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终究不是“超级英雄”

职场   职场   2024-11-18 19:52   浙江  


点击 上方 蓝字,关注 外企观CHA

文 | 麦客    图 | 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麦客!












01


最近发的一些文章,评论区里很多外企小伙伴都会留言,一来借着文章分享下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二来还可以吐吐槽。

我个人是很欢迎大家在这里吐槽的,所以除了部分涉敏词语会被系统屏蔽掉,其他我基本都会放出来。
毕竟不是什么官方媒介,只是给外企人搭建的一个小交流平台。
不过每次看评论,总有一个问题会反复跳出来:“不知道还能在外企苟几年?”
这是个很忧伤的问题。
我想大抵每个提出类似问题的外企人,内心都是充满矛盾的。
矛盾来自于:一边留恋外企的“好”,一边又着急于外企的命运。
有时候这种心情就像每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既希望他能成才,好“母凭子贵”,又常常挫败于他的冥顽不灵,短期又没太好的办法。
这样矛盾却又挫败的心理,是当下大部分外企人的普遍心理。


02


为什么那个一向被称之为管理之光,最佳职场的外企,再难有当年了呢?

首先,你能做多大的事,往高里说,取决于你在系统里的定位。

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有几个关键角色:国央企,民营私企,外企

每种企业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形象:

国央企,是国家经济的主力军,有着集团军稳打稳扎的风格,总体上属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家里的“老大哥”。

民企,底子薄,无资源又无制度,但极希望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所以也最富有冲劲,但又往往不惜代价,最头脑灵活但路子又最野,像极了历代王朝里的“草莽勇士”。

外企,科技领先,管理成熟,文化包容,合规守法,既追求商业与员工幸福间的平衡,又致力于持续深耕本土市场,底子深厚,自带光环,所以常成为大家眼中的“超级英雄”。

站在大家长的角度,国央企老大哥要稳,不可乱来。

民企天生爱自由多冒险,适合做排头军,冲锋师,虽快但要准。

外企天赋最好,排面最宽,调子最高,但却不能“搞太大”

退一万步就算有难了,国央企有国家兜底,民企有国家撑腰。

唯独外企,是座上宾,贵人客,但很难成为“一家人”。

这是外企的尴尬之处。



03


很多时候,在一个存量市场里,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可能比的不是上限,反而是“下限”。


外企昔日引以为傲的制度和文化优势,如今反过来变成了某种劣势:


决策速度:外企讲究充分沟通与讨论,决策回路长,而民企则讲究迅速决策和高执行性。
创新文化:外企倾向于稳健创新和风险控制,民企则善于冒险,尝试新商业模式和技术。
人才培养:外企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员工的多维成长,民企则更看重实战经验,崇尚拿单王。
工作文化:外企强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民企则工作优先,追求目标之上。
长期主义在短期利益前,往往坚持不了多久。
那些当年穿在身上的华服,如今成了这个赛场上跑快的牵绊。


04


我们常感叹外企人的焦虑,是因为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下,普通人很难躲避命运的波折。

我们吐槽民企的极限竞争,超级内卷,但实际上又无法否定他的历史作用。

毕竟,卷过之后,作为消费者,大家获得了好处,那些动辄利润奇高的商品与企业,正不断回吐利益。

而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实在肉眼可见的增强,这也是国家自信的来源。

但我们其实更关注的是:在经济利益与劳动者福祉间,如何才能包容兼续,平衡发展。

就如我们在深受教育无限内卷的痛苦后,看到了站着看电影的人,永远没有人能真正享受到电影的乐趣的问题后,着手纠正教育市场化的路线。


那么,对于发生在行业里,企业里,经济上的电影院现象,如何找到最优解?


如果大家坐着也能赚工资,甚至躺着也有钱赚,这何尝不是普通人最向往的幸福生活。


而这,即便是所谓的“超级英雄”来了,大概也是无法解决的。



共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你也许感兴趣: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置身事外,观外企聊职场


加我微信,进外企人专属群,和更多外企人交流:


欢迎 
点赞,转发,在看 谢谢支持! 


外企观CHA
后外企时代,一起看外企,一起聊职场。
 最新文章