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价格直降20%,外资的“好戏”要开始

职场   职场   2024-12-24 19:44   浙江  


点击 上方 蓝字,关注 外企观CHA

文 | 麦客    图 | 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麦客!












01


最近,有一则通知,不知大家留意到没,要说无声处起惊雷都不为过:


12月05日,财政部发布了一条通知,就《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简称《通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定义了一系列涉及政府采购本国产品的标准、本国产品的适用范围、对本国产品的支持政策等内容,并拟给予本国产品相对于非本国产品20%的价格评审优惠。
最后加粗的一句,是这通知的核心,展开说就是:
以后涉及政府采购时,如果既有本国产品又有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对本国产品的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再参与评审,实际采购时依然维持原价。
大家可能还没看明白这句话,举个例子:
假如现在某地政府要采购一批高端CT设备,有国产联影和进口GE竞标,联影报价1000W,GE报价1100W。
两者起初在价格上的差距不大,因此评标时双方在价格这项上得分会很相近,但如果GE凭借其他的优势,总评分要比联影要高,那最终GE会拿下订单。
但有了这个政策,因为联影属于通知里的“本国产品”,价格上就可以直接扣除20%,变成800W来竞标,那这个价格相对GE的1100W,竞争优势可就上来了,价格评分这项联影将直接拉满。
最后联影整体评分可能会反超GE,赢下订单。
这还不够,在最后真实采购时,政府将保持原来1000W的价格采购联影CT,因此联影并不会损失掉利润。
这就是这个政策的威力。


02
这么犀利的政策,怎样才能享受到,有两个前提要满足:
第一个前提:政府采购活动中既有本国产品又有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时。
这里的“本国产品”认定条件是: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即在中国关境内实现从原材料、组件到产品的属性改变。
所谓的“属性改变”是指经过制造、加工或者组装等工序,产生完全不同于原材料、组件的新产品,并具有新的名称和特征(用途),不包括类似贴标签,抛光等细微操作。
也就是说,必须是纯中国生产组装,不能是“洗澡蟹”式的产品。
第二个前提: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组件成本占比达到规定比例。
供应商提供的本国产品的成本占该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总和的一定比例以上(网上有说80%的,多属于猜测)
一句话,核心的贵的那些关键部件都要国内生产组装,不能滥竽充数,浑水摸鱼。


03


那么这个政策的用意是什么?
根据“本国产品”的定义,只要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就是本国产品,和哪个国家的品牌没有关系。
不仅国企、民企的算本国产品,在华外企生产的都是本国产品。
大家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
而20%的价格扣除的前提就是“本国产品”,不管本土品牌还是外资品牌,只要属于国内生产,都能享受这个政策。
唯独那些纯进口的产品,无法享受这个政策。
显然纯进口产品的外资想要获得订单,选择只有两个:要么降价,要么把工厂开到中国来,在国内生产。
政策背后的导向很清楚:
一是扶持本土品牌,同时不让大家搞价格内卷,不要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竞争。
二是要稳外资+引外资,外企要想继续赚中国的钱,就要在中国好好经营。
插个话,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政府一年的采购金额有多大,数据显示去年这个数字达到了惊人的3.39万亿!
而中国政府的采购是向全球开放的,所以对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一块超级大蛋糕。
但要想继续吃这块蛋糕,对很多企业特别是外资来说,接下来就得好好想清楚下一步怎么走了。



04


《通知》还讲到:待政策出台后,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在充分征求包括内外资企业、协会商会在内的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于3到5年内制定有关产品的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比例要求,以及对特定产品的关键部件和关键工序要求。
可以说政策出得很有智慧了,你想制定一个成本比例数字,国家那么多专家,真的需要3-5年这么长时间吗?
说白了,这个时间就是给外资做战略调整及供应链准备的,给大家留好时间,好去调整销售策略,去建厂建渠道,等过了这个时间窗口,那可真没机会了。
这球现在可就抛给外资了,你猜外资怎么接?

聪明的人应该能想到答案,聪明的外资们更不会“望梅止渴,坐以待毙”。

一次含金量十足的考验,一轮精彩好戏或将就此开始,让我们静观其变。


共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你也许感兴趣: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置身事外,观外企聊职场


加我微信,进外企人专属群,和更多外企人交流:


欢迎 
点赞,转发,在看 谢谢支持! 


外企观CHA
后外企时代,一起看外企,一起聊职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