红色:Sensata)回了一份邮件(真实性无从考证),表达抗议:两者关于降价与抗降价的邮件在网这头热议着,那一头TESLA也参与了进来: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发了微博,没说降价的事,但说了一个对供应商也非常重要的事:付款周期
然后她还提供了一张彭博社关于国内几大能源车企付款周期的比较图:
事情大概就这么个事情,随着事情的逐步曝光,底下网友们的评论炸锅了:有声讨BYD的,有同情Sensata的,也有其他供应商借此大倒作为BYD链条上的一环被年降折磨得要死的苦水的。
也有支持BYD的,说车企降价就是行业正常行为,这个事情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说跟着BYD好歹有单子拿,有口饭吃,很多人抱怨吃不到肉,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更多人连口汤都喝不到。
说来这个事,更多是BYD自家的供应链管理问题,我在制造业干了这么多年,对于这种事情也算是见多不怪,本不想拿过来说的。
但是,这次事件有个很特殊的点:被压价的供应商站出来公开抵制这种行为了,看起来像是要掀桌子的样子。
并且这个供应商还是个外企:Sensata
Sensata:美企,主要供应传感器和电气保护器,广泛应用于汽车、暖通及空调设备、家用电器、航空设备和工业设备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有两个工厂和一个业务中心,分别是森萨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森萨塔科技(宝应)有限公司和森萨塔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当然还有TESLA的雪中送炭.....
于是这次事件的一个舆论焦点或者网友泾渭分明的声音落在了:中企和外企的差别上,很多网友陈述民企是怎么做的,外企又是怎么做的。
说直白点就是:外企在供应商管理上要比民企有良心,大家都愿意和外企合作。
还有一些更直白的评论,我就不放出来了,怕被管理员删帖。
这个事情,站在第三方,是很难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的,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偏袒或者支持任何一方,都会被扣上帽子,我在写这篇时都做好了被喷的准备了。
我虽然不在采购部门,但我曾经参与过采购和供应链上的一些项目。
在外企,我们谈到供应商时,经常用到一个词:Supply Partnership(供应商伙伴关系)
Supply partnership 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公司与其供应商之间形成战略性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超越了传统的买卖交易模式,构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互利的关系,涉及共享风险、佣金以及长期合作愿景。
简单讲就是,我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你卖我买的关系,也不是我是客户你是服务商的主从关系。而是朋友,是伙伴,大家共进共退,再夸张点说,还要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虽然无法100%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至少定性了两者间的发展关系,落到具体的事情上,就比较有良性的操作方向。
举个例子,丰田汽车的主机厂走到哪,下游的那些供应链服务商就会被带到哪。一来保持稳定的供应和质量,二来我主机厂有饭吃,大家跟着我也都会有饭吃,大家就不用担心被轻易抛弃的问题,只管好好做产品提供服务就好。尽管我们知道,丰田也有年降的目标,包括前期也出现过因持续过度降本带来品质事件,造成过不良后果。所以现在算是引以为鉴,更注意从产品利润等多个因素来制定合理的降价空间,而非将下游的利润压缩到极限。你说,丰田那些供应商看到年降会头疼吗,肯定会,但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那家公开因这事翻脸过,反而是抱团合作,越打越勇。另外,记得当年我们采购管理团队,会定期组织工厂的效率、质量等方面的专家,去辅导那些核心供应商,全程都是免费的。一来确实能够帮到供应商的生产率表现,二来在来年采购降价时,也有一定的谈判依据,而非简单粗暴一刀切或一纸通知结束。这种情况下,供应商往往也更愿意接受WIN-WIN(共赢)的方式。
第二个点是对打工人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外企的管理相对人性化,福利比较全面,但是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并非免费。
这些投入的来源只能是企业的利润所得。有人在谴责Sensata的利润率本身就高(有人说在30%),所以年降10%没什么毛病。难道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微利的经营方式,就应该赚1%,3%才对吗?大家反过来想想这么低的利润,能分到广大打工人头上的会有多少。我们一方面认为外企是管理之光,打工人的理想职场,一方面又认为高利润不道德不应该,这其实是矛盾的事情。
别忘了,打工人的那点工资都是二次分配,只有筛子里沙子够多,才能漏多一些给到下面。
公司的利润率高点,绝对是打工人的福祉。
当然你说有些公司利润高,也没看到员工得到什么实惠,当然也有,但是在外企,这个漏斗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顺畅的,至少以前好的时候是这样。
我们应该想着怎么提高公司的利润率,而非无限试探利润的底线在哪里,包括供应商的底线也一样。
我之前的文章:外企的降本增效,已经没招了 也曾讲聊过这个问题。
据网友的分享,这次BYD的降价通知,其实应该不止给到Sensata一家,其他相关企业应该也都收到了。
但是,公开揭开伤疤的却是一家外企。
有可能Sensata本身比较有实力,敢于对这种行为说不,就算最后撕破脸,他还有别的客户别的订单,不会马上go broke(破产)。也有可能是外企的运营体系做出的反弹,如果每年都按照这样的方式搞下去,它本身可能很难维持自身商业的持续性。
大家都知道,外企并不只在中国做生意,他还有别的客户要维护,需要平衡商业关系。
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上,真的需要好好考虑如何作出选择。
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人。
你也许感兴趣: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置身事外,观外企聊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